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0 11:07:59

中图分类号:R541.7 R28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8-0752-01

心律失常为冠心病常见临床表现,其不仅影响病A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稳心颗粒疗效确切,而毒副反应小,能有效地抑制心律失常。临床用稳心颗粒加胺碘酮联用治疗48例心律失常,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山西省左云县人民医院2002年2月-2005年2月门诊及住院冠心病病人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120例。诊断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A组)、胺碘酮组(B组)、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c组)。其中A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0岁-74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心房纤颤9例,频发室性早搏17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颤2例。B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8岁-72岁;合并室上性心动速5例,心房纤颤7例,频发室性早搏17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颤1例。C组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39岁-71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9例,房颤11例,频发室性早搏19例,室性心动过速7例,室颤2例。3组在性别、年龄及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人除冠心病常规用药,未接受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A组予稳心颗粒9g,每日3次,饭后服用。B组予胺碘硐0.2g,每日3次,口服。c组予稳心颗粒9 g加胺碘酮0.2g,每日3次,饭后服用。3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有效者每日1次,维持3个月-6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明显改善,过早搏动消失或明显减少,较原来早搏次数减少75%以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发作基本控制或频发转为偶发。有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动态心电图有所改善,过早搏动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发作较前减少50%以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50%以上或频发转为多发,或多发转为偶发。无效:症状和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2.1 3组临床症状改善疗效(见表1)

2.2 3组心电图疗效(见表2)

3 讨论

胺碘酮是一苯呋喃衍生物,具有扩血管、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胺碘酮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快速定律持续性房颤中,室速控制率达到75%,快速室率房颤总转复率达71%。胺碘酮最主要的生理作用是直接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复极时间及不应期,通过抑制钾外流而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相、3相,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同时对钠通道又有较弱的阻滞作用,属于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具有减慢细胞除极和激动传导的作用,直接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的4相自动除极。胺碘酮既有非竞争性的阻滞。及p受体的作用,并阻滞慢反应细胞的钙内流,又能调节缺血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减少缺血心肌磷脂的破坏,保护细胞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完整,清除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稳心颗粒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有三七皂苷、黄酮苷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①三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作用;②三七总皂苷能扩血管,对不同部位的血管有一定选择性;③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它具有膜的抑制,延长动作电位时间的作用,能打断折返机制,从而起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④三七人参三醇苷对心肌缺血及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⑤抗冠心病作用,三七提取物可使冠状动脉流量增加,提高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冠心病病人供血、供氧,恢复心肌供氧和耗氧之间的平衡。

上一篇:老年不典型急性冠脉综合征37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病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