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专业岗位实操如何实现图纸和工艺要求

时间:2022-10-20 09:09:35

机械制造专业岗位实操如何实现图纸和工艺要求

学生的就业之路诸多竞争绝不平坦。本文试图通过专业工作规范、要点的描述去体现机械专业学生应掌握既的知识要点和基础技能。文中对作为专业教师应该重点辅导什么、示范什么提出了个人看法。

机械加工有一个特点,只有依据工艺过程的规定进行加工才能保证获得符合图纸技术要求的零件。也就是说构成工艺过程的每一个工序的顺序是不可随便改动的。这个重要性必须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牢固认识的。图纸,工艺文件都是现成的,如何才能保证零件的合格,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在加工中实现图纸和工艺要求。

实现图纸工艺要求的前提条件

1 设备的技术状态

零件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加工精度。这种精度来自加工设备的影响是固有的。设备技术状态不良更好的工艺、素质超群的人也无法保证好的零件加工质量。

2 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高低无疑直接导致零件加工质量的高低。操作技能涉及我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同时亦反映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实操能力得益于专业时间和专业实践、操作经验的积累以及不断学习的自我提高。总的来说,不论是教师或者学生对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认识。

高专学生的实习操作时间相对于中专、高技而言是很不充分的,学生的感性认识主要来源于老师的专业实操示范。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通常会把“老师的专业实操示范”归类到“我认识了,知道了,看懂了,掌握了”的范畴并等同为自己“专业经验”的积累。这种归类是十分有害的,它误把感性认识当成理性认识。教师实操示范其实只是让学生“知其然”。要让学生掌握“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识,作为老师应该在专业理论中有根有据地找到对自己每一个实操示范过程的支持,阐述。本人觉得在辅导、示范及之后学生实操的过程中能使学生联想出书本的知识点这对理解示范带来的信息,提高操作技能会有很好的效益。

实现图纸工艺要求不可或缺的过程

有句话说的好: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这一程有否送?送得怎样是教者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教者必须明白:一些并不起眼但又必不可少的“过程”足以折射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熟练及巩固程度。用人单位会将我们的学生与本来已经在岗位上工作不少时间的操作者作出比较。我认为,学生有否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地应对岗位考验的底气恰恰暴露了教者“送”得怎样的答案。我们自己清晰实现图纸工艺要求的前提条件吗?我们让学生明白在岗位上为实现图纸工艺要求必须首先完成哪些过程吗?

1 岗前准备

具体内容为:设备热车,工装器具、测量器具、材料准备等。岗前准备是实现图纸工艺要求的根本。

2 读图

没有蓝图,加工就无从谈起,图纸是零件的最终要求,是检验工作的依据。读懂图很有必要。在加工开始之前应有确切的认识。

3 参照图纸阅读《机械加工工序卡》

这一环节相当必要。两者结合一起看,图纸合理与否,工艺正确与否均一目了然。岗位生产“图纸、工艺缺一不可”是一条铁打的工艺纪律。

4 了解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

岗位上需要处理的是加工面之间,工序尺寸之间,基准之间的主次关系以便在加工过程中粗精得当,心中有数。以上过程或者仅仅只有十来分钟的时间,做得怎样足以让旁人看出我们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从阅读图纸,工艺文件的过程中发现不合理那就足以证明学生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绝不一般,是学有所成,有心得,有体会,能干事,干好事的人。学生参与竞争给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作为教者,这“十来分钟”到底送好了没有应该扪心自问。

在加工中实现图纸工艺要求

对零件表面加工,有关的面、线是否需要确定次序?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每一个加工表面之间肯定有一个相互位置的要求,而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之间也存在这样的要求。在加工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尺寸误差、形位误差的积累;也必定存在封闭尺寸链效应——这就解析了为何不能不遵守加工工艺规程而随心所欲地加工某一个尺寸。

为了零件加工的质量符合图纸工艺的要求,应该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

1 基准先行

首先应把有关的基准找出来,这些基准包括零件的设计基准,加工的定位基准及工序基准,验收时用的测量基准。有时工序基准只能依靠本工序建立,基准先行就显得非常重要。有了可靠的定位基准,一旦工序基准与测量基准重合尺寸就成为唯一。教会学生建立基准和使用基准是学生展能、取得进步的关键。

2 严格基准的建立与使用

零件表面不可以不分先后而随心所欲进行加工,遵循工艺规程也就成为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基准是工艺规程的立足点,加工中的粗基准建立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以定位基准为例,粗基准建立的原则是什么呢?

