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20 07:34:05

关于新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的实施对数学教学来说是一次挑战。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大变化,需要每一个人重新学习。对一位教师来说,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对新课程的实施至关重要。新课程为每位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抓住了这次机遇,能够有效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从变革教学方式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新一轮课改犹如一缕清风,飘溢在中学数学的课堂,给沉闷的课堂带来了新意。教师的课程理念在变,教学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多媒体的运用带给课堂活跃的同时又表现为表面的热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出现一问一答简单化的倾向,追求表象的现象充斥着我们的课堂。

1.学生的主体性与课堂效率并重。在传统的数学竞赛中,优秀学生的竞赛成绩往往优于普通学生很多,这种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学生能够在竞赛中把基本水平发挥出来。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却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知识的生成。如何在知识的生成和双基的训练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一些公开课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忽视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初高中教学所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单纯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教学的成功方式很显然是不妥当的。教学中,教师要找到传统教学与主体教学的结合点,学生和教材的共鸣点,既使学生主体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也要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的训练,取得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2.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并举。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方式的选择,都离不开学生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逐渐成为学生一种学习的策略。我们提倡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并举,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能够凭自己的能力进行探究和独立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独立完成。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思路较多,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尝试新思路、新方法,不拘泥于教师事先预想的教学思路,不因为教师的设计影响学生讨论的热情与效果。当然,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

3.有效实施提问和板演并用

新课程重在学生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问则是实现两者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忽视课堂的设计,使提问无效、低效,流于种形式。对此,教师对于提问的问题,在备课时要再三琢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程度,把握教材和学生之间的结合点,使问题设计得有层次,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回答不能仅仅简单复述,教师应引导学生推敲题目,对条件进行有效挖掘,对所求问题的思路进行认真思考。板演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板演,每位教师利用的方式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我多在新授知识时让学生板演。这样使用的好处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板演中发现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以便讲授时及时解决。如果发现问题早,就能及时解决问题,保证以后相关知识点的正确应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从增强教师学科素养切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改呼唤教学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是基础,教师素质是关键。为此,每位教师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不断进行思考,从课堂内容结构的设置、问题情境的设置等方面入手,通过精心思考、缜密设计等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每节课的积累中不断深化、成熟。

1.在内容结构的设置方面。在很多人看来,数学就是做题,学会做题,就完成了数学教学的任务。有一位名师曾说过:“我是在用我的一辈子在备每节课。”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用心备课、用心教书。所以,对每一节课,我们都必须深入思考,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明确三维目标的设置,思考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寻求知识能力的突破,探求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有效办法等等。一节好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几道题,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

2.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面。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离不开情境的创设,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有独特的情境。一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牵引全局的作用,它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情境的来源很广,可以来源于生活,可以是经典故事,也可以是对具体问题的反思等等。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是有趣的语言和故事,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对学生一节课学习的引领和启发。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并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我们的新课程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责编 张晶晶)

上一篇:英语教师如何引导和应对学生提出问题 下一篇:也谈新观念下的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