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我是一个很小心的人

时间:2022-10-20 07:09:07

“在追求商业真理的过程中,你永远是孤独的,你的团队也是孤独的,总是要带着自己的船往前开。”

今年年初,参加“两会”的郭广昌偶然得知,一家国际企业因故退出世博会企业馆的筹建,这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到杭州五约马云,夜会周成建等。大家一拍即合。上海世博会民营企业联合馆的想法瓜熟蒂落。郭广昌笑言:“我们集体秀一秀。”

3年前,郭广昌和长江商学院同学马云、江南春、牛根生、朱新礼等人专门前往香港,拜会自己的偶像――李嘉诚。

现在,有评论说,郭广昌是上海滩“最像李嘉诚的人”。

“我们的确是在逆市飞扬。”郭广昌口中的“我们”,基本上覆盖了他那一帮商学院同学。当希拉里到处呼吁美国的大佬们筹钱捐款,堵住美国世博馆的财政窟窿时;郭广昌和他的同学正兴致勃勃地兴建自己的世博馆。

“筹办这个民企馆,我们倒真的‘不差钱’。”据郭广昌介绍,“基本上,这个馆是大家平分出资,不够的部分则由复星来补。”在他的身后,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联合馆模型晶莹剔透,看起来像一个“中国企业的盛世寓言”。

2009年年初,经济寒冬最甚之时,复星集团开年会,郭广昌和同事们每人戴了一条猩红色围巾出场。他要给集团员工一个视觉上的抚慰:“既然经济周期不像扁桃体,可以割掉,而是像人的心脏,根本就是经济核心的一部分,那我们至少要在心态上平和一点。”

他意识到,“主动出击的机会来了”!

“但机会到来时,你得早有准备,否则就是干瞪眼。”这个戴着金丝边眼镜、身形并不高大的男人,心中颇为清醒:“这次金融危机,巴菲特账上有1000亿美金的现金,李嘉诚则有1000~2000亿人民币的现金,而复星只有100多亿人民币的现金,这两个级别基本反映了差距所在,我们还要努力。”

办公桌上堆满巴菲特传记

站在郭广昌的办公室,举目四望,黄浦江畔风景尽收眼底。

多年前,郭广昌出手买下了这幢当时的烂尾楼,为复星集团安了家。如今,这里早已是寸土寸金,而他领导的复星国际,总资产也达到了数百亿元。

郭广昌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书,书目庞杂,既有《曾国藩全书》,也有《普拉哈拉德――企业成功定律》。“这个圈子里的企业家,每人每月都要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他的秘书在一旁说。

看书荐书,对于郭广昌和他的朋友们而言,是一件颇为正式的事情。推荐者不仅要亲自写一段恳切的书评,还要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印上推荐者的名字。

现在,郭广昌正在翻看的是《突围》和《这个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推荐者分别是中国网通前CEO田溯宁、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但他的秘书说,“郭广昌实在太忙,大都只看不荐。”

办公桌上摆放最多的,是各种版本的巴菲特传记,其中他啃得最多的是一本英文版的《巴菲特》。

李嘉诚的建议

郭广昌的英语基础很好。但为了更自如地听和说,他曾找了一个只会讲英语、不会讲中文的助理。“在车上的时间助理就陪我练英语。没办法,以前基础太差,发音太差。我们必须这么做,这就是我们的命,我们是一群干活儿不要命的企业家。”

这位出生于浙江东阳的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生,最看重的三个人是――李嘉诚、杰克・韦尔奇和沃伦・巴菲特。

他说,他已经不太记得在香港李嘉诚给他的全部回答了。他坐在办公桌前,挠了挠头,使劲回忆了一下道:“我去求教的问题当然是怎样管理好一家综合性的企业。”

但有两点郭广昌至今都记得很清楚:“李嘉诚的回答一是要学习,不断学习;二是一个人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保持一种新鲜感,这其实是很基本的原则。”

去年底、今年初,郭广昌就是遵循这样的一些基本原则,收购了江南春创办的分众近30%的股份,一跃成为分众的第一大股东。

“我们要出去结网、捕鱼”

在历次浙商大会上,只要谈到商业创新,作为会长的郭广昌都会点到“分众”。而在这个金融危机肆虐的冬天,除了看中分众,郭广昌还购入了同济堂药业,入股“老娘舅快餐连锁”。

“他那里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每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可以歇口气时,他都能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郭广昌的搭档梁信军这样评价他。

复星创业四人组都是复旦同学。理性辩证的郭广昌是整个企业集团的灵魂;反应快、精力充沛、善于沟通的梁信军任副董事长兼CEO,负责集团的投资和公关事务;汪群斌是总裁,主抓内部的管理优化和提升,同时分管医药业务;范伟则掌管房地产,和汪一样属于精耕细作型。如今,复星执行董事人数已经扩大到7人,增加了财务、法律以及行政人事专家。

当年,众人认同郭广昌做领头羊,也是因为“他情商高,起到了很好的整合团队的作用。他能让团队每个人畅所欲言,同时还给大家适当分权,形成很好的协作关系”。

“这个冬天,我们不仅要穿棉衣御寒,还要出去结网、捕鱼。”郭广昌说,“因为每一次大萧条之后,都会产生一批伟大的公司――1929年大萧条后的摩根财团;1973年美国经济危机后的巴菲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三星;2000年IT泡沫破灭后的Google、苹果。”

所谓郭氏投资法就是“反周期”行之。“我们要抓住资产价格暴跌的机会,加大对已上市公司尤其是海外上市公司的投资。”

在行业选择上,郭广昌几乎没有犯过致命的错误,善于先人一步逢低介入。1994年进入房地产、医药产业,2000年涉足商业零售业,2003年进军钢铁业、证券业,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业。2009年,他的判断是“加大对资源类、金融类、消费类等行业的投资,适当提升轻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比重”。

郭广昌告诉周围的人,在大家都觉得很困难、都表现出“懦弱”的时候,“我们要勇敢一点”,“挺过去”。

“企业家永远是孤独的”

和大多数通宵达旦工作的民营企业家不同,郭广昌不喜欢一天到晚呆在办公室里。到了办公室,处理完必要的事情后,他喜欢出去和各方面的人沟通交流。只有要看美股行情,他才熬一下夜。“我能省心就尽量少操心,”他笑言,“就个人能力来说,我们每个人最多打六七十分,但我们相信团队的力量。一个好的企业,就是要汇集到一批优秀的人。”

40岁的郭广昌,“第一次为一个浙商朋友念了悼词”、“感受很深”。这事发生之后,郭广昌有时候会把浙江商会的开会地点定在华山医院里。在浙商5周年大会庆典上,每个成员收到的礼物里都有一盒最新的护肝药。“我们要像做生意一样,把自己的身体管理好。”

郭广昌经常做一个实验,他会随便在什么地方(如某个路口),看着发生的一切事情,如行人、汽车堵塞、违规、罚款等。慢慢地他发现,所有事情的道理是如此互相矛盾并且自相矛盾,而又都非常合理。他觉得,这就是哲学要追寻的“真实”。

“做企业到现在,我越来越感觉人是需要相信一点什么的,”他说,“在追求商业真理的过程中,你永远是孤独的,这个‘孤独’并不是说你不需要自己的团队,你的团队也是孤独的,总是要带着自己的船往前开。”

选自《外滩画报》

上一篇:汉堡王全球第12000家餐厅落户北京 下一篇:从“直供”到经销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