(1)以重要的表面为粗定位基准;

(2)相对于需要加工的表面以不需要加工的表面为定位粗基准;

(3)相对于余量较多的表面以余量相对较少的表面为定位粗基准;

(4)选择定位可靠的表面为定位粗基准。

有一点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一个精度不确定的定位基准所获得的一切尺寸、形状、位置都是不确定的。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让学生明白粗基准的选择及建立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产生出精基准。

3 精基准建立之后是否允许跨工序加工的问题

严格执行工序的先后次序是一个原则,在精基准出现之前这是不可违反的。

一旦建立了精基准,所有服从该精基准的工序且它的加工不会造成基准的破坏,不造成尚未加工的前工序加工时的困难,作为“平行展开”的加工工序是允许跨工序进行加工的。过于拘泥加工次序只会降低工艺效率及工艺流程的经济性。

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学生意识中总是希望老师就在身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仅从这点出发作为老师对学生必须善于“授之以渔”。基础性的,原理性的,规范性的传授与示范必须到位。我们教导的对象是学生,个人认为应该明晰的是: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水平就是我们服务能力、辅导水平。

在加工中实现图纸工艺要求的努力方向

很显然,有了良好的设备,完善的工艺技术文件,较佳的理论知识水平并不就等于能在岗位上有较好的表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需不断地向学生强调经验的积累及动手能力的提升源于实践。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共识:学生实习、实训、实验过程的“一帆风顺”对师生双方都是毫无益处的。其一是因为老师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激情,越来越麻木;不思更新,不思进取;其二是因为学生除书本外无法获得更新的理论知识、更接近生产条件下的岗位锻炼。这样根本无法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以来学生在上岗的时候倍感困难与此有莫大关系,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一直没有明显的改观。

我们知道,影响着学生操作技能发挥的因素很多,作为老师更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解决岗位操作问题的预案。

1 在机械加工中流传着这样的信条:刀具的调整与刃磨反映出操作者70%的操作技能水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事实:刀具的技术参数在加工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的确,个人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技术素质、心得体会等等都是通过参与切削的刀具去反映的,加工的结果是操作者技能水平的综合反映。在实验实训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侧重哪些方面的辅导以图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呢?

(1)刀具材质的选用。选用时侧重哪一种或哪几种的机械、工艺性能是很有必要令学生掌握的。

(2)刀具几何角度的选用。刀具几何角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加工的效果,这是切削加工原理中的重要部分。

(3)刀具安装角度的控制。刀具的几何角度与其在使用时的安装角度一般而言都是不相等的。不同高度的安装在加工时又将产生不一样的工作角度。要让学生明白“动态的角度是变化的”——这是关于刀具角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变的拐点。作为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中更应注重这些机械原理及加工基础。

2 向工艺要质量和效率

一个工艺过程,首先应该是严谨的、合理的,再就是规范的、经济的。一旦条件成熟,工艺就有了更新、完善的必要。拘泥于前人定下的条条框框被湮没的只是自己。勇于“亮剑”,一旦这把剑越来越锋、越来越闪成功也就不远。我们该教会学生什么?

(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加工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艺流程的经济性。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工系统潜力,细致操作,小心求证,大胆突破——这柄“剑”叫做能人所不能。合理的切削用量将令得零件质量更加稳定,个中的原理作为老师有责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传授给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只要工艺许可优先使用切削液

切削液的使用与否对机加的切削效率影响极大。利用切削液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对改善切削状态从而进一步调整切削用量参数做到既保证加工质量又提高生产效率是有明显效果的。这个实验、示范我们应该做给学生看。

(3)适时的工艺更新

或许在我们的学生上岗前别人已经将切削用量的选择,切削液的选用整合的非常合理,到岗后的学生几无可供发挥的余地。平心而论合理选用切削用量、切削液算不上“核心技能”,值得骄傲的是学生们受到了专业知识的培养与训练。亮剑亮的应该是核心技能,亮的应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本事、素质。关于工艺的改进,我们可以在教学时给学生指出方向。

①改常规测量为气动测量

只需调整好参数、刻度,加工时的检测就方便快捷,可靠。

②改停机装夹为不停机装夹

气压、液压原理的应用为不停车装夹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这种改变带来的效益相当明显。

③工装夹具的设计与更新

应用夹具可以节省大量的辅助工时、降低劳动强度,保证加工精度以及为加工带来方便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夹具老化、失精等等都为设计、改进工装夹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岗位上敢不敢抓住机遇,敢不敢以自己的学识,经验去挑战前人的成果?说到底,这不是学生“敢不敢为”的问题,而是教师“教导质量”的问题,还是那句话:我们教会了学生什么?教了多少?到位了吗?

作为教师带给学生的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一种专业素质,为了学生我们更应着眼和强调在岗位实操过程中对书本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因为这是学生赖以打拼的本钱,良好的专业素质必将为学生带来正面、宽阔的前景。作为教师以学生为本、敬业精神是应有的职业道德,本人觉得“不用扬鞭自奋蹄”也不可或缺。我们是学生的领路人,应深化对专业基础技能的认识,我们必须带好学生终将要走出的前几步,这是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

本文中的一些个人看法恐有谬误之处,思维也难免粗糙。敬请同行批评、赐教。

(作者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森林火灾烟尘 下一篇:SATA 3.2 标准正式亮相,硬盘将变得更小、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