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电气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14 09:53:10

宁夏大学电气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宁夏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提出了“会学习、能应用、有创新”的三层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评价体系综合改革方案,体现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经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98-03

一、改革方案提出的背景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重视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为此,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提出了各种符合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1-4]宁夏大学地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对于理工科专业,当前的工程素质教育方式、方法已适应不了我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及我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大,对社会需求、受教育者的需要关注太少。为了解决在教育方式和学生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物理电气信息学院成立课题组,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工作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我们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期形成较适用于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

1.方案设计。针对本科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已往教育理念的不足之处,课题组提出三层次阶梯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层次:针对以往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低年级学生群体,我们提出了以学生“会学习”为载体,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院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基本组织形式,组织各类由学生主讲的读书报告会,举办专业基础课和实验课程的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能力。第二层次:我们以培养高年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形式,作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院以课程设计题库和毕业设计(论文)题库建设为条件,学院“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为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扩展知识、应用知识的更多机会。第三层次:以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专业竞赛和学生科研项目为载体,给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展现才华的机会,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课题组对原有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应用保障,我们改革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对学生参加的各类实践环节和科技活动给予学分和成绩的肯定。

2.具体实践。①“会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为了使得学生在入学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学习,改变中学应试学习的不良习惯,结合本科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基本组织形式,结合各类基础课程竞赛,树立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做法重在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②“能应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这就要求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理论课程学习的配套项目,我们建立了课程设计题库和毕业设计(论文)题库,以满足学生在各个不同学习阶段的实践活动需求。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进行,学生们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训练。作为知识结构的扩展,我们组建了“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总结出一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辐射式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好处是设备和器材投入少,需要的资金量小,并且师资力量的投入相对较少,但培训范围广,效果明显,可辐射至全体学生,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③“有创新”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体现。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培养,有部分同学表现出了不同于大家的特点,他们在程序设计、产品制作或项目设计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的兴趣和能力。针对这部分群体,我们设立了创新能力培养机制,通过这个平台的多项活动(参加各类竞赛、自主科研立项、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等),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④制订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实验、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科研、创新的平台。并于2008年5月建立了院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训基地,使得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向日常化、可评测、层次化发展。在院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又于2009年被宁夏大学确定为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⑤设立了学院大学生作品展厅,学生的大部分作品都被展示出来,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激励了更多学生参与兴趣,使得传统意义的课外活动成为教学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推广与应用

学院提出的“会学习、能应用、有创新”的三层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评价体系综合改革方案,于2005年开始实施。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基本形成了较适用于理工科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有6届本科生(2003级~2008级)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

1.学院从2005年开始正式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为所有一年级本科生配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从教学形式到学习内容上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了有利的改变。经过几年的坚持和不断的改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生导师制实行方法。作为知识扩展学习,学院每学年坚持举办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实验、英语等竞赛活动,多场学生读书报告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2.设立了“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由学生自己组队,联系导师指导,向学院申报科研项目。从2006年起,学院每年设立专项经费从事这一活动,至今本科生已经有400多人次参与,获得学院立项110余项,赞助经费93210元。

3.积极组队参加部级的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学院有近20名教师参与此项工作,为学生进行专门辅导。近年来我们共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等各类部级竞赛多次,获得各项奖励总计61项。从统计数据看,学生获奖人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例,2005年有9人参加6人获奖,2009年则发展成为30人参加18人获奖。

上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讨论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