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期妇女高危妊娠因素回顾探讨

时间:2022-10-20 08:17:15

早孕期妇女高危妊娠因素回顾探讨

【摘要】 目的:分析调查早孕期妇女妊娠存在的高危因素,并研究早孕期妇女妊娠高危因素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2014年收治的早孕期妇女100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12-2014年1000例早孕期妇女中出现高危因素有350例,高危因素平均发生概率为35%,容易发生妊娠高危因素包括孕妇家族遗传史、流产在两次以上、有早产史、孕早期病毒感染史等。结论:对孕妇的管理应该在妇女的生育期或者更早的时间开始进行加强,对于非户籍育龄的孕妇要加强护理保健,根据目前的情况对高危妊娠评分标准进行重新规定,从而提高我国人口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早孕期妇女; 高危妊娠; 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1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8-0069-03

对孕妇的高危因素管理一般以孕妇的中晚期为主,相关的研究理论较多,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优生优育理念的逐渐渗透,孕妇的保健管理不仅在新婚之前开始实行,更要在女性的育龄阶段或者更早的时候也开始介入管理。因此,对妇女保健工作的工作重心转移措施势在必行,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对非本地户籍的妇女要进行重点管理,从而提高我国妇女保健管理的整体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2014年收治的早孕期妇女100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1000例患者中有800例为本地户籍,年龄25~37岁,平均(31.8±1.7)岁,早建率为80%。非本地户籍的患者有200例,年龄22~40岁,平均(30.9±1.6)岁,早建率为20%。

1.2 方法

对1000例早孕期妇女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筛查,并且输入到相关的电子检测信息系统围产保健系统软件中,按照妊娠高危因素的管理要求,对B级高位和C级高位和一部分A级高位的孕妇转入上级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1]。

2 结果

2.1 早孕期妇女高危因素检测概率

2012-2014年发现存在妊娠高危因素的患者有350例,发生率为35.00%,其中本地户籍发生妊娠高危因素的妇女有286例,占总数的35.75%,非本地户籍发生妊娠高危因素的妇女有64例,占总数的32.00%,详见表1。

2.2 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建册时的高危因素

2012-2014年户籍早孕期妇女发生妊娠高危因素的主要原因包括孕妇家族遗传史、流产两次以上、有早产史、孕早期病毒感染史等,详见表2。

2.3 流动人口的高危因素情况

在本研究的1000例孕早期妇女中,有200例为流动人口,占总数的20%。分析流动人口的孕早期建册情况和发生妊娠高危因素的基本情况,详见表3。

2.4 高危因素流动人口建册情况

12周以内的产妇进行建册为早期建册,12~20周的产妇进行建册为中期建册,21~28周建册为晚期建册,详见表4。

3 讨论

通过对2012-2014年早孕期妇女妊娠高危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发现3年间出现妊娠高危因素的妇女有350例,检测率为35.00%。相关的资料中显示检测率为33.29%,本研究中的检测率明显高于资料中的检测率,从而提示该地区的早孕期建册的时候就存在比较高的妊娠高危因素。从而得出结论,早孕期的妇女发生妊娠高危因素的可能性非常大[2]。早孕期高危因素有很多原因导致,如妇女年龄、妇女身高、是否有家族遗传史、是否有妊娠史等,本地户籍的妇女妊娠高危因素要高于非本地户籍的妇女,但是两者不具有比较的差异性。

影响妊娠高危因素的固定因素中,两次以上的流产经历主要是由于我国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提前,但是结婚的年龄较晚,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婚姻的价值观也有所改变,导致了这种因素的出现[3]。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对妇女造成伤害,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青少年人群的性教育和避孕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加大力度普和流产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并发症,从而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概率,为女性将来怀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影响妊娠高危因素中的年龄因素,一般本地户籍妇女年龄在35岁以上,非本地户籍的妇女年龄在18岁以下,怀孕的年龄一般跟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经济条件还有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我国目前政策可以生第二胎,相应这个政策的妇女也不在少数[4-6]。

