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给孩子一双“慧眼”

时间:2022-10-20 12:00:29

美术欣赏作为一项基本的美术教学活动,在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教学中都存在着,是学习美术不可缺少的。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美术欣赏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了解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的绘画种类、绘画特征及每个时期的美术创作背景,了解作品的风格。美术欣赏也是对幼儿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能使幼儿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欣赏内容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教育。

提高了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无疑是借了一双“慧眼”给孩子们,让他们有一个更高的起点。而提高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是提高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前提

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开发主要取决于生活和教学中教师和家长的引导,然而一般家庭对孩子美术欣赏能力的开发是很有限的。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格外重要,这也是从事美育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教师必须全方位地理解作品,对作品的内涵有一定的认知,客观地分析作品,并且能站在幼儿的角度欣赏作品,让幼儿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领略教师对作品的理解,而后从精神上跟随教师达到认知美的境界。其次,美术作品应多与其他形式相配合,在内容上相互交叉,把欣赏活动变成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这样能够使幼儿在广博的知识环境中逐渐成长,充分地发掘儿童的潜力,使其精神世界更开阔,生活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活力和进取精神。因而,从形成和塑造未来完美和谐的、具有创造性人格的角度来认识幼儿审美教育,具有特殊意义。

二、上好幼儿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幼儿美术欣赏水平的重要保证

美术欣赏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美好的事物,在低幼儿童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有其他活动不可代替的功效,它对开阔儿童的视野,提高儿童的艺术兴趣,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我在进行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时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1.展览法

在园内的一间教室或走廊,布置一个展览,规模不要太大。展览可以是主题展览,也可以是非主题性的。这样做,可以让幼儿从教室走出来,换一个新鲜的环境,而展览能引起他们的新奇感觉与求知的愿望。在展览室里参观、坐下来讨论、学会观看作品、学习遵守纪律,这也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上的美术馆打下基础。

2.对话法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教师自己首先要会和美术文本进行对话,做好儿童与美术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其次,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提高其欣赏“视界”;再次,教师应给儿童提供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学前儿童提问题。

3.幻灯片放映法

教师把欣赏的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成幻灯片,或用扫描仪扫描。幻灯片最好有主题,数量不要太多。放映时,用黑布把窗户挡住,使教室的光线暗下来。这样画面的色彩饱和程度、黑白对比程度都能达到最佳状态。给幼儿营造这样的艺术环境,使他们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欣赏作品格外好的效果。如果教室很明亮就要大大地降低欣赏效果,所以教师事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4.体验法

让幼儿亲自摸一摸,看一看,如泥人、雕塑,这样幼儿可更加真切地感知事物的形式和结构,提高观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就会有较正确的感知能力。同时每次欣赏活动后,可安排相应的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作品的色彩、线条、形状。

5.故事引用法

选择故事情节较强的作品欣赏,教师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画面表达的内容,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是,作品的选择必须能让孩子们接受,不可离他们生活太远。一些表现儿童生活的作品、表现家庭生活的作品,最容易为他们接受。讲故事,不单老师讲,还可以让幼儿讲,这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是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和理解作品的好机会。在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他们“言之有据”,这个“据”就是画面上的形象――从人物到服装,从季节到物品。一定要让他们根据画面说话,不能随意想象和表达。

6.美术与音乐相应法

在欣赏中国画和中国民间艺术作品(剪纸、窗花)等,我在幼儿欣赏过程中播放中国古典民族乐曲,让幼儿在抒情的音乐中,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窗花的对称、均衡美等,在幽雅的古典音乐中了解中国画和民间艺术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情景交融中幼儿得到了视觉和听觉上和谐美的享受。

三、注重幼儿平时的积累是提高幼儿美术欣赏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其间经历了感知、想象、理解的心路历程,并由情感因素贯穿全程。这一审美过程相对于成人的欣赏活动来说,还处于浅表层次。但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即使有一粗浅的认识,也很少会从色彩、线条、形态等艺术的角度去理解,所以,需要教师帮助幼儿积累艺术经验,带领幼儿多在户外散步、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首先还应抓住随机教育的机会,帮助幼儿积累艺术经验,收集一些好的挂历、照片、艺术作品等,引导幼儿欣赏构图、色彩等特点,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幼儿的艺术经验。其次要给儿童提供大量的进行审美欣赏的机会,让幼儿多欣赏与幼儿生活贴近的不同材料绘制的优秀艺术作品如:年画、花毛衣、印染丝巾、渔童、节日的环境等,扩大他们的视界。

总之,只有注重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促使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逐渐形成,进而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下一篇:注重练习,提高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