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热清合剂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0 04:08:03

毒热清合剂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观察

我院使用双花、大黄、水红花子等清热解毒、祛湿化瘀药,通过治疗和观察,研制出口服“毒热清合剂”,共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4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确诊病人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其中20~40岁28例,40~60岁12例;无肾脏损害或仅有肝脏损害者18例,合并肾脏损害者22例;合并窦房结受损者6例,合并病毒性脑炎者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毒热清合剂联合病毒唑治疗者为治疗组,共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以单纯病毒唑配合对症治疗者为对照组,共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4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型、病情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典型病例有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出现越期现象,而重型病例可发生前三期互相重叠。典型的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初起发热,可有头痛、眼眶痛、腰痛、腹痛及全身关节痛,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潮红,病人多呈醉酒貌,少数病例两腋下及胸背部可见鞭击样出血点,伴有消化道症状(如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呃逆等)。由于该病早期表现复杂,容易被误诊误治。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病毒唑1500~1000mg/日,连用3~5天,在不同病期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方“毒热清合剂”口服。方药组成:双花、蒲公英、黄芩、丹皮、水红花子、大黄、白茅根等药物,根据疾病不同分期及临床表现随症加减,水煎取汁300ml,每次服150ml,每日2次。

结 果 治疗组在消除症状、肝肾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人群普遍易感,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有发热、出血倾向、肾脏损害三大症状者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该病广泛流行于亚欧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疫情呈上升趋势,临床以肝脏受损严重为特征。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治疗上以综合疗法为主,“三早一就”是本病的治疗原则,强调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注意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和出血等。

祖国医学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临床报道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根据不同的分期辨证施治:在发热期以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为主;低血压休克期以益气养阴、回阳固脱为主;少尿期以滋肾生津、育阴利湿为主;多尿期以补肾固涩为主;恢复期以补益虚损为主。经验独特,但疗效均无定论。

根据其传染性及流行特点,本证属于中医温病学的“疫疹”、“疫毒发斑”等病范畴。结合温热疫毒之邪与寒或湿邪相搏,趁虚侵入机体而致病的特点,我们通过多年临床观察治疗,应用中医药配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缩短病程。根据热、毒、湿、瘀之邪存在于疾病的全过程这一病因病机特点,首选双花、公英等甘寒之品,清热解毒利湿,且利湿不伤阴:选用水红花子等凉血活血祛瘀,使血脉通利畅达,毒热得清,郁结得散。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凉血活血药具有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作用。配合大黄、白茅根等通利二便,给邪以出路。再根据不同分期随症加减,提高疗效。应用“毒热清合剂”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一定的独创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上一篇: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6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针刺按摩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