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致“胆囊结石”17例分析

时间:2022-10-20 05:31:15

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致“胆囊结石”17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在治疗胆囊炎时致“胆囊结石”,使病情加重的原因,指导临床用药,防止误诊误治。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吉林省东辽县金岗卫生院门诊确诊的胆囊炎(无胆囊结石)患者17例,分别给予不同产地、不同剂量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患者用药前后的症状、体征和胆囊超声声像图。结果:17例患者均出现症状、体征加重,B超提示“胆囊结石”。结论: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可导致胆囊内可逆性药物结石,不宜用于胆囊炎的治疗。

[关键词]头孢由松钠;胆囊结石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4(b)-057-02

头孢曲松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多种B-内酰胺酶稳定,穿透力强,肾损害小等特点,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在治疗胆囊炎疾病中,会导致“胆囊结石”,使病情加重,值得注意。本文从其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旨在引起医生和患者的注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2008年2月~2009年2月吉林省东辽县金岗卫生院门诊的胆囊炎患者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35~71岁,平均58岁;急性胆囊炎6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1例。入院时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胆囊炎,无胆囊结石。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3例给予头孢曲松钠(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2g,加入生理盐水150ml,1次/d,静脉滴注3d;4例给予头孢曲松钠(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2g,加入生理盐水150ml,1次/d,静脉滴注3d;5例给予头孢曲松钠(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4g,加入生理盐水15ml,1次/d,静脉滴注3d;5例给予头孢曲松钠(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4g加入生理盐水150ml 1次/d,静脉滴注3d。

2 结果

患者先后出现右上腹疼痛加剧,剂量大者先出现症状,腹部B超检查时,显示胆囊内有强光团伴声影的声像图改变(是一种典型的胆囊结石的超声影像),被诊断为“胆囊结石”。经医院院内会诊,根据患者的体征及其他情况,不像是胆囊结石,建议改换抗生素观察治疗。3d后,病情好转,复查B超,“胆囊结石”消失。出院前复查B超未见胆囊结石。

3 讨论

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随肝脏分泌的胆汁一起排出。头孢曲松钠溶解在胆汁中。胆汁在胆囊内浓缩,因而头孢曲松钠在胆汁中的浓度增高;超过饱和度后,头孢曲松钠盐沉积在胆囊内,形成团块胶冻样物质,B超下表现为胆囊结石样影像。析出的头孢曲松钠盐刺激已发炎的胆囊壁和胆总管。使症状加重。停药后,胆汁中头孢曲松钠的浓度逐渐下降,头孢曲松钠盐再溶解在胆汁中,逐步随胆汁从胆囊内经胆总管排入肠道,所谓的B超下“结石”也就逐渐消失了。

有些“胆囊结石”是可逆的。实践中发现。胆汁淤积多见于三种情况:长期使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长期胃肠外营养;妊娠妇女。不同情况下,胆汁淤积物的组成也稍有不同。头孢曲松钠经人体代谢后有20%~40%排入胆汁。这类患者胆囊中的淤积物,在停药后可自动消失,因而又被称作“可逆性结石”。

上述资料证明用药剂量越大,胆汁中浓度越高,越易在胆囊内形成淤积物,导致“胆囊结石”发生率越高。与性别、年龄、药品产地无关。

通过化学分析表明,淤积物仅含少量胆固醇(1.7%)和胆色素(13.9%),其主要成分是颗粒物质。薄层扫描和高压液相分析表明,颗粒物质96.4%是头孢曲松钠盐,其余6%由黏蛋白和其他蛋白组成。

综上所述,提醒临床医生在治疗胆囊炎时,除非必需,不要使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避免形成胆囊淤积物,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当B超医生检查发现胆囊结石,而患者原来没有胆囊结石病史时,应考虑患者近期是否使用过头孢曲松钠。如果使用了,就应注意观察,待停药3~7d后复查,避免因为“错误”的B超报告而造成不合理的治疗方案。甚至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应注意这种由药物引起的短暂的“胆囊结石”假象。

上一篇: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体会 下一篇:如何提高冰冻病理切片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