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从何而来

时间:2022-10-20 07:17:13

愤怒从何而来

傍晚给老妈打电话,十来分钟的时间里,听到小侄女在那边嚷嚷了好几次,渐渐转变为哼唧、哭闹。我立刻对老妈说:“不对劲儿啊,我回家带她玩了好几天,也不见她这样急躁呢!”老妈无奈地说:“她听你的呗!”

没过几天,老妈便带着小侄女来我这里,她是带着“任务”来的——希望我好好管管小侄女。

没想到在我这里住了半个月,小侄女并无出现尖叫、哭闹的情况。

小侄女在老家和在我这里简直判若两人,为什么呢?我转而观察老妈和小侄女的互动细节。

晚饭过后,老妈正打扫卫生。

“奶奶,抱抱我好吗?我想你抱抱。”在一边玩的小侄女请求。

“哎呀,你看这地上是谁的头发呀,是谁把地板弄得这么脏呢?”老妈开始转移话题。

“就抱一下嘛!”小侄女继续请求。

“咦,你看,桌子上是什么呀?”老妈顾左右而言他。

在一旁的我忍不住悄悄提醒:“现在抱、一会儿抱还是不抱,你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她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答复。”

“等奶奶打扫完再抱你。”老妈想了半天才说。

问题就出在这里。言语啰嗦、语义不明,就是老妈与小侄女互动的特点。如果老妈只是为了拒绝小侄女也属正常,可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她在对小侄女提出要求的时候。

即将出门,小侄女坐在小板凳上自个穿鞋,老妈催促:“快点穿上鞋,你看这个小粉鞋多好看啊!”小侄女欣喜地拿着鞋摆弄。“小心扎着脚,你看地上多脏啊!”小侄女细细研究鞋子上的绑带。“一会儿你的小脚丫就黑了,快点穿上啊。”

就在小侄女表现出一幅不耐烦的模样时,我果断上前,帮忙穿好。

本来“穿上鞋”三个字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老妈自言自语念叨了半天,连大人都没这等耐性听,更何况是小孩呢。

另外,老妈和小侄女说话的时候,不怎么与小侄女对视,说话语气也不够坚定,似乎害怕小侄女纠缠,未能给予她温暖的感情接触,导致小侄女害怕被遗弃,喜欢依附别人。

在许多具体的场景中,我默默地将自己代入到小侄女的角色中,感觉在这样的对话气氛中,自己显得无足轻重,更有一种欲望想把奶奶的脸扳过来。看来整件事的真相是老妈眼神的忽视和距离感。英国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将家庭定义为“扶持的环境”。扶持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接触和空间。接触包括会见、了解、触碰、和谐、契合、照顾,儿童若有良性接触,较易发展自信、内在的自我支持、自我接纳。同时还要给儿童空间——自己的空间。没有空间的接触会非常具有侵犯性,且令人窒息。老妈与小侄女既没有很好的良性接触,也未能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小侄女产生了不安的情绪;而老妈言语的唠叨,又让她很烦躁。不安和烦躁累加起来,就成了愤怒。

细细回想,这何尝不是一个轮回?小时候老妈也是这样对待我的,所以我当年也总是对她产生莫名的愤怒,然后故意找茬发泄自己的情绪。老妈不明白我与小侄女的愤怒从何而来,其实是她没了解到这样歇斯底里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没被满足的需求。

上一篇:好爸爸匍匐前行 下一篇:捣蛋?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