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课外“悦”读起来

时间:2022-10-20 11:11:32

让学生课外“悦”读起来

小学三年级是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阶段,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指导的同时,更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本文作者开展了“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实践与探索: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指导阅读方法,教学生会读;开展多元实践,使学生悦读。以期激发孩子们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课外“悦”读起来,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生命历程中细水长流的幸福!

小学三年级是孩子分化的年级,课程难度加大,孩子开始习作,孩子的试卷上不再是皆大欢喜的一百分。习作中,很多学生或东拉西扯,或三言两语,或表情达意不准确,流畅、生动更是无从谈起。归根到底是此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知识的临界点,正需要大量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规范的语言经验。古人云:“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三年级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儿童阅读学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如果在三年级还没有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难再有阅读习惯。可见有效指导三年级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上学期,我们三年级语文组已经意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开展了《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本学期,我接手三(7)班,听到班里大部分孩子喜欢阅读,我不由得暗喜。可当我留意观察却发现,课余时间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时常沉浸在一些搞笑的漫画书里,看得津津有味,貌似喜欢上了课外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如果不正确引导,孩子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就无从保证。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何把学生的视线从肤浅引向经典呢?开学初,受到语文教材以专题形式进行单元整合,并从三年级起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启发,我开展了 “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实践与探索,以期激发孩子们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课外“悦”读起来。

所谓 “主题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一系列阅读活动。布卢姆目标分类学启迪我们:“知识犹如浩瀚的海洋,一个学生要学习与某种特定领域有关的所有具体知识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便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对具体知识进行精选和分类”。的确,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的阅读活动除吸纳并加工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量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主题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清晰的猎取对象,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那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本学期,我紧扣语文教材八个单元教学专题设定了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的主题活动;相继穿学校、年级组活动主题阅读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使孩子们受益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如何有效地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呢,我引领孩子们拉响了课外阅读协奏曲。

1、激发阅读兴趣,引学生想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首要的是要激发和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

为了取得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与配合,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和家长交流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阐明了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课外阅读的益处,推荐了一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的书目,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

接着我发动孩子们向班级捐献自己最喜爱的图书,组建班级图书角,制定详细的图书管理制度,选出两名负责能干的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工作。每天,这项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

预习时,我引导孩子们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如,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然后组织交流,并由轮流值日班长每日在黑板左上角的“名人名言”栏内写上关于读书的名言;课堂上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述高尔基、鲁迅、等古今中外名人如饥似渴读书的动人故事;平时,倡导并鼓励孩子们“走进教室、与书为伴”,积极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崇尚读书,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我还鼓励孩子们坚持“每日三读”活动:每天晨读十分钟,或吟诵古诗,或诵读美文;午后静心阅读、写读书笔记;晚上睡前阅读30分等。现在,孩子们走进教室,大都能安静地读书看报,品尝读书带来的快乐,搞笑的漫画书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的孩子,请他们介绍读过的好书,自己好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的收获等,增强其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阅读,这也大大地激发了其他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读写结合,读练结合,并积极把孩子们的优秀习作向校内外刊物投稿,张贴于教室墙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孩子们不甘落后,个个摩拳擦掌,爱读书的氛围更浓,读书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2、指导阅读方法 教学生会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读书的实效性,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每周一下午第一节为我们班固定的阅读课时间。阅读课前期,我以指导阅读方法为主。指导孩子们学会几种课外阅读方法:对浅显易懂的书采取泛读的方法:或通过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扑捉有用的信息;或采取浏览、略读,速读、跳读等不同方法,了解大致内容,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知识。实践证明,浏览、速读等方法有利于识字率的巩固、理解力的提高。同时能快速捕获更多的的信息,可以突破头脑中原有的思维模式,促进智力的发展。对名篇名著和优秀的读物,则要采用精读法,静心细品,体会主题思想,欣赏好词佳句,好的文章片段做摘抄,写批注,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积淀。

引导孩子们将课文中学会的读书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之中: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精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

当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并已养成阅读习惯时,我就逐渐缩减乃至取消阅读指导课上的阅读方法指导,继而把阅读指导课转变为读书检查、读书交流、趣味活动等。

3、开展多元实践,让学生悦读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与赞许。本学期,我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式课外阅读多元实践活动,如,结合语文教材专题的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故事大王PK赛等;结合学校“国学经典诵读”和年级“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了古诗诵读,图书漂流,同读一本书、评选阅读之星等活动。

就拿刚刚进行完的三年级下册的 “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一单元来说吧,孩子们围绕这一主题,有的上网查找文字、图像或音像资料,有的查阅图书,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有的搜集或制作实物,有的办了手抄报,有的动手进行了小发明、小制作,有的还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画一画,写一写自己想象的未来的机器人。

这样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充分释放了自己的阅读积累,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收获,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砺炼了阅读品质,提升了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是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一种有效途径。期待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成为孩子们生命历程中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

(作者单位:咸宁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自由,学生习作的主旋律 下一篇:载货汽车传动轴的结构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