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时间:2022-10-20 11:44:16

浅议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摘要:农村金融怎样合理健康的发展,尤其是如何通过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进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协调城乡经济同步发展,最终达到为“三农”服务的目的,以及如何构建和改善农村金融网络系统,使农村金融服务实现信息化、便捷化,并且能够适应金融业务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支付;结算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十一五”期间,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酒泉市城市和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支持了经济发展,维护了地方金融稳定。特别是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要求的支付结算体系的建立,农村金融的支付服务环境也出现了质的变化,保证了农村金融的安全运营。但是,农村金融怎样合理健康的发展,尤其是如何通过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进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协调城乡经济同步发展,最终达到为“三农”服务的目的,以及如何构建和改善农村金融网络系统,使农村金融服务实现信息化、便捷化,并且能够适应金融业务的变化与发展。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酒泉市农村金融机构主要集中于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人口较多、经济状况较好的行政村,其他近70%的行政村金融服务环境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支付结算的方式比较单一,支付结算的服务手段比较陈旧和非现金支付所占比重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亟待改进和完善,应与时俱进,真正实现城市农村同步发展。

一、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现状

以酒泉市农村金融机构的情况为例,酒泉市辖一区两市四县(肃州区、敦煌市、玉门市、瓜州县、金塔县、肃北县和阿克塞县),总人口110万,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2012年,酒泉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7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645元。至2013年6月底,酒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8.79亿元,其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存款余额分别是161.38亿和1.01亿,合计占比23.57%。酒泉市全辖乡镇数量74个,行政村494个,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共有161个,分别是农村合作银行87个、信用联社71个和村镇银行3家,可以看出,其中合作银行与信用联社占绝对多数,而且主要集中于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人口较多、经济状况较好的行政村,其他近70%的行政村金融服务环境不容乐观。虽然近年来,酒泉辖内涉农金融机构把提高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和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快支付服务网点建设、扩展支付结算网络的辐射范围,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日益多元化,目前的金融服务质量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二)农村支付环境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支付结算网点机构设置不平衡。近几年,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改革,服务于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撤出,农村信用社和信用联社从自身的角度考虑,也将盈利少效益偏低的网点机构撤并,造成了农村金融机构减少的局面。目前酒泉市90%农村金融网点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难以适应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农民对支付结算服务的要求。

2.支付渠道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当前,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同时还有国家拨付的各种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伴随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对支付结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电子支付设备缺乏,结算时一般以普通的支票、现金存取和行内系统汇兑为主,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支付工具很少使用,已有的转账电话还不被广大农户认识和认可,农村合作银行、信用联社和村镇银行的农民工银行业务开展的不够充分,造成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渠道单一的局面。

3.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范围小,支付结算效率低。虽然酒泉市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所有网点均已接入综合业务网络,并通过省联社接入人民银行城市处理中心(CCPC)大、小额支付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电子汇兑,飞天银行卡也通过接入北京农信银中心,业务范围扩大到了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但实际上现代化支付系统在乡镇一级的覆盖率还很低,涉农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清算服务主要依托行内综合业务系统,很多网点虽然通过综合业务网络接入支付系统,但由于规模限制,办理跨系统票据结算时,只有通过行内业务系统到县级联社或县级支行落地进行中转。还有,各乡镇农村信用社、信用联社和村镇银行相互之间还不能实现跨行支付交易,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众多功能在农村难以发挥。

4.城乡金融基础设施配置不完善。据调查,酒泉市县级区域投放的ATM机、POS机、转账电话等服务机大都摆放集中在市区、县城或较发达的乡镇,普遍存在“重城区、轻乡镇,重商户、轻农户”现象,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电子化建设投入的热情不高。另外,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偏小,网络设施不完善,没有达到网络设施的整体覆盖,网上银行等现代化支付工具使用受到限制。

二、农村支付环境差的原因分析

(一)支付结算相关知识的宣传不到位,造成先进金融产品在农村很难得到推广应用

一是宣传缺乏积极性。由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没有经营网点,对深入农村进行金融知识宣传缺乏积极性。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由于人员不足,宣传培训多采用发放资料、播放广播等方式,应付的成分多,手把手、面对面教的诚心少。二是宣传存在局限性。目前金融机构进行农村业务宣传时主要是柜台咨询、散发传单和收贷收息时发放宣传资料,这些方式都只有在农户办理存贷款业务时才有了解结算知识的机会,宣传面不全,可操作性不高。三是宣传存在片面性。金融机构下乡宣传重点局限于群众关心的人民币反假等方面,对于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培训力度和热情明显不足,普及率有待提高。

(二)金融机构对经济效益的追求造成社会效益的弱化

利润最大化是金融服务供给主体追求的最高目标,而在农村乡镇设置网点,存在效益低、布放自助设备成本高、安全防范困难等问题。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规避风险,各银行机构把先进的资源或设施投放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区,支付结算业务的中心逐渐移向城市,并将市场研发的力量倾注于城市,必然就弱化了农村金融服务,忽视了农村客户对支付环境的需求,边缘化了农村市场。

(三)农民偏爱现金支付,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不易

由于农村地区群众对新型事物、新技术应用接受程度较低,而且部分非现金结算工具需要支付年费、手续费等,基于资金安全和成本的考虑,农民更喜欢使用看的见摸的着的现金,对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有畏难和抵触心理,自然积极性不高。以农村信用社跨行转账收费为例,同城跨行转账每笔5.5元手续费,异地跨行转账手续费每笔5.5到200元不等,与城市相比没有任何优惠政策,过高的支付成本抑制了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愿意。

三、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措施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加大现代化支付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部门要发挥杠杆作用,在税收优惠、协调关系以及财政补贴等方面对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支持,对在农村布放的POS机和ATM给予财政补贴,支持金融机构自助服务设备向乡村延伸,使机具设置成为网点设置的有效补充,拓展农村支付服务空间。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要立足农村、服务农业、方便农民,切实把农村金融机构办成真正为“三农”服务的机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小额助农取款服务,同时增加存取款一体机、POS机、转账电话布放数量,使离行式自助服务成为农村地区固定网点设置不足的有效补充。

(二)适当增加金融机构与网点数量,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农业银行网点布局适当回归农村。按照农业银行改革服务“三农”的目标,农业银行应该保留农村阵地,充分发挥其在支付结算方面的资源及技术优势,在助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鼓励并支付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弥补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缺,放宽农村金融服务组织的支付业务准入条件,创新农村支付结算工具,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增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功能。

(三)创新农村支付服务工具,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和普及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酒泉市各县区交通便利,城乡差别逐渐缩小,为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空间,借鉴农行惠农卡、农信社社会保障卡等为农户量身定制的“三农”金融IC卡一卡通,推进金融IC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满足农户融资、理财和支付结算多功能的需求。出台针对农户银行卡的优惠政策,将银行卡与国家惠农政策相结合、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相匹配,赋予其更广阔的服务空间。

(四)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村支付服务氛围

金融机构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支付结算特色性宣传活动,深入乡镇、农村集市、农户家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逐步培养农村地区使用非现金进行支付结算的习惯,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朋友学会使用多种支付工具,让方便快捷的资金支付结算方式惠及到他们身上。要加强支付工具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对密码保护、卡证分离等知识的宣传,要引导农户正确使用,让他们用得方便、用得安全。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结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积极调研,把握市场动态,大力改善农村当前的金融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进而全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作者简介:刘明明(1972-),男,天津人,学历:大学本科,专业:金融,研究方向:支付结算。

上一篇:经济金融危机对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及... 下一篇:浅析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