近几年来,我国取消了强制性的婚前检查,孕前的保健工作就成了大多数新婚家庭不了解的区域,一般育龄期的妇女不会在怀孕之前就到相关的保健机构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护理,都是在不经意怀孕之后才想起,而发生妊娠高危因素的固定因素对产妇的影响非常大,会给妇女的身体和家庭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要避免发生妊娠期高危因素,就要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参与孕前保健,因此,我国需要为广大群众普及孕前保健的重要性,生育质量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着家庭,同时也影响国家的人口整体素质,因此,产前保健工作对孕早期妇女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最大化的避免妊娠高危因素中的固定因素,如病毒感染以及接触毒化产品等[7]。

在孕早期建册的时候,孕早期妇女在被告知有出现妊娠高危因素的时候,妇女情绪都相对比较紧张和焦虑,甚至出现消极的情绪,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高危因素筛选方法,对孕前保健有重要的意义[8]。在本研究中可以发现,2012-2014年影响最大的高位因素是家族遗传史,根据调查发现,主要的家族遗传史是产妇父母有高血压史,但是在对产妇进行管理的时候,孕妇中晚期发生高血压或者妊娠高血压的患者并不多,所以,可以适当的修改高危评分的标准,如将产妇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病史纳入到新的评分标准中。同时,孕早期病毒感染史也是影响妊娠高危因素主要的一项内容,发病率高,出现的原因是在孕早期病毒感染史的询问中得来的,缺少诊断的准确依据,所以,要对孕早期出现感冒、发热或者皮疹等症状的孕妇进行病毒抗体检查,从而进一步确诊孕早期病毒感染史。

孕妇贫血患者很多,而且贫血程度很严重,因此,将中度贫血的孕妇归纳到高危因素评分标准中,但是在孕早期的产妇,大多数的产妇只有轻度贫血的情况,中度贫血的现象非常少见,基本在孕早期不会显现出来,因为社会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平衡的重视和高要求,导致育龄期妇女基本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9]。但是却出现了营养过剩的问题,最主要表现营养过剩的形式是糖耐量受损以及糖尿病,糖耐量受损以及糖尿病患者发生概率逐渐提高,成为目前影响妊娠高危因素的内容。

根据本研究的调查,非本地户籍的妇女孕早期建册情况仅有44.03%,本地户籍妇女的孕早期建册情况有93.70%,非本地户籍妇女建册率较低是与外来人员的经济水平以及文化背景有很大的联系,从而不重视孕前保健,从而容易发生妊娠高危因素,因此,要对非本地户籍的妇女孕前保健进行重点规划,采取有效的干预,保证孕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和质量[10]。早孕期发生妊娠高危因素的概率非常高,从而对妇女保健人员提出了较高的工作要求,妇女保健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育龄期的妇女,深入每一个新婚家庭,主动的宣传孕前保健和妇女保健工作。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内部管理的协调,适当的调整妊娠高危因素的评分标准,改革最新的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优生优育政策的贯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春芸,张映霜.早孕期妇女高危妊娠因素3年回顾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401-402,408.

[2]黄丽燕,张晓丽,周嘉燕,等.劳务工孕产妇产前检查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377-379.

[3]徐晶,柳林康,许金莲,等.高危妊娠管理与监测2218例结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127-128.

[4]肖玉会,李淑娟,袁会文,等.1720例高危妊娠临床资料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914-1915.

[5]刘殿珍,吴嫒,孙雪荣,等.妊娠期妇女葡萄糖筛查2870例结果临床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5):424-426.

[6]于红,魏玮,沈杨,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4):273-275.

[7]胡蓉.妊娠高危因素分析对健康教育侧重点的指导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55-1557.

[8]周玉琦,任景芳,郝敏,等.活化蛋白C抵抗与反复妊娠丢失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6):3763-3766.

[9]赵立梅.糖尿病高危因素妇女孕前行50g糖筛查及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74-76.

[10]吴妍,沈柏儒,高祖标,等.反复异位妊娠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2):141-143,147.

(收稿日期:2015-06-04) (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调查分析 下一篇:2015,济南慈善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