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预习环节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时间:2022-10-20 07:50:08

重视语文预习环节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摘要]面临时展和社会生活变革对素质教育的呼唤,变革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关键词]语文 预习环节 自学能力

面临时展和社会生活变革对素质教育的呼唤,变革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一、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预习的五个阶段

1.预习目标展示阶段

这是预习指导的首要环节。预习目标展示即将预习的内容、要求明确给学生,使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确定学习目标,就能使学习动机的作用稳定和持久,能较长时间的维持注意力,所以,教师在预习指导中,给学生展示具体、明确的预习内容、任务、要求、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等,不仅可以促成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还可作为预习效果的检查指标。

2.预习行为的实施阶段

这是预习指导的中心环节。在预习目标展示之后,教师应通过设置情境等手段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预习状态。此时,教师应按事先的设计指导预习的进程,要处理好预习目标和教材、课堂教学三者的沟通、呼应关系,灵活处理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障碍及意见看法等,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使预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3.预习信息的反馈阶段

这是进行预习指导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信息反馈即信息的返回。在预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对预习活动能否顺利达成预期目标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可以更好地协调学生预习实际与预习目标达成之间的矛盾,把预习指导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协同效应。

4.预习效果的检测、评估阶段

这是教师了解预习效果以促进学生进一步预习的重要阶段。预习效果的检测与评估即是对学生预习结果的检验、测试与评价。心理实验表明: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可以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的动机起强化作用。预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培养学生自习能力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测评手段的多样化。只有采用多种测评手段,才能全面考查学生对预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5.预习成果的迁移阶段

这是预习指导的最后环节。学习的迁移过程,主要是要求学习者依据已有的经验,去辨认当前的新问题,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已有经验系统之中去,实现知识技能的同化或顺应。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一环,实现已有知识对新课题起促进作用的正迁移有赖于教师的直接指导。

三、预习的方法

1.阅读。阅读内容包括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文本教材、课文的注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时,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要去读一读,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当然,重点读的还是文本教材。一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至少读两遍,第一遍主要是略读,感知课文,弄清文体。第二遍精读,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研读课文。(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2)了解主要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找出文中重点语段试分析理解。(4)找出不理解的问题在书上作批注以待课堂上解决。

2.勾画。勾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勾画出来。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主要有三种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虽然新教材已经淡化文体的讲解,但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因此,在勾画的时候一定要因文而异,不同的文体勾画的重点是不同的。

3.查阅。结合课文的注释和一些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新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后都有“读一读写一写”,学生可以将查出来的字音词意写在上面,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学生还要将课文中出现的而“读一读,写一写”里没有列出来的生字词补充出来,这样就更加完善了。同时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对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又有很大的帮助。

4.设计预习表。此环节主要由学生在阅读、勾画、查阅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完成,它能够反映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填写课题、文体、作者及其相关情况;二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三是提出难点和教学建议。预习表既可反映学生预习的效果,又可为教学传递信息,教师经过归纳、筛选,再把它融入课堂,列进教学环节中去,指导学生学习,就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5.探究预习。在学生常规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自读中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我称其为探究预习,一般适用于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和复杂的文言文。我指导学生主要从语言、文章主题、综合性的问题及教学建议几个方面去思考,然后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可以接着前面的预习作业写,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学习气氛就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如果课文难度大,学生质疑少,情况就会相反。

总之,预习是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训练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的重要一环,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授之以法,才可使学生少走弯路、径入厅堂。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改的新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特别重视预习指导,力求在实践中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下一篇:怎样强化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