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小学生丰厚的语文素养

时间:2022-10-20 08:30:44

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小学生丰厚的语文素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吕叔湘先生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那么,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天天上,课文天天学,如果教师能开拓视野,以课内阅读链接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服务,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创造大语文的课堂教学,不仅会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比如:课前链接,学习《少年闰土》之前,鼓励学生读读《故乡》,了解一下鲁迅,了解一下作品的时代背景 ,为更好的学习文本服务;课中链接,我们的《童年书架》是教材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学习文本过程中适当引进《童年书架》中相关文章的阅读,能很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扩大阅读收获;课后链接——课文是窗口,由这一扇窗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宽广的世界;课文是引子,由一个课例激发学生产生广泛的兴趣,引发更多的课外阅读。比如学完《猴王出世》激励学生读《西游记》,学完《草船借箭》鼓励学生读《三国演义》,学完《五月的杏花》鼓励学生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同时,老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揣摩学生的心理需求,推荐给学生课外阅读的书要具有可读性,让孩子喜欢,使课外的阅读,成为悦读,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开卷有益”,只要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再逐步规范阅读范围并不迟,千万不要在孩子还没有看书之前,先告诉学生要记多少读书笔记,看完后还要写读后感之类让孩子望而生畏、打消孩子阅读积极性的话。此外,我们要鼓励学生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和图书馆去走走,让书香熏陶着孩子;动员家长和孩子通读一本书,共同交流书中的故事和感受。

2、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也很重要。

现在小学生手中的课外阅读资料并不缺乏,就我校而言,《童年书架》《小学生必读》《快乐作文》、相关的报刊杂志,加上平时家长给买的书,每个同学家里书架上的书都堆得满满的。怎样有效阅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课外阅读的最大效用是关键。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一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二要通过个人阅读、小组阅读、交流与指导等形式,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三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有目的地读书,边读书,边讨论,边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比如可组织一些读书活动:

3、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是需要及时反馈、总结、评价和再激励的。

课标中对课外阅读只有量的要求,没有质的提示。在检查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课标为依据,侧重量,适当关注质;要以激励、调动兴趣、培养习惯为主,不要加重学生负担,消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比如,可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交流各自课外阅读成果,增强阅读的成就感;可以评选“读书星”、“读书小博士”等读书的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进一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可以统计读书字数,上不封顶,下一定要保底;举办《读书摘记》展览、好书推荐、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作品人物介绍等等活动,切实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4、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最简单最容易的事情,如果不能坚持,成功的大门也不会开启。阅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它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训练才有可能形成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给学生创造时间,不断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阅读,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了写作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一本有益的图书,就是与智者对话,就是打开一扇知识的大门。”鼓励、引领、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扎实、丰厚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上一篇:创设英语语境,提高语篇输出能力 下一篇: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