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极区水域航行船员的特殊培训要求的国际动态

时间:2022-10-20 04:56:59

关于极区水域航行船员的特殊培训要求的国际动态

2012年3月,国际海事组织DE56次会议将《极地规则(草案)》的相应章节发给了STW分委会予以讨论,要求将意见反馈给DE57次会议,第90届海安会同意了该请求。但是,由于STW43次会议在DE56次会议之后不久召开,各成员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没有足够时间就此事提交提案。因此,直到2013年4月,在国际海事组织(IMO)船员培训和值班标准(STW)分委会第44次会议上相关成员国政府提交了提案,进一步推进对极区水域航行船员的特殊培训标准的出台。

一 相关国家对极区水域船行船员特殊培训的观点

加拿大政府认为所有在“极区水域”负责航行值班的船长和高级船员都必须经过强制培训。强制培训分为基础培训和高级培训两级。基础培训通过经认可的培训课程实现;高级培训为完成基础培训,并取得两个月的冰覆盖水域航海资历后,再完成高级培训课程。因此,加拿大建议将极区水域航行船舶上的船员培训要求在STCW公约附则中关于特殊培训的第V章“特定类型船舶的人员特殊培训要求”中作为新规则增加强制性特培项目,在STCW守则A部分的第V章增加极区航行船员培训和发证的最低要求和最低适任能力表。

以加拿大、冰岛、挪威和美国的联合提案方共同认为,尽管第91届海安会同意了《极地规则(草案)》的结构组成分为总则、安全措施和防污染措施这三部分,但STCW公约和守则涵盖了所有关于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的全球标准,特殊培训的标准也包括在内。这一点在对STCW公约和守则进行综合回顾时已经明确。加拿大认为“在冰覆盖水域作业人员的培训”通信组的报告可以作为讨论此事宜的基础文件。加拿大还认为应制定整个极区水域的培训标准,而不是仅限于极区水域的冰覆盖部分,而且,各联合提案方认为不应该在STCW公约中引入“极地引航员”这一新名词,但并不反对在《极地规则》引入,前提是要有清晰的定义。

阿根廷对《极区规则(草案)》第13章的配员、培训与发证内容提出修订意见,建议将原来只适用于冰区引航员资格和培训要求扩展至所有甲板和轮机值班的高级船员,且冰上引航员通过培训后,还必须取得30天冰覆盖水域的航行经历。同时,将南、北极极区引航员的培训课程和要求进行区分,确保《南极条约》中规定的政治、管辖权和环保的特殊要求等内容纳入培训课程。

二 IMO STW44次会议形成的意见

经过IMO STW44次会议的讨论,综合各成员国的意见形成会议决定如下:

(一)STCW公约为海员培训和发证提供了基础框架结构;

(二)应避免出现类似为ISPS规则制定培训标准时出现的困难;

(三)所有极区水域航行负责值班的船长和高级船员,不分船舶种类,必须通过“极区水域”航行船舶的强制基础培训;

(四)海员的所有培训、发证和值班要求,包括特殊培训要求,应纳入STCW公约和守则;

(五)在极区水域航行的船长和高级船员的特殊培训要求应纳入第V章;

(六)DE分委会对极地规则第13章中关于培训要求的反馈意见的范围应予以详细说明;

(七)有必要评估《STCW规则》B部分第V/g节中《关于对在极区水域操作的船舶船长和高级船员培训的指导》的应用情况,以确保正在制定的对极区水域作业的人员的所有培训要求符合实际;

(八)优先考虑DE分委会要求的对极地规则草案第13章的13.3和13.4段的培训要求的反馈意见;

(九)STCW守则A部分纳入新的培训要求,即意味着不再需要极地规则的第13.2.1.3段的要求;

(十)培训要求应纳入到STCW守则的第V章,使用模拟器的替代培训应予以接受;

(十一)应为所有航行冰覆盖水域的高级船员制定基础培训标准,为所有航行在极区水域的高级船员制定特殊培训标准,并综合考虑第Ⅱ章和第Ⅲ章中的基础培训要求。

三 中国面临的形势

目前,中国在极区水域的商业航行尚处于试验阶段,无成熟经验可寻,类似的海上资历积累不足。国内航海院校针对该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没有开展以极区水域航行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短期内对我从事极区水域航行影响较大,特别是对我国拟从事冰区航行的船员造成极不利的局面。

(一)加快推进我国对极区水域航行特殊培训的研究;

(二)航海院校应积极与航运企业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极区水域航行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针对极区航行船员培训和发证的最低要求和最低适任能力进行整体评估,对基于此的基本培训和特殊培训进行对比研究;

(四)加大对模拟器培训的研究,制定使用模拟器开展极区培训的标准来符合公约的要求。

上一篇:为超级工程保驾护航 下一篇:澳大利亚对人为因素分析的提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