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教授治疗大肠癌的治法治则探讨

时间:2022-10-20 06:53:07

周仲瑛教授治疗大肠癌的治法治则探讨

摘 要:总结整理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临证治疗大肠癌的治法治则探讨,从其“抗癌解毒”、“清肠利湿”、“软坚散结”、“搜剔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健脾助运”、“温肝补肾”、“滋阴生津”等治法的运用着手,进而探讨论述其治疗大肠癌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周仲瑛;大肠癌;治法治则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4-0696-02

Discussion on Treating Colon Cancer's Therapeutic

Methods and Principles By ZHOU Zhongying

HE Yuzhou,SONG Xinwei,RUAN Shanming,JIANG Xuhong

(Zhejiang Province TCM Hospital, Hangzhou 310006,Zhejiang, China)

Abstract:This text summarize the first assembl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master、national famous veteran teran doctors of TCM professor ZHOU Zhongying treating colon cancer's therapeutic methods and principles,from anticancer and detoxification, softening and resolving hard masses,seeking and picking toxic substance,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dissipate blood stasis,supplement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 strengthen the spleen in transportation, warming the liver and supplementing the kidney, nourishing yin and generating body fluid and so on,these therapeutic methods investigate ZHOU Zhongying treating colon cancer's academic idea.

Key words:ZHOU Zhongying;colon cancer; therapeutic methods and principles

收稿日期:2009-11-03

作者简介:何煜舟(1972 -),男,浙江杭州人,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急诊和肿瘤治法治则的研究。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居民食谱中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比例的增加,大肠癌发病率明显上升。2007年第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大会公布,2006年中国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中,大肠癌分布为第5位和第4位。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博士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在长期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复法大方”模式治疗各种肿瘤,尤其是在大肠癌领域,极大地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改善症状等。笔者有幸随其临证,得其言传身教,获益匪浅。现就周老治疗大肠癌的临证思维、治法治则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大肠癌属传统医学“积聚”、“肠僻”、“脏毒”等范畴,《外科正宗•脏毒论》云:“又有生平性情暴急,纵食膏粱,或兼补术,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结而为肿。”阐明情志不畅,饮食失节,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脾虚则湿毒内蓄,蓄久化热,湿热毒邪流注肠道,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湿毒瘀滞凝结而成癌肿。《灵枢•水胀》篇:“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指出大肠癌外邪入侵、营卫失和的病机。另外起居不节也与大肠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如《灵枢•百病始生》曰:“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景岳全书•积聚》则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

周老认为大肠癌的发病与体质、饮食、情志等关系密切,加之饮食不节,或姿食肥甘厚腻,或正气不足,或忧思抑郁,以致脾虚、气滞、血瘀、痰凝、热毒等证候要素的出现、诸邪久聚,相互交结于肠道而生肿瘤。癌毒一旦蕴结,阻隔经络气血正常运行,掠夺水谷精微正常滋养,导致五脏六腑失去气血津液濡润,正气亏虚,更无力制约癌毒,而癌毒愈益耗伤正气,如此恶性循环,癌毒与日俱增,机体愈益虚弱,毒猖正损。

2 临证思维

周老认为,大肠癌属多因素复合致病的复杂疾病,希冀从某一点入手,以常法处方,难免顾此失彼或者病重药轻,而致疗效不佳。目前在没有完全彻底有效地根治癌毒药物的情况下,宜针对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集数法于一方,熔攻补于一体,即用复法大方来治疗癌肿。

复法大方,是周老长期临床精髓的体现,专指针对某些难病顽疾的多重复杂病机,组合运用数种治法,处方药味数目超过常规的一种特别的治疗用药方法,其所包含的治法在3~4种以上,处方药味数目在15味以上,常多达20~30种。复发大方属七方之一,其学术思想实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组方原则时提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即在奇方(小方)治疗不效时,就当用偶方(大方)。

治疗恶性肿瘤的复法大方其基本内容则包括了针对恶性肿瘤病理因素、病理机制的一系列基本方法,周老以复法大方图之,熔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活血化瘀、解毒抗癌等治法于一方,最多时用药至30味,药后患者病情得以稳定,虽然最终癌肿不免复发,但能带瘤生存,状况良好,同时,复法大方注重不同治法的协同作用,升降结合,补泻兼施,寒热并用,敛散相伍,阴阳互求,气血互调,表里相合,增效减毒,取得了较好的延年减症的治疗效果。正如《素问•宜法方宜论》所说:“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3 治法治则

