在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20 08:34:04

在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原理较抽象。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一贯主张教师应当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掘其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望放在教学首位,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求知、求趣的心理特征,善于处理教材,把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原理与学生学习的趣味融一起,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动比喻,激发兴趣

高中政治教材中有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如果能在讲授中加进一些生动的比喻,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其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原理的掌握,甚至可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例如在讲我国当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时,涉及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原理,我就用鞋与脚的关系作比喻,即把生产关系比作鞋,把生产力比作脚,脚大则鞋亦应大,这样才能“相适应”;否则,就走不好路,甚至会寸步难行。同样,我国当前之所以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因为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出现多层次性,所以,只能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与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有遵循规律,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这样就将抽象的概念通俗化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所学知识落到了实处。

二、精心设疑,激发兴趣

大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中通过设疑,释疑,达到解惑,这样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及时给予解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例如在讲“价值规律基本内容时”,我先向学生提出“在正常的社会和生产条件下,为什么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同样的一个花盆能卖同样的价格?为什么同样的花盆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价格?价格的变化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的要求?”问题一提出,大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引导,讨论,同学们认识到: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在出售商品时,即使是不同厂家的产品,价格也是一样的。

不同的商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价格,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的要求。这是因为:价格是由价值决定,但要受供求关系影响,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价格时涨时落;这种价格波动从较长时间看,价格和价值是相符的,所以价值规律所要求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商品交换的个别场合。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象。通过这样的讲解分析,既解决了教材的难点,又使学生懂得要把握消费的时机和销售者的心理从而找到了消费的最佳结合点――物美价廉。学生们激动地说:“原来政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竞有这么大的关系”。

三、培养情感、激发兴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追求。”要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敢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老师也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尊师爱生,双方有良好的情感交流,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实现。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对某老师感情好,就爱听他的课;相反,就讨厌某老师的这门课。同时作为老师,应给予学生相等的关心和热情,一个被老师所喜欢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奋发向上,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相反,一个被老师厌弃的学生,往往是消极抵触,不求上进,以至对这门课完全丧失兴趣,记得98级有位男学生,他兴趣广泛,活动能力强,但成绩一般,平时常与老师唱对台戏。这样的学生当场批评是不合适的,须采取委婉的教育方法,于是我课后找他谈心,不但我没有直接指出其缺点,而是先称赞他的闪光点,肯定他善于联想、思考等优点。尔后告诉他,政治学科系统性和严密性很强,只有专心听讲,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走向正确的轨道;同时帮他算了一笔经济账,进行了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一番话打动了他的心,使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此他听课十分认真,政治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四、方法多样,激发兴趣

以往的政治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处于核心地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要求其死记硬背,方法单一,气氛呆板,效果低微。有时整堂课中运用的材料,浅、简、多,甚至“偏”,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缺乏时代气息,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眼、耳、口、脑、手并用,进行“全频道”接收,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在“立体式”的教学氛围中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总之,如何上好政治课,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各有千秋,但我认为,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对完成教育任务是至关重要的。我想,只要我们政治课教师能在课堂设计中有意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不被学生重视的课也会变的生动有趣起来,并深受其欢迎,政治课堂一定能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上一篇: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启发学生 下一篇:小学音乐“主动唱演”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