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廷琮:桑梓情深 世泽流长

时间:2022-10-20 04:18:57

邓廷琮先生旅居加拿大但每年均回香港半年,1987年,在他和赵潜先生的努力下,香港贵州联谊会终于成立,从此旅居香港的贵州人有了联络感情、交流乡情的会所,第一届理事会推举邓廷琮为名誉会长。

2007年4月28日,香港回归十周年暨香港贵州联谊会联欢晚会在香港举行。为祝贺这次盛会,省政协主席、贵州海外联谊会会长伍席源欣然提笔致贺词。为盛会题写贺词的还有中国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前主席先生等社会名流贤士。

邓廷琮先生穿了一件中式棉袄,虽年过八旬,依然精神矍铄。老人的普通话里不时夹杂一些外语单词。他说,回到家乡,他更喜欢说家乡话,他的一口家乡话还是那么纯正浓郁。尽管走遍了世界各地,他最想来的还是家乡贵州,还是故土安顺。“咱们贵州来多少次都不会厌倦。安顺是家啊,回家怎么会厌倦呢?”

是怎样的一段经历,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结让邓廷琮先生如此深深眷恋着自己的故乡呢?

窗外,淅淅沥沥地下起春雨;室内,春茶的清香淡淡溢出。邓廷琮先生的思绪又回到了60年前的那个春天……

深受父恩有所成

1947年,21岁的安顺青年邓廷琮第一次离开大山来到繁华都市上海,开始他的求学之路。

邓廷琮的父亲邓羲之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作为安顺救济院的院长,他收养了很多孤儿,并教他们编织等方面的手艺,使其能够谋生。父亲非常喜欢戏曲,可那时的安顺没有一家像样的戏院,他就约了几个朋友投资修建了安顺大戏院。从那以后,安顺人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演出。他还出资修建了大用镇最早的新式学校,并为安顺中学捐资修建了一个图书楼。

尽管邓廷琮的父辈也只是读了一点私塾,但是他们总觉得知识很重要。作为安顺有名的乡绅,邓羲之深谙教育孩子之道。在这样的激励下,邓廷琮有一个堂哥考上了清华大学,二哥考上了震旦大学,三哥考上了复旦大学,还有两个哥哥到德国留学。

邓廷琮则去了上海。毕业后,他相继考入香港华侨工商学院、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并选择航空管理作为自己的专业。他想,学成以后,可以回国为祖国做一点事情。

1954年,他学成毕业了。本想报效祖国的他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回国,只得先到香港安定下来。那时正是香港经济的萧条期,尽管学业有成,但想找一份工作却并不容易。而且,香港的英国公司很瞧不起美国的毕业生,他们对邓廷琮说:“对不起,邓先生,我们知道你是美国大学毕业,但在我们这里,你只能是中学生的待遇,薪水也只能按中学毕业生标准来发给。”

再委屈也只得忍着。邓廷琮很卖力地工作着,尽量争取过时补钟,也就是多加班,靠多挣加班费来维持生活。半个世纪过去了,每每回忆起这一段经历,老先生还是心酸得掉下了眼泪。

一年半以后,这家英国公司为他连升两级,让他到机场去管理写字楼。后来,他开办了公司,自己做了董事长。再后来又收购了一家美国公司。到七八十年代,他的业务已经做到了五大洲,遍及世界各地。最辉煌的时候,他在美国有六个分公司,加拿大有三个分公司,在曼谷、新加坡都有公司。在全世界60多个城市都有。

多年的打拼,他终于收获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从当初的只身一人到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五口之家,在享受着家的温暖的时候,他也仍然放不下远在贵州的安顺老家,毕竟在那里,他度过了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那是他人生中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为家乡做些事

2001年,在阔别故乡半个世纪后,邓廷琮先生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安顺。当初离开家乡时,他只是一个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年轻人;而今再回来时,已是双鬓斑白的老者。不变的,还是乡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次回乡省亲祭祖,在父亲的墓前,他又一次想起父亲的教诲,对教育的重视和他乐善好施的品格。他默默告诉父亲:50多年前,父亲送他出去求学,为的是能够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而今一定要把这个宿愿变成现实。

父亲生前就非常重视教育,因此,邓廷琮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教育。“我在外面拼搏一生,赚了些钱。而我的孩子们都已独立,都不需要我供给了,那这些钱用来做什么呢?我觉得最好还是用在教育方面。因为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讲很重要很重要。”

