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到施工

时间:2022-10-20 12:02:24

从设计到施工

摘要:结构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以及施工水平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分析了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以供各方面人员参考。

关键词:结构设计、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P21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结构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设计水平直接关系着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同时,目前施工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屋建筑的质量,其正确性和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即使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施工企业,也会因为某些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出现质量问题,因此,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安全性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结构设计师应该从设计之初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下面结合本人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的比较突出、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来加以分析。

一、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项工程,其重要性源于其抗拉强度,其对结构的延性以及抗震性能十分重要,钢筋工程施工质量差直接后果是结构的抗震性能甚至结构的安全性较差,产生灾难事故,因此在设计施工时就应加以注意。

1.梁柱纵筋

《平法》中对框支梁、框架梁、框架柱均有详细的配筋构造详图,可参照选用,这里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顶层端节点处是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施工单位应正确选择连接的构造详图,必要时设计应给予指定。这两种构造一种是柱纵筋伸入梁内,另一种是梁纵筋伸入柱内,前一种方式柱纵筋伸入梁内与梁上部纵筋搭接长度≥1.5LaE,且至少要保证有65%AS1(AS1:―柱外侧纵筋总面积)的柱纵筋伸入梁内,梁宽范围以外的柱纵筋可以伸入现浇板内。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还应分两次截断,两个断点相距20d,当采用后一种方式时,梁纵筋伸入柱内竖直段长度≥1.7LaE,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也应分两次截断,断点相距20d,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视柱施工缝留设位置而定,通常柱施工缝留在梁底或梁底下100mm,多采用第一种方式,当采用第二种方式时,必须把柱的施工缝留在1.7LaE或1.7LaE +20d以下。如某框架顶层梁柱边节点平面,框架柱400×400,两侧对称配2Φ25+3Φ22(柱外侧纵筋总面积为2122 mm2),框架梁250×600,节点锚固采用柱纵筋伸入梁内的方式,隐蔽检查时发现角筋2Φ25未能伸入梁1内(由于梁宽250小于柱截面宽400),只有3Φ22伸入梁1内,其面积百分率仅为3×380/2122=53.7%

(2)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位置也是钢筋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由于框架结构中楼板标高大多是一样的,而在双向框架梁交叉处,一侧纵筋必定要放在另一侧纵筋的内侧(或外侧),而如要保证一个方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另一方向的框架梁的有效截面高度必定要较设计计算高度要小,直接后果便是梁的实际抗弯承载力要比计算承载力要小。同样,井字梁也存在这个问题,而且井字梁还有梁底钢筋的交叉问题,井字梁交叉处钢筋一般为贯通布置,交错的钢筋客观上减小了梁的高度,导致的后果同样是承载力的降低。因此在设计之初梁的承载力比计算要低就应该被设计人员考虑在内,采取加大截面高度或增加配筋等方法来补偿。

而对施工人员来说,双向框架梁交叉处则有着另一个问题,即箍筋的设置问题。在一般框架梁上,箍筋尺寸都是一定的,而在双向框架梁交叉处,由于主筋的交错使得上下纵筋的距离缩小,如在此时仍然使用原有箍筋,将会使得箍筋尺寸大于钢筋笼的尺寸,也就无法对纵筋产生足够的约束作用。所以在双向框架梁交叉处,应将箍筋高度减小以适应纵筋的变化。

(3)剪力墙端部梁钢筋的布置问题也比较突出。在现在多高层住宅中,较常选择的是剪力墙结构,墙端部梁的钢筋设置问题较为突出。一般情况下,梁与边缘约束构件的保护层厚度相同,这导致了梁钢筋与墙钢筋冲突,一般而言都是保证边缘约束暗柱的钢筋位置,将梁钢筋置于内侧,而对于一般住宅而言,墙多是200厚,去掉柱钢筋直径以及保护层厚,实际梁宽可能不足100mm,大大小于计算所选取的梁宽,而且箍筋尺寸也是按照纵筋在正常位置加工的,结果这样做出来的梁就会变的远比计算所选取的截面要小,同时也存在箍筋的约束作用消失的情况,设计之初应予以考虑,或者在交底时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避免。

