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阅读教学中“池”与“水”的关系

时间:2022-10-20 05:45:44

正阅读教学中“池”与“水”的关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爱”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之初就体现这种“爱”。现将“阅读教学设计”与“学生阅读水平发展”比作“池”和“水”,来谈谈如何在建“池”的同时渗透教师的“爱”。

一、“池”要为“水”而建

首先,教师要明确建“池”的目的,树立“池”为“水”服务的思想,也就是说要明确阅读教学设计是为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发展为宗旨的。在阅读教学设计中,不管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出发点。

1.分析文本和学情,明确建“池”的设计意图。拿到一篇文学作品,教师首先要解读的是文本能给学生的是什么?该给学生的是什么?现年龄阶段学生能从作品中汲取什么?应该汲取的是什么?在仔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去定夺本次阅读教学的目标,那么,我们就能在设计之初,恰如其分地融入教师的“情”,融入教师的理解和关爱。比如,小学一年级《柳树醒了》这首诗,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教师架设生活与文本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非常重要。为此,我设计第二课时时,就把教学目标的重点定位在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感悟春天的美上。难点定位在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发现春天事物的变化,并学习仿编诗歌,旨在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读懂诗歌。这在快乐的氛围中背诵诗歌,在诗歌学习中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

2.选用适当教学手段,打造“池”的实用“外观”。教师在选用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时,先要关注到“水”,要针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而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如我曾执教《爬天都峰》一课,课前我先和学生搜集一些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课文与画面的比较,自主地体会天都峰的高、石级的陡。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引导、鼓励学生去阅读理解课文,关键处适当地运用课件演示、配乐朗读等,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爬天都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这样的声像是俱佳的,学生们兴趣是盎然的,教学效果也是好的。低年级《荷叶圆圆》这类优美的文章,重点当放在阅读、想象上,滥用多媒体手段,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想象说话能力的培养。

3.巧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升“池”的精致感。教师要考虑每个环节中,学生该怎么学?教师要用什么方法去引导?真正的阅读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文本,巧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如设计语文S版一下《春雨的色彩》一课活动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后,再尝试仿编诗歌的方法;设计《胖胖的小手》活动时可以采用语言和绘画结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将自己会做的事写在自己画的小手上,然后,出一期“能干的小手”板报。又如,在高年级写人文章的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给人物写颁奖词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写景的文章可安排学生设计导游词,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对语言的自如运用;一些说明文可巧用图解、实验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池”要以“水”为本

“池”要以“水”为本,也就是说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认为,以“水”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有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各种对话,如对文本理解的交流、对文本蕴含的民族文化感悟的交流、对个体生活观与文本所体现的世界观的对话交流等,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学生的不同“声音”作出及时地回应和引导。如有教师在《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朗读环节:“下面我们替爸爸、妈妈、姥姥赞扬一下小红,要读出赞扬的语气。”其实,这是教师用自己的一元标准代替了学生多元的感悟,隐示学生只能用赞扬的语气去读。其实,读出惊讶、自豪的语气又何尝不可,我们的设计为何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呢?更多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读一读,鼓励学生多元感悟,设计中可以用这样的问题进行启发:如果让你替小红的爸爸、妈妈、姥姥赞扬一下小红,你觉得应该读出哪些语气?只有教师的设计走向开放,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做主人。最近听了两位教师同上《居里夫人》一课,其中一位教师更多地在告诉学生,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另一位教师则是不露痕迹地引领学生自己去读,通过学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阅读感悟,让居里夫人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不断丰满起来。细细品析,前者更多的是以“池”为本,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后者则是以“水”为本,所以,课堂呈现出学生不曾预约的精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池”要因“水”而宜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尽可能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不同发展水平,打造多样性的“池”。也就是说,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接受能力,用教师的“情”去打造富有弹性的“池”。只有教师在阅读设计中有多样化的考虑和设计,“池”才能因“水”而宜,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信地阅读、大胆地思考、愉快地表达。

诸多特级教师的阅读教学计划看似简单,没有什么花架子,可细细品味,却大多能看到他们的教案中有许多弹性设计,有许多留白的地方任学生想象发挥。教师能充分估计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注意“池”之设计的多样性,留出时间临场处理,解决课堂中学生不跟计划走、不按教师意愿回答等问题,从而随机诱导,弹性处理。如有位教师在《开天地》(第二课时)时,在导入部分就设计了质疑环节,用“通过预习,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并进行了归类。对于简单的一类问题,老师顺学而导,巧妙地借助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浅显地进行了解答,帮助孩子了解神话的特点,区分想象与现实、虚构与科学;对于文本具体内容难以理解而产生的问题,则作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成为教师以学定教的依据。其实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教师已经充分预设过好几个方案,他的设计是有留白的,可调整的,所以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课堂生成了很多精彩。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教案规范性和共性的设计,也要根据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给出预设的对策和调整方案,对我们的设计做多样性的处理。比如,我在设计教学《柳树醒了》时,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词组搭配错误现象,如把“春风给柳树梳头了”说成“春风跟柳树捉迷藏了”等,于是,我就在这一环节预设了一个解决策略:如果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带头用比较夸张的舞姿和孩子们一起边表演边读。事实证明,弹性的设计让我之后的课堂多次出现了高潮,课文填空练习的正确率也很高。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还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做一些多样化的预设,比如在作业的设计中就可以分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一定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注重“池”的设计,更要注重“水”的发展,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融入教师的“情”和“爱”,通过打造“实用的池”“精致的池”“多样的池”“弹性的池”来激活池中的“水”,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让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实在、更有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第二实验小学)

上一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尝试分解贯彻的策略 下一篇:用好“巧”劲,指导学生写好独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