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讨论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22 09:17:59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讨论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授课效果,达到教育目的,通过多年指导班级讨论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梳理并总结了课堂讨论法(小班讨论)的内容和主要特点,指出了随着社会和学生群体特点的变化给小班讨论带来的问题和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思政课;小班讨论;特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8-03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的精神,我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小班讨论法(以下简称“小班讨论”),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一、小班讨论的特点

“小班讨论”是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取主题(理论、观点、事件等均可),由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准备提纲或文章,在课堂讨论时发表演说、陈明自己的观点,由教师把握基调、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过程。我校小班讨论主题由授课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准备、发言情况给定成绩。

1.小班讨论丰富了教学内容。小班讨论不拘形式,笔者参加过的班级曾采用个人陈述、分组辩论、小组讨论、访谈汇报、社会实践、案例视频等新颖、多样的讨论学习形式,学生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使教材的内容更丰富。讨论主题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大学生活、大学目标、人际关系、恋爱情感、心理健康等,围绕教师的课堂主题,学生学习内容的拓展,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笔者认为采用案例式专题讨论,学生参与性强,需要的理论论点必须要查看资料,辩论或争论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并且,讨论所涉及到的资料涉及各个方面,从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尽管学生各持不同的观点,但参与性普遍,积极思考,逐渐建立辩证思想或思维。

2.小班讨论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小班讨论课中,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要求老师给予指导,在参加小班讨论课时指导教师的总结引导是很重要的。教师适时的讲解和插话有利于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教师辅助作用的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思维能力。小班讨论不仅增强了师生的互动交流,也创建了师生平等的话语权平台。

3.小班讨论提升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小班讨论课中,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老师担当辅导的角色。讨论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由学生选择并设计,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设计,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热情。实践证明,小班讨论在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小班讨论正因为学生参与程度高,在这几年的运行中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小班讨论的互动启发、认知体验,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教材的内容才真正做到入心入脑。

4.小班讨论加强了与学生工作的联系。小班讨论课中聘请了一部分学生辅导员但当任课指导教师。这样一种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构建,形成一种共赢模式。课程队伍贴近学生发展的特点,提供讨论主题;学生工作队伍则围绕主题参与学生的小班讨论,从中发现学生的关注热点以及认知状况。双方在学生思想信息上的互通共享,一方面为课堂教学提供素材,为教学贴近学生提供依据;一方面为学生工作提供了研究的内容,为深入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途径。通过小班讨论构架两支队伍的建设实现双赢。

二、小班讨论所面临的问题

小班讨论是打破教学中单项讲授“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一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民主、平等、畅所欲言的教学氛围和环境氛围,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1]。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诸多问题的出现,特别是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对“90后”学生的价值观行程以及思想教育造成了较大冲击,对授课教师、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学生讨论过程中缺少独立分析。针对教师布置、班级商讨确定的讨论内容,部分学生未经自己思考和辨别就直接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文章或观点,就将其“变成”自己的。而且在讨论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脱离了发言提纲或是材料,要么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要么言之无物。

2.学生和指导教师知识面窄影响讨论效果。在越来越新颖的讨论主题下所需要的知识越来越多,但学生对非本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分析、讨论的不全面。例如,在讨论法律、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问题或进行时事评论时,就不能不涉及众多学科的基本常识,这对于部分学生以及部分指导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便没有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解读,对于学生自身建立观点、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都会产生障碍,因此,讨论效果以及授课效果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3.讨论过程的评定不规范。小班讨论指导教师在给定学生成绩时,通常依照学生上交的发言提纲或稿、发言表现等,但参照标准不具体,无主次之分,致使同班同学的成绩雷同,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才实学。比如,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好也很主动,书面提纲很充分,但讨论过程中所言却缺乏证据支撑或是偏激,此时,首要评价标准不明确将为指导教师评定造成困难。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也容易导致不同指导教师的评定结果差异较大,甚至是同一指导教师所指导的不同班级也存在差异。

三、针对小班讨论的改进建议

为了使小班讨论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达到育人效果,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针对现阶段笔者参加讨论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增加小班讨论课的次数。现每班每学期小班讨论次数为两次,与平时的理论授课次数相比过少,致使学生的讨论热情与课堂参与度提高受限。部分学生认为讨论课次数少,说明不重要,因此不必认真对待。从而无法达到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不应该仅仅是授课目标)。让学生更多地讨论,教师可以得到更多的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现今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不仅仅在教材或是课堂上,更多的在社会中。我们可以根据时下热点事件快速反应,通过理论、讨论进行疏导、引导学生的思维,以保障学生思想稳定、校园稳定。

2.帮助学生扩展分析和讨论的角度。教师选定主题后,可以适当提供分析的角度。通过提醒,学生会查阅更多的资料来丰富自己的思考过程。比如,对“小悦悦”事件的讨论,不仅可以从道德层面、法律层面,还可以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分析,或者可以情景假设:“如果你是未施救者之一,请分析未施救原因和考虑的因素”等,以此,促使学生真正思考和表达自己,而不是上网Copy应付差事。

3.明确评定标准。根据授课目标、教育目的,建立小班讨论的评定标准,以此为依据,增加学生成绩的含金量,让学生珍视。通过统一标准,可以减少指导教师的主观意识因素,消除学生“因得罪老师担心成绩低”的心理,让学生畅所欲言,达到讨论的目的。明确评定标准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对于学生克服自身缺点有激励作用,例如,知识功底扎实、思辨能力强但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不会因担心所得分数低而不参与讨论。这样,学生才会更愿意参与,讨论效果也会提高。

总之,小班讨论法是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如果能够及时结合学生群体特点、社会发展趋势等不断完善,则教学效果将大大增强。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反思、探索和完善,以实现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韦莉明,李炳昌.分组讨论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班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1,(10):14-15.

作者简介:徐胜君(1965-),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巍(1982-),女,辽宁锦州人,助教,思想政治辅导员。

上一篇: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下一篇:宁夏大学电气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