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弊的自身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20 11:19:51

大学生作弊的自身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如今社会,学生群体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大学生作弊现象却日趋严重。作为学生中的高素质人群,为什么大学生的作弊现象反而愈演愈烈呢?本文对大学生作弊的自身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对策,以期能够有效遏制大学生中的作弊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作弊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87

近年来,高等学校里考试作弊的行为已经愈演愈烈,作弊方法也可谓层出不穷。2008年,浙江大学的冯利君对15所大学里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5.4%的大学生有过作弊经历。[1]另外,也有资料显示,从名牌学校到普通本科院校考试作弊率由10%到60%不等,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作弊现象有上升的趋势。[2]

早在1913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曰欺亲师、曰自欺、曰违校章、曰辱国体、曰害子孙:考试舞弊之五恶德也。”[3]作弊可以说是极不道德的行为。大学生可谓是学生中接受了最高教育的一部分,并且作为成年人,他们应该都能深刻了解作弊带来的危害。可是,几乎每个高校都会有学生因为作弊而受到处分。由此可见,这个现象后面暗含着许多的原因。

1 大学生作弊的自身原因

1.1 侥幸心理作祟

侥幸心理可以说是学生作弊最大的心理诱因。所谓侥幸心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是指偶然地、意外地获得利益或躲过不幸。引申为人们贪求不止,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的心理活动。

有些考场设置较大,特别是诸如马哲、毛概的公共课,监考老师难以做到兼顾全局。另外,会有个别老师法外留情。于是便会有学生利用这些监考空隙进行作弊。一旦他们成功,这种行为便给其他学生提供了滋生侥幸心理的土壤。

侥幸心理往往是犯错的最大根源。人若犯错,不是因为冲动就是因为心存侥幸。考试作弊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侥幸心理作祟,考生们全都选择踏踏实实的复习来度过考试难关,那考试作弊风靡这种现象也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1.2 学习懈怠作祟

在考试中选择作弊的学生往往是十分懒惰的学生。在大学进行的考试中,一般只要成绩达到及格线就可以算通过。排除一些特别难或者特别复杂的科目,大部分课程只要学生认真复习重点就能顺利通过。因此,选择作弊的学生大多数为平时不认真听课而期末也不愿好好复习的人。

笔者认为,这类人选择作弊,往往还有如下的原因:首先,他们不愿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第二,他们不愿意进行补考。补考不仅意味着要重新浪费时间进行考试,更意味着要在假期抽出时间来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学生诚实地考试所需要的成本很大,包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而考试作弊所需付出的成本很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4]。因此,“懒人们”就选择了走捷径。

1.3 虚荣心作祟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不扎实或者学习方法不正确等客观原因,虽然平时学习刻苦认真,却无法得到想要的成绩,但是他们的自尊心却不允许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因此,作弊的心思便悄然生长。

另外,也有一类人会因为想要得到荣誉奖项而选择作弊。其中原因其实就在于相对单一的评价机制。在大学里,各种评比形形,层出不穷。但大部分的奖项都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因素。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愈演愈烈,而层出不穷的评价和排名更使得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和虚荣心不断膨胀,这在学生群体中也尤为明显。

1.4 不平衡心理作祟

由于现在大学生的作弊情况十分普遍,考场上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学生认认真真学习,结果却因为失误或者别的原因而拿不到好的成绩,而有些学生平时随随便便,考试的时候却靠作弊顺利通过。然而,不作弊的学生不但不会选择劝导作弊的学生,反而也会萌生作弊的念头。

中国自古的文化是一个礼治社会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的耳濡目染下,人们对团体规则维护的责任心相对匮乏。举报学生作弊,也许能维持住考场上的公平,也会得到老师的支持,但实际上,对同学的作弊行为的举报会使原本的人际关系遭到破坏。所以,大多数人对他人的作弊行为会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也有少数会因为感到不平衡而铤而走险,想用自己的方式得到公平。