2.箍筋

箍筋主要作用是约束纵筋,抵抗剪力以及提高柱抗压能力,箍筋主要存在的是箍筋尺寸和保护层、钢筋位置的冲突问题。

高层建筑中。由于柱箍筋直径较大,间距较密,肢数较多,加工难度较大。安装时内外箍筋很难做到完全重叠,只能部分外突部分内凹,外突箍筋使模板无法安装,为此施工单位总是有意识地将箍筋做小一点以便安装模板。但会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偏大,解决该问题有赖于提高现场加工精度。

3.腰筋

腰筋实际上包括三种情况,梁侧面构造筋、抗扭筋、框支梁腰部纵筋。《平法》表示的施工图中,构造筋符号是G,抗扭筋符号是N,两者作用不完全相同,构造措施不一样,须引起注意。

构造筋主要是为防止梁侧面产生收缩裂缝而构造设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比原规范要求更为严格,钢筋用量增加较多,但须注意只有当hw≥450mm 时,才需设置。另外,构造筋伸入柱内的锚固长度为15d。抗扭筋是由抗扭计算确定的,目的是抵抗扭矩产生的斜裂缝,这种钢筋伸入柱内的锚固长度应为LaE(La)。需要在交底时给施工单位提出,防止出错。

二、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分项工程,它和钢筋一起组成了房屋建筑的骨架,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结合工程实际,下面几个方面应予以注意:

(1)柱的烂根和夹渣

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使根部混凝土漏浆,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没有留清扫口。当层高>5m 时中段未留浇筑口,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3m,混凝土在柱内钢筋阻拦下使粗细料分离。另因底部板面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够、振捣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根部夹渣、烂根问题。现行较多保证质量的措施是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上次烧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并浇平框面,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浇筑时在顶洒一层1:0.4的水泥砂浆,并铺1:2水泥25~30mm厚,在其上浇混凝土。然而使用此种方法柱根有一段高度采用细石混凝土或砂浆浇平,使得柱根变弱,不符合强柱的原则。因此要克服柱的烂根和夹渣问题,最主要还是要加强施工管理:做好模板底部封堵、垃圾清扫等措施,自由下落高度过高时,应采用溜槽或者在模板侧面设进料口或分多次浇筑等措施,防止离析。只有做好各方面的措施,才能防止这类问题出现。

(2)控制混凝土质量

由于现在大部分工程都是采用商业混凝土,因此并不需要再多赘述混凝土配合比控制,需要控制的是每车混凝土的塌落度。由于梁板与墙柱的不同,可以允许墙柱塌落度稍微大些有利于施工,但是塌落度应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不能超出。同时要做好施工组织,协调好混凝土运送与浇筑速度的关系,防止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出现冷缝,同样也要注意不要出现混凝土超出施工速度,造成混凝土积压,到达初凝时间,遇到这种情况应将混凝土退货,严禁将已初凝混凝土再行浇筑。

同样还要做好季节性混凝土浇筑的管理,夏季混凝土浇筑要适当加大混凝土塌落度,防止等待过程中塌落度减小无法施工,若塌落度过小,应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严禁加水重拌。浇筑完成后应做好养护,防止裂缝。冬季施工应采取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除了上面所谈,结构质量还在框架节点区施工、基础施工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而关于这两点的相关讨论已大量存在,再次就不再赘述。

三、结语

通过以上所列出的问题以及相应分析,可以看出施工同样是关系到结构质量的重要方面。施工质量有部分是由于客观原因,但是大部分都是由于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客观原因可以通过设计优化予以改善,主观原因则只能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来避免。而作为设计人员,应该在施工图交底是向施工单位明确提出以尽量避免问题出现,同时同施工单位保持好联系,各方互相加强交流方能保证结构的质量。

上一篇: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下一篇:大型城市综合体消防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管理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