2002年,邓廷琮出资50万元修建了4所希望小学,分别在安顺的西秀区等4个乡镇同时动工。第二年,他回到家乡,在同一天参加了4所小学的落成剪彩仪式。那一天,邓廷琮老先生跑了4个地方,虽然体力上有些吃不消,但这位76岁的老人却非常开心。为了纪念父亲,他把其中一所希望小学以父亲的名字邓羲之命名,另外3所则以两位哥哥和自己的名字命名。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儿子也各自在贵州捐资修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按照邓廷琮的想法,小学要抓,大学也要抓,两头都要兼顾。事实上,“中间”他也没有忽略,在安顺一中,他每年都会为30名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他还创立了邓廷琮教育基金,专门资助贵州籍的贫困大学生。在专业方面,他更倾向于资助师范和外语专业的学生。“我想多一点师范生,一个青年要做一个教师不容易,我觉得应该鼓励。二是要多一点学外语的,这样才更有利于贵州与外面的接触。”

2000年创立初期,邓廷琮教育基金有500万元,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动,现在已有1500万。在省政协的牵头下,成立了有大学教授及各相关部门组成的评审小组,2005年15名受助大学生毕业,2006年又有26个受助大学生离开学校,开始服务社会。这让邓廷琮先生非常欣慰,因为“他们可以为国家为贵州做事了”。今后这个基金会每年都会资助100名学生,这100名学生每年需要40万元,这40万元就是靠经营基金生息而来。下一步,他还将资助省内高校的一部分老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或聘请外籍教师到贵州教授外语,以便让贵州的学子能有更好的学习外语的条件。

80岁后的工作

现在的邓廷琮先生,已把生意交给儿子们打理,他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家乡服务中去。作为香港贵州联谊会的会长,他要在香港与贵州之间搭建起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桥梁。

从1999年到现在,邓廷琮先生已连任三届会长,为黔港两地做了大量繁锁细致的工作。联谊会没有固定的场所,他就把自己在海景中心大厦办公楼的第八层让出一半,提供给联谊会使用。条件是联谊会每年向他交纳一元钱的租金。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意味着每年都是一笔很大的损失!但是他非常乐意。在香港贵州联谊会大家都尊称他为“邓叔叔”,大家都为“邓叔叔”的无私折服。

尽管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邓老依然坚持每天去办公室上班。他说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自从邓廷琮教育基金会运作以来,他又多了一项工作,给那些受助学生亲笔回信或者回复他们的电子邮件。他甚至利用回乡的时间,把这些受助学生召来开座谈会,让他们相互交流读书心得,了解他们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感受,从小地方到大城市的适应情况等等。

一位考上西南交通大学的学生给邓老写信说:“正在我们一家为我考上大学又喜又悲的时候,您来了,您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爸爸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一下子哭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来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

邓廷琮回信道:“玉东同学,看了你的信我又感慨又感动,希望中国能多一些像你这样的有志青年。在数以亿计的人口中,个人实在是很渺小,但世界上很多杰出的人士也都是出自渺小的个人,而且有的还是很贫困、很低微的人士。所以一个人不要小看自己,亦不可小看他人!”他的教诲让这些学子感到温暖如春,备受鼓舞。他还告诫年轻人: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事业时,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做,这样你才会事半功倍,做起来才容易成功,而且你才会感到有乐趣。

一个幽默风趣的老人

邓廷琮的爱好广泛,尤其喜爱京戏。3个儿子的名字都是以京戏名剧《宇宙锋》命名:小宇、小宙和小锋。他说人家一看他80岁的老先生上台唱歌,下面就掌声雷动,邓老笑言,这是同情分啊!

50周年金婚的时候,司仪问他,你这一生中,最得意的是什么。他说最得意的是三件事:一选择了事业,让他有机会走遍全世界,认识很多朋友;二是参加了狮子会,让他能够服务社会;三是娶了他的太太,让他幸福一生。司仪提示:娶太太应该放在第一位。他回答:“你错了,你看我们听京戏,最好的总是最后出场。吃西餐主盘总是最后才出嘛,所以我把这件事放在第三,不是小看,而是重视!”

可敬、可爱、可亲,这就是邓廷琮先生!

上一篇:仁怀为啥要改名“茅台市”? 下一篇:贵州燃气:贵州力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