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时间:2022-10-20 07:23:49

也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教师必备的技艺。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运用、总结、反思,唯有如此才能给课堂教学带来革新气息,使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启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但从平时的校际公开课上来看,笔者发现仍有很多老师对教学中的相关提问没有潜心地研究,疲于应付,形式化严重。表面上看,有问有答;从实际上分析发现,缺乏检查和思考,形同虚设;而有些教师只顾及授课的速度,而忽视提问的存在,导致课堂提问骤减,形成了“忽多忽少”的现象……所有这些导致了我们的语文课堂高耗低效、无效。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到底怎么做才能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提问需有启发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求学者,如果不学会思考、不善于思考,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益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设计好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课堂提问必须有启发性。设问,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学生生活的层面,要抓住文本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捏准学生的“兴奋点”,给学生增添思维的动力和活力,让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其次,问题要能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求知的状态,思维达到一种最近的境界。如教《普罗米修斯盗火》时,课始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个“盗”字,你是怎么理解的?课中提问:是谁去偷取火种?他为什么这样做?没有火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他们产生强烈要求读书的欲望。

二、问题难易要适中,坚持因人提问原则

课堂提问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台阶。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得不适当,是收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的。太深,学生绝对茫然,无法回答,他们往往是愁眉苦脸,百思不得其解,日久天长,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剧降,积极性遭受严重打击,他们的思维也逐步被钝化。如,有些老师在新课开篇就问“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主题与当时的背景有什么关系?”“与上一课比较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等,学生们虽然对课了预习,但还没有完全地认识,实属为难。太浅,学生随口可答,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像有的老师喜欢问:“春风杨柳怎么样啊?”学生答:“万千条。”这样两者都达不到启迪思维的目标,同时也失去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机。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应当从基础问起,逐层推进,由浅入深,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另外,我们要承认并尊重学习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顾及到每位学生,要依人设问,因问找人,使得每位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或学习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各自的学习目标,使他们都有所进步,都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和“摘取”的快乐。这也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现有的水平,同时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作准确的评估,以此为基础把握问题的难易度,恰到好处地设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把握提问时机,让提问出现在最需要的时候

教学中,教师如果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与节奏,将非常有益于提升教与学的效益。譬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收拢学生课间活动散落的“心”,在课始的导入阶段提问;可以在学生走神的时候提问,让其明白教师的暗示作用;可以在过渡处提问,引起学生注意;可以在讲授重难点时提问,考查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情况;可以在总结新课时提问,起到画龙点睛、查漏补缺的作用。如《詹天佑》这课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紧抓这句话是学习本课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它来设计系列问题:通过预习,你读出了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只有这样的提问,立足于整体,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感悟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课堂提问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注重激励

在平时和学生的谈心中,常常听到孩子们抱怨“老师上课几乎不提问我”或“老师上课总是提问那几个”,可见,部分教师总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是很普遍的现象。然而事实上,每位学生都有答问的愿望和热情,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也想在教师和同伴面前回答正确的答案,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尊重,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认为提问是老师信任的表现,对老师忽视他们总选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表示强烈不满。在教师的心中,基础差的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若不改变这样的现状,这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越来越差。因此,提问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提倡“提问面前人人平等”。在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多给他们时间,问的起点要低,以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为前提。如课前可对他们适当“泄露”一些问答题,让他们自己做好预习,再在课中给他们提供答问的机会。这样可给这些学生提供收获成功的喜悦。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学生实在答不出,教师只要说一句“没关系,坐下再想想”就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也不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五、课堂提问形式要多样化

让语文课堂提问多样化,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提问方法:1.教师提问,全班齐答。如果答案不统一,再点名答,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2.教师抛出问题,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内部选出代表回答。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3.教师抛出问题,要求学生不急于回答,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举手回答。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可以提高问题的答对率……当然, 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情境,恰当地选择提问的形式。让课堂提问真正起到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避免课堂提问只有形式,没有实际内容。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教师必备的技艺。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运用、总结、反思,唯有如此才能给课堂教学带来革新气息,使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上一篇:构建和谐有效的区域教研新模式 下一篇:略谈语文起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