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动物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0 09:09:47

外科学动物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外科学实践性很强,其基本技能的掌握需要通过实验操作来完成,而动物实验课又是外科各项基本技能的综合反映,本文就动物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提高外科动物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外科学;动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8-02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有坚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实践技术操作能力,尤其是手术操作技术更是临床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如果只懂得医学理论知识,而操作欠佳,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加强临床外科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医学院校外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其实验教学又是教学中的重点组成部分,而动物实验教学则为重中之重,是从理论认识到临床实践的桥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手术的直观认识,还提高了其对生命的理解敬畏。如何更好地、有目的、有计划训练医学生掌握手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动物实验课程的效果,为将来适应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外科学教学面对的主要问题。现将我们在动物实验课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的应对方法予以分析总结。

一、外科动物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思想认识方面欠缺。由于实验室条件所限,与临床手术室有一定的差距,使一些同学形成一种印象:“我是在给动物做实验,不是给人进行手术,不必太认真,将来到人身上我就正规了。”因此出现手术过程中不珍惜动物生命,动作粗暴,马虎行事。

2.无菌意识淡薄。对于在校基础阶段的医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临床实习,对无菌知识的认识仅是从书本上掌握的一些理论,简单机械地记忆内容,不熟悉具体的无菌操作方法的实施和意义,更未养成无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背无菌原则的现象,如手术中手术人员随意走动,手套破损不能及时更换,手术过程中接触手术野外的物品,用于空腔脏器的手术器械未予单独管理等等。

3.手术操作不规范。由于课堂实验教学学时有限,学生们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熟练掌握手术的基本操作如切开、止血、结扎、暴露、缝合等,以至于动物实验课时错误使用手术器械,如将持针器用于止血、血管钳用于缝合、圆针三棱针混用等,不能正确掌握手术刀、镊子、手术剪、血管钳等的使用方法,出现手术切口不准确、刀口不直甚至锯齿状,打结不紧、线结脱落、组织缝合层次不清、密度不均匀、止血不及时等。

4.手术动作粗暴。由于医学生初学手术操作,对于活体动物组织缺乏感性认识,在手术过程中任意牵拉组织,常常由于用力过大,导致手术意外情况的发生,如肠管撕裂伤、肠系膜断裂、阑尾撕脱,甚至脏器损伤出血等,而一旦发生这些意外,医学生们往往缺乏应急处理能力,不能及时有效止血或止血不彻底,导致腹腔内出血,严重时实验动物死于手术台上。

5.手术分工不明确。医学生在动物实验手术进行中,由于术者操作不熟练,手术步骤不清晰,动作太慢不准确,导致术者、助手分工不清,甚至器械护士上台手术,而自己管理的器械又混乱不堪,旁观的同学着急,总想插手帮忙,甚至出现不戴无菌手套参与的情况等等。这些表面看似小事,但说明医学生们对手术认识的不足,没有明确的手术分工,也就没有协调一致的合作。

6.缺乏实验动物术后观察。实验课结束时,常将实验动物处死,因此手术后病情观察也就无从谈起。而临床外科手术后病情观察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手术的成败也决定于术后动物的恢复情况,进一步验证手术效果。由于手术者不关心术后动物是否存活,因此就降低了其重视程度,手术的成败也就无从谈起。

二、解决方案

1.提高思想认识。针对医学生思想上对动物实验课的认识不足,我们在上动物实验课之前对学生们进行充分的思想教育,强调实验动物就像临床“病人”一样,手术是在活的机体上进行的器械操作,是一项崇高、严肃、细致的工作,要尊重爱惜动物生命,力争做到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从细微处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倡导“医者仁术”,任何马虎潦草、掉以轻心,势必导致手术意外的发生,轻者增加病人痛苦,重者造成终生残疾甚至死亡。实验动物为我们医学生的成长献出了生命。我们应该敬畏生命,善待动物,从现在开始养成严肃认真的良好作风,训练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这将对其一生的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针对医学生无菌观念淡薄,在动物实验课前对前面的无菌知识再进行强化训练,结合多媒体边讲边练,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们互相监督,有错必纠。深刻领会无菌原则,对医学生的每一个错误操作,要讲明为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以理服人。有条件的话,还应抽查细菌培养,以检测是否达到无菌要求。

3.多种形式强化基本功训练。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课、技能比赛等形式,让医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及用途。虽然切开、止血、打结、缝合等这些基本操作,看似非常简单,但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熟练的技术,也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孰不知不管多么大型高难度手术,都是由这些基本操作组合完成的!那些资深的外科专家,最初也是从反复练习这些基本功开始的。让医学生掌握好三基是外科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必须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4.加强对活体组织的认识。针对医学生缺乏对活体组织的认识,老师应在动物实验课前重点讲解有生命的机体与无生命物质的区别。由于平时的基本操作练习主要是在布类、橡胶类等模拟物品上进行,随着自己的习惯任意牵拉,而活体组织柔嫩,在打结缝合时用力不当就会出现组织撕裂、损伤,出现并发症。因此要教育医学生珍惜动物,爱护机体组织的每一个细胞,手术操作要轻柔、细致,就像绣花一样,一旦出血,立即处理,遇到突况时,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逐步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将手术对机体的损害降至最低。

5.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针对手术中医学生分工不明的问题,教师应在术前详细阐明手术者、助手、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职能,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全组手术人员听从主术者的安排,有条不紊地手术。

6.完善实验环节,增加带教实验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手术系统认识,不仅要进行实验动物的手术前准备、手术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能力培养,对于手术后动物的观察也不能忽略。对于手术后动物进行专门饲养观察。尽可能地增加实验辅导老师人数,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评价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重视程度,在动物实验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掌握操作要领的程度,实验动物手术的效果,有条件地观察手术后实验动物的恢复状况,辅导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技能评价,计入学科成绩。

四、讨论

通过对外科学动物实验教学的不断摸索完善,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及学习效果,培养了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解决了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了学生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以及团队协作等精神,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手术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临床实习医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方梅.提高外科动物手术实验课成功率的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2(9):99-100.

作者简介:刘梅,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外科教研室,老师。

上一篇:浅谈社会史观与高三历史复习 下一篇: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体现自主探究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