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群挖管理体系,提高综合运行质量

时间:2022-10-20 11:51:54

建立群挖管理体系,提高综合运行质量

摘 要:在油田生产中群扶群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群扶群挖管理的内容有很多,包括油井参数优化、回收落地油、回收套管气、治理异常井等等。按照“群策群力”、“原油颗粒归仓”、“零污染”的经验管理原则,最大程度地提高油井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群扶群挖 参数优化 回收落油 分类控制套气

一、背景

在油田生产中群扶群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它主要是根据油井的特点,找出一些可行性的办法充分挖掘油井的产液潜能,杜绝油井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油井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油井的综合效益。

群扶群挖管理的内容有很多,包括油井参数优化、回收落地油、回收套管气、治理异常井等等。这就涉及到是否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去支撑这项工作,从而明确做哪些工作算是群扶群挖管理工作,如何去做才可以将群扶群挖工作做得更好,继而形成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

二、内涵、理论依据及创新点

根据我矿油井的特点,群挖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数优化、回收落地油、治理异常井和回收套管气等。下面将每个方面的理论依据及创新点进行具体说明。

1.参数优化

在原油生产中,随着地层供液能力的变化,油井的生产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稠油区块是以蒸汽吞吐的方式来开采的,由于蒸汽吞吐周期数的增加,地层的亏空程度也逐渐加大。油井易出现供液不足。所以参数优化工作对稠油油井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参数优化让有充足产液能力的油井充分发挥它的潜能,让供液不足的油井保证产量不下降。最终达到增油的目的。

2.回收落地油

在原油生产中没有进入集油系统里的原油就是落地油。我矿的落地油种类主要有以下两种:作业队地面大罐存留油和计量调查剩余油。这些原油或是有意或是无意地散落在系统之外。给产量造成损失的同时又有可能污染环境。针对稠油粘度大,流动性差,易收集的特点,我们利用编织袋将这些落地油收集起来,然后在集中送往联合站,来补上产量的损失。同样达到了群挖增油的目的。

3.放套气进流程

在原油生产过程中会有气体伴着产出液一起被采出。有的井气体较多时,就会从地层进入油套环空。在气体的量达到一定时,油井就会产生套压,少则1兆帕以内,个别情况能到2-3兆帕。如不及时放掉,气体会下压液面,有时气体还会进入泵筒,造成泵充满程度变差,甚至发生气锁现象,给油井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如将气体排到外面,则会污染空气,这是严令禁止的。采取将套管与井口流程相连的办法,将套管气排入到集油流程中。既解决了套管气对油井造成的影响,又将套管气回收到系统中,在接转站分离出来另作他用。达到了群挖增油的目的。

4.治理异常井

油井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有出现异常发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理难度就会逐渐加大。这个问题对于稠油区块来讲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根据本矿油井的实际特点,制定了《异常井管理规定》,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在治理过程中对资料录取、分析判断、制定措施、跟踪整改各个节点严格管控,让每口异常井都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理。

三、主要内容及做法

1.参数优化

旬度初技术人员摸排出有调整潜力的油井,与矿地质队结合,确定出可以调整的油井,矿采油部门在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给采油队提供帮助。主要做法:一是对沉没度大于500米、泵效在60%-80%之间的油井采取上调冲次,加大油井产液量,在保证油井含水稳定的前提下,产油量随之上升。二是对沉没度小于200米、泵效低于40%的油井采取下调冲次,下调量要把握好,确保油井产液量不至于大幅度下降(一般下降量控制在10%以内),再加上下调冲次油井泵效会上升,最后实现产油量小幅的上涨。

2.回收落地油

稠油在被开采出来后由于温度下降,导致其流动性变差。这刚好给回收工作提供便利。在油井作业过程中采油队提前与作业队结合,确定可能出油的施工环节,采油队组织好人员和准备好塑料编织袋等工具,在现场条件允许后及时进行落地油回收工作。另外采油队在取样过程中除了小部分抓样用于化验外,其余的原油则属于落地油。由于粘度大,将这些油再次倒入套管非常困难,所以利用塑料编织袋将这些落地油进行回收,然后在统一倒合站储油大罐中。

3.回收套管气

将油井套压分类:A类井:套压为1MPa以上;B类井:套压为0.5-1MPa(油井回压――1MPa);C类井:套压为0-0.5MPa(油井回压以下),具体做法如下:

A类井的套管气控制:

1、对于供液充足的油井:使用软管连进流程,通过几天的合理排放进流程,观察套压的变化情况,如果能够实现连续排放,则改用硬管线连进流程,合理控制,实现连续排放,反之,则使用软管每天定时排放,以使油井沉没度控制在200米以上。

2、对于供液较差的油井:使用硬管线连进流程,合理控制,尽可能采用连续排放,使套压控制在回压范围内。

B类井的套管气控制:

1、对于供液充足的油井:可以考虑不作排放。

2、对于供液不足的油井:尽量实现连续排放,能够实现连续排放的建议使用硬连接,不能实现连续排放的,采用软管连接。使套压控制在油井回压范围内。

C类井的套管气控制:

1、对于供液充足的油井:日常录取准套压,掌握

变化,不得排放。

2、对于供液不足的油井:日常录取准套压,掌握变化。

4.治理异常井

在油井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好油井预警管理工作。将油井液量、温度、电流、动液面等参数制定出预警值,如其中的某一项超过了预警值,那么采油队立刻落实原因并上报采油矿相关科室。矿队两级相关人员分析原因,拿出治理方案。具体的预警值:电流超过±3A,井口温度超过±5度,日液量超过±3方,液面变化超过±100米。

在异常井出现后,矿队两级相关人员共同现场落实原因,拿出整改措施。如需碰泵,采油队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碰泵工作。碰泵不成功则联系采油矿采用洗井的方法。在洗井过程中观察泵车压力、井口返液情况、光杆运行情况等,根据洗井情况,随时调整洗井计划,提高洗井效率。

四、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四种群挖措施,实现群挖增油428.35吨。其中通过参数优化最终实现群挖增油的有104井次,增油量302吨;利用塑料编织袋回收落地油,共收626袋原油,增油量15.65吨;通过碰泵洗井等措施成功治理异常井25井次,增油量30.3吨;通过洗井诱喷的有65井次,增油量68.3吨;利用软/硬流程放套管气进集油管线的有72井次,增油量12.1吨。

参考文献:

[1]邹艳霞《采油工艺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2]《稠油注蒸汽热采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年8月

[3]《特种油藏开采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上一篇:在注水过程中油田结垢对油层渗透率减损的控制 下一篇:浅析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技术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