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络酮对17例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急救的观察

时间:2022-10-20 02:55:46

纳络酮对17例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急救的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纳洛酮急救复方地芬诺酯中毒的作用机制,并观察其作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07月――2012年12月接收并用纳洛酮急救的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果与结论。结果 17例患者在送往医院后立即采用纳洛酮急救,8-12小时左右患者均苏醒,昏迷最短时间为1.5小时。结论 纳洛酮急救复方地芬诺酯中度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及时配合好洗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呼吸支持等操作可以提高中毒急救成功率。

【关键词】 纳洛酮;复方地芬诺酯;中毒;临床疗效;作用机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78-02

近年来,来我院因中毒而急救的患者有所增加,诱因有不准医嘱一次性服药过多、复方地芬诺酯因稍含甜味而易误服等[1],我院于2010年07月――2012年12月接收并用纳洛酮急救的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该批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得到了较为可靠的信息,现做如下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0年07月――2012年12月接收并用纳洛酮急救的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者17例,年龄均分布在6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2.4±1.5岁,其中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7例,入院时神志不清患儿8例,嗜睡患儿5例,浅昏迷患儿3例,昏迷患儿1例,所有患儿均有瞳孔缩小,呼吸、脉搏、体温以及血压等生命异常的表现,5患儿有口唇和身体末梢紫绀现象,9例患儿有肌肉抽搐、肌张力增加的临床表现。

1.2 急救方法 所有患者早期足量使用纳洛酮,首次给予静脉推注纳洛酮0.8mg,如在2min后尚无反应可再用0.1mg/kg静注,以后酌情使用,补液利尿、以促进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同时服用抗炎保肝药品,再次采用静脉滴注纳洛酮1.6mg,维持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处于正常状态。若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者中毒后出现多功能脏器衰竭,应及时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以免中毒至无法抢救;若患者在中毒后24小时之内到医院就诊首选是给患者采用洗胃、催吐等方法促使毒物从体内排出;若见患者呼吸慢而无力,必要时加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治疗同时需关注患者有无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及血气、电解质的变化,并记录相关信息,同时防止脑水肿及心衰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以p

2 结 果

我院于2010年07月――2012年12月接收并确诊为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者17例,所有患者就诊后均采用纳洛酮实施急救,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相关资料,归纳统计数据得到了较为可靠的临床信息,见表1。

如上表所示均采用纳洛酮急救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者见效快,17例患者中无一例死亡,16例患者均与治疗后24小时内出院,有一例患者在抢救时出现呼吸减弱、快而轻,我院及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3天后撤出人工呼吸机,一周之后痊愈出院,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以上数据得到p

3 讨 论

地芬诺酯是以作用于外周为主的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肠阿片受体,抑制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和腺体分泌,增加水电解质吸收,使肠内容物通过延迟,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效果[2],但是大剂量该药物可以产生欣,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面部潮红[3]。对光反射消失,瞳孔缩小,等一列阿托品样表现,而络纳酮为羟一氢吗啡衍生物,亲和性大于吗啡类药物,能竞争性抑制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4],用药后可迅速逆转阿片类药物所致呼吸抑制、昏迷、缩瞳等毒性作用,且能较好透过血脑屏障,抑制β-EP对机体产生的多种病理效应,如升高血压,对改善缺氧状态、恢复呼吸功能,催醒、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均可起到积极作用[5]。纳洛酮是纯阿片受体结抗剂,能阻断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能拮抗吗啡类药物的镇痛和抑制作用。所以纳洛酮不仅能拮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而且对非阿片类药物中毒、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等也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就诊患者随着病情的好转,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改善营养状况,以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6]。我院于2010年07月――2012年12月接收并确诊为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患者17例,所有患者就诊后均采用纳洛酮实施急救,均取得了较好的抢救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红艳,刘会敏.青少年重度复方地芬诺酯中毒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15):1173.

[2] 周佩芬.小儿复方地芬诺酯中毒的急救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37-38.

[3] 蔺梅.纳络酮在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1):70.

[4] 林久新,张希洲,刘锡丹等.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和安定混合中毒性昏迷临床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09,10(4):204-206.

[5] 张洁.纳络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40例临床分析[C].2011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2011:313-315.

[6] 任蜀峰.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急救[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38.

上一篇:2型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效果观察 下一篇:铜绿假单胞菌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