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游戏矫正学前儿童社会往退缩行为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10-20 06:53:29

利用游戏矫正学前儿童社会往退缩行为的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学前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儿童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是他们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前儿童自选主体、自选同伴、自由发展、自由交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各种情景,能为他们社会性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时机。因此,利用游戏矫正学前儿童社会性退缩行为是促进他们社会性发展的良好途径。

一、学前儿童社会往退缩及其表现

社会往退缩又称儿童社交敏感,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并达到异常程度。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学前儿童退缩程度不一,表现为胆小、局促不安、害怕,很少交朋友甚至不交朋友,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玩,不主动与人交往,即使交往也多为被动交往,一问一答或多问一答。若家中有客人,则显得局促不安甚至躲藏。

二、研究过程

(一)抽样调查阶段

向家长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通过老师们的日常观察及座谈确定研究对象――有社会往退缩行为的学前儿童。如沈洋(化名)小朋友,男,5岁3个月,大二班幼儿。2012年9月通过问卷调查及老师们的日常观察,发现有社会往退缩行为。而后大二班全体教师自2012年年10月――2013年1月对该小朋友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观察,选定入园、上课、游戏活动、离园等时间段运用观察记录法和录像法,客观、真实地将沈洋小朋友的社会往退缩行为记录下来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游戏,对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矫正。

(二)观察阶段

在观察阶段,主要选定入园、入园、上课、游戏活动、离园等几个时间段儿有社会往退缩行为的学前儿童进行观察和录像,并作较为详细的记录。如从观察和录像中发现沈洋小朋友是个内向、文静、沉默寡言的男孩儿。他在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打招呼,总是老师先问候他后他才回应。上课时他常低头不语,不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很细小,眼睛不看老师,问一句答一句,不多说一句话,双手不时地捏着衣角,显得很紧张。自由活动常和一个固定的小伙伴游戏,当这个小伙伴不在或和其他小朋友游戏时,他便开始进行独自无目的的活动。但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不知道该如何与别人交流,所以显得焦虑不安。

沈洋之所以这样,与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都有关系。他的母亲是个内向但能力较强的中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沈洋,很少和儿子交流。父亲性格也较为内向,经常出差在外。沈洋父母每次来园来接儿子都彬彬有礼,多以点头微笑的方式打招呼,很少问儿子在园里的表现,和老师交谈也较少。家庭环境是沈洋社会往退缩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实验干预阶段

这个阶段根据有社会往退缩行为的学前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各种矫正游戏,然后循序渐进地通过游戏进行行为矫正。游戏应由易到难,逐步地、有计划地进行,尽可能不让儿童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特别关注,避免其内心产生压力,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例如案例中的沈洋小朋友,老师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表演游戏《山谷回音》、《小熊请客》体育游戏《蚂蚁搬豆》、角色游戏《小小推销员》、音乐游戏《逛公园》、《猫捉老鼠》等一系列的游戏循序渐进地对他进行有目的地游戏矫正。

在矫正初期,为了不使沈洋产生特殊感觉,老师没有直接请他参加游戏,而是先请一些大胆、活泼的幼儿进行游戏。游戏时,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在一次比一次热烈的游戏氛围中,沈洋的脸上和内心也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没有反应到有参与的欲望再到眼睛里流露出羡慕和渴望,于是老师抓住时机主动邀请他,他由起初的犹豫到在老师的鼓励下参与其中再到渐渐地消除紧张心理时做游戏的主角,他慢慢地适应了。他第一次准确地说出了小伙伴的名字时,小伙伴拍手为他鼓励,他开心地笑了,并害羞地低下了头。此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再次鼓励他游戏,他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并在一次一次的游戏中初步建立起自信。老师又按计划进行《山谷回音》、《小熊请客》等表演游戏,增加他在游戏中说话的机会并鼓励他学会在大家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开展了《蚂蚁搬豆》《小小推销员》、《猫捉老鼠》等各种游戏,教他如何与别人交往、合作。在实验干预前,老师与家长进行了深谈,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游戏矫正,沈洋有了较大变化,与父母的情感增强了,在幼儿园能主动地向老师问候;课堂上能大胆地、声音洪亮地发言,眼睛里充满着自信。他不再依赖唯一的那个小伙伴,能热情地接受别人的邀请,甚至有时还能主动的找小伙伴游戏、和小伙伴协商、合作,沈洋的改变与进步令人欣喜。

三、研究结论

研究证明,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往退缩行为具有很好的矫正作用,游戏为学前儿童社会往创造了更多有利时机。在设计游戏矫正学前儿童社会性退缩行为时,设计的游戏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设计的游戏应具有充分的教育因素。社会往退缩的儿童多表现为被动交往或不会交往。游戏学前儿童增强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与同伴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强了自信与社交能力。

2.设计的游戏须令儿童感到安全和愉快。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自由的,教师的态度温和友好往,令他们没有任何焦虑和压力,他们才能拥有安全、愉快的心境,树立信心,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发展。

3.设计的矫正游戏要充分体现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是活动的主人,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操作,使其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讨论与分析

学前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往退缩行为,社会往退缩行为是个性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学前期正是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奠基时期,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学前儿童今后以至一生的发展都很关键,我们要抓住时机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机会,塑造他们良好的个性,使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成长。在进行游戏矫正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与学前儿童建立友好的关系,和他做朋友,相信儿童的能力。

2.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师角色的适时转变,不要让儿童产生压力理。

3.坚持用欣赏的眼光看儿童并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从而勇敢地面对困难,勇敢地和别人交往。

4.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

5.及时作好游戏记录和经验小结。

6.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上一篇:六合区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 下一篇: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