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3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0 05:14:03

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3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3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CAS治疗组23例,单纯药物治疗组20例。对CAS治疗组患者施行CAS,药物治疗组患者单纯给予合适剂量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并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CAS组患者施行CAS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评分与药物组患者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的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39-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 chemic attack,TIA)是一种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典型临床症状持续不超过1h,且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其发病机制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中颈动脉狭窄型TIA是由血压波动导致的远端一过性供血不足,在TIA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在所有TIA治疗手段里,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已被大众认可[1-3]。在本文研究中对符合CAS治疗标准的TIA患者施行CAS,并进行一年的随访,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符合TIA诊断标准,且经DSA确诊狭窄部位位于颈动脉,符合CAS治疗标准的患者共43例,随机分为CAS治疗组23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0例。CAS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1.5±5.3)岁;药物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3.2±4.5)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实验内容均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无可能影响实验的并发症,且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数据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入院确诊后治疗前采用NIHSS[4]评分。

1.2.1CAS治疗组患者施行CAS所有CAS治疗组患者施行CAS前进行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糖等的检查,术前3d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100mg/片,生产批号:20121001)300mg/d加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5mg/片,生产批号:20130112)75mg/d,抗血小板凝集。整个手术过程需进行心电监护且给予全身肝素化。经股动脉穿刺,在路径图指导下将脑保护装置通过狭窄段放置于远端正常管径的血管处,待支架植入后再将其撤除[5]。手术成功后患者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mg/片,生产批号:20121012)20mg/d,长期维持治疗。

1.2.2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单纯服药对药物组患者仅给予合适剂量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长期维持治疗。

1.3评判标准对所有参与实验的TIA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随访主要记录患者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的NIHSS评分。

1.4统计学处理利用 SPSS18.0 统计软件对本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S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在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得到明显改善,且与单纯药物组患者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上一篇: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比... 下一篇:清肺宁嗽液治疗肺炎咳嗽27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