1.5 朋友义气作祟

出于“义气”而作弊的学生也是“作弊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成绩不好的朋友仗着平日的熟稔,要求他们帮忙作弊。而那些成绩“还可以”的同学们,往往禁不住这种苦苦哀求,最后便答应了他们。

究其原因,首先,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性格优柔寡断、意志不坚定,不知道怎样很好地拒绝别人,特别当对方是自己的朋友的时候。其次,既然双方是朋友关系,一方有难而另一方不去帮忙似乎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主统中国的儒家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要求是建立在人伦纲常上的,“仁、义、礼、智、信”都是用以调整、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出于义气以及维护友情的考虑,很多人无法明辨是非。殊不知,这种所谓的“朋友义气”最最要不得。

2 对大学生作弊现象的防范及劝导

2.1 加强平时的教育工作

要想防范大学生出现作弊行为,最重要的就是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只有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学生们才能够有足够的理智去抵制这种不道德的现象。然而,说教类的教育却易引人反感。因此,原本枯燥晦涩的教育方式就应该换一种面貌来与大家见面。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活动,例如模拟考场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也可以在有关学生作弊处罚的教师讨论会议上邀请部分同学参加。

另外,学校不仅要敦促学生自觉抵制考试作弊,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高度,让他们明白揭发检举作弊现象并不是坏事。要从根本上解决作弊问题,学校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曲直,自觉抵制作弊行为,大胆揭发作弊者,使作弊行为成为众矢之的,将作弊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5]。

2.2 提高考场的监测水平

要想防范大学生中的考试作弊现象,另一个方法就是进一步提高考场上的监测水平。教师监考本身就不是完美的监考方式,毕竟监考老师不可能同时兼顾考场内的所有考生。更有甚者,出于对学生前途考虑,有些监考老师即使看到学生作弊也不会选择揭穿,最多敲敲考生桌子以示警告。这样一来,学生们的作弊心思就更加活络了。

现在大学生作弊最普遍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同考场偷看或者传小纸条,另外一种便是手机作弊。针对前者,需要监考教师进行有效安排,而且监考教师必须要严格公正。在监考教师效率较高的前提下,同考场作弊便基本不太可能。而针对后者,有些现代化的手段也需要被引进到考场上来。例如在重大考试(例如高考、英语四六级考试)都会被用到的手机信号屏蔽器。这样一来,手机作弊,包括手机上网查资料和手机短信等作弊方式就不可行了。

2.3 完善相应的考试及评价机制

考试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考生心目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笔者认为,其实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也并不一定要通过考试。因此,考试机制和考试方式仍旧可以完善。比如,提高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中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的比例。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不以成绩论成败。正因为分数不能决定终身,而靠平时的积累,学生也就没有必要挖空心思作弊,万一被抓还会断送自己的前程。[6]另外,考试内容也可以在考前由老师进行系统地讲解及复习。如果考试不再那么难,那作弊的考生也一定会减少不少。

另外,现行的评价和排名的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有助于遏制作弊现象的泛滥。在日常的各项评比之中,许多奖项的获得需要通过各方面的考虑,而不仅仅只是根据成绩好坏来决定。如果考试成绩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降低,考试作弊便相应减少了。

3 结语

我国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的第五条明确要求高校学生要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其中提到“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遵守考场秩序是每个考生应该做的,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在了解考生作弊动机的基础上对其予以纠正、制止,可以有效规范考风考纪。通过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当今大学生作弊的社会现象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冯利君.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调查与研究[J].浙江统计,2008,(1).

[2]张小英.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4]高玉杰等.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与对策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5).

[5]刘健,王春.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4).

[6]周海涛,蓝石.中美大学生对作弊态度和看法的比较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5,(9).

作者简介:陈静(1991-),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浙江杭州 310053

上一篇:浅谈配电网无功补偿 下一篇:热水锅炉的氧腐蚀与防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