周老认为,根据大肠癌的病机而确立治则为扶正祛邪,解毒抗癌。盖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在临床实践中,扶正、祛邪必须贯穿始终,为不可或缺的基本治则,但具体到不同的患者,主次轻重则有所不同。病之初起或手术之前,邪盛正不虚,故抗癌解毒配合化痰软坚、逐瘀散结等治法为主;中期或者手术、化疗之后,兼有脏腑功能失调,可适当伍入调理脏腑功能之品,顺理气机;晚期患者,正虚明显,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此时则需补益气血、滋阴温阳,兼顾抗癌解毒、软坚化痰、散瘀消肿等辨证处理。尤当注意的是,“六腑以通为用”,遣方用药当始终注意行气通腑,如枳实、瓜蒌仁、木香、槟榔、莱菔子、大腹皮等可穿插运用,以防邪恋不去。

3.1 抗癌解毒法

大肠癌的发生与邪毒内侵密切相关,癌毒是大肠癌的主要病理因素,故而抗癌解毒法的运用穿插于大肠癌治疗的全过程,尤其是在肿瘤未能手术和复发的患者,周老常运用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制南星、土茯苓、龙葵、漏芦、半枝莲、藤梨根、白毛夏枯草等运用于大肠癌的治疗。

3.2 清肠利湿法

大肠癌的主要病机是湿毒内蓄,蓄久化热,湿热毒邪流注肠道,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湿毒瘀滞凝结而成癌肿。故周老在治疗时注重使用清肠利湿解毒药,如红藤、败酱草、凤尾草、椿根皮、马齿苋、石上柏等;因湿毒瘀滞常致腑气不利,所以在清肠化湿时常配合行气通腑之品以加强疗效。

3.3 软坚散结法

大肠癌患者,脏腑气机失阻,津液代谢失常,故而极易于体内化为痰湿,痰湿日久凝结成块,形成肿瘤,故周老常选用莪术、夏枯草、浙贝母、八月札、制大黄、炮穿山甲、海藻、路路通等运用于软坚散结法。

3.4 搜剔解毒法

有些肿瘤患者在常规抗癌解毒法的运用中,不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增殖,这时候,需要清热解毒的基础上用虫类药搜剔解毒,周老常选九香虫、制僵蚕、蜈蚣、露蜂房等运用于搜剔解毒法。

3.5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积的传统治法,不仅用之破瘀消,还冀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瘀生新,达到止痛、消肿,恢复气血正常运行的目的。周老常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三棱、莪术、鬼箭羽、穿山甲、土鳖虫、蒲黄等。

3.6 益气养血法

大肠癌患者,脾失健运,气血生化功能受阻,时常表现气血亏虚的证候,而气血亏虚,更易加重脾运不健,故,周老选用太子参、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等平补之剂用于益气养血法。

3.7 健脾助运法

在益气养血法的基础上,周老常选用茯苓、半夏、生薏仁、白术、砂仁、苏梗等健脾助运之剂以增强气机的调畅,因大肠癌患者,常常邪毒耗气伤津,阻碍经络调达,这些药可以缓解肿瘤所致的疼痛闷胀、纳呆食少等不适症状。

3.8 温肝补肾法

大肠归属下焦,大肠癌患者多气滞血瘀,故需要在健脾助运法中加以温肝补肾法,可以很好地提高疗效,周老常选用肉桂、细辛、淫羊藿、肉苁蓉、枸杞子等用于温肝补肾。

3.9 滋阴生津法

大肠癌患者,常因手术、放化疗及疾病本身的发展和恶化,耗竭人体的气血津液,故而,周老认为,滋阴生津是确保阴阳平衡时非常关键的要点,他常选用石斛、麦冬、沙参、生地等滋阴生津。

4 病案举例

刘某,男,58岁,2007年5月25日初诊。结肠癌术后,右上腹平脐旁侧隐痛不舒3年,腹泻,每日2次,形态变细,无明显脓血,口苦。于当地医院肠镜查:升结肠癌,病理示:结肠腺癌Ⅰ级;胸腹部CT无明显异常,苔淡黄腻质紫,脉细兼滑。周老认为其病机属肠腑湿毒瘀结,传导失司。故拟方药:桃仁10g,土鳖虫5g,熟大黄5g,九香虫5g,失笑散(包)10g,椿根白皮15g,生薏苡仁20g,仙鹤草15g,独角蜣螂2只,莪术9g,威灵仙15g,炒莱菔子15g,白花蛇舌草20g,泽漆15g,红藤20g,败酱草15g,土茯苓20g,龙葵20g,炙刺猬皮15g,红豆杉12g,炒六曲10g,炙鸡金10g,生黄芪15g,共28帖。2007年6月22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右腹疼痛十减其五,大便细小,矢气增多,食纳增多,苔薄黄腻质黯紫,脉细滑。故加炒玄胡12g,水红花子12g,炙蜈蚣2条,40帖。2007年8月2日三诊,患者诉最近疼痛无明显增减,食纳良好,时有腹胀,大便溏,每日1~2次,苔黄薄腻质黯紫,脉细滑。5月25日方加炒玄胡15g,水红花子12g,莪术9g,冬瓜子15g,诃子肉10g,50帖。2007年11月2日四诊,患者诉右侧腹痛持续难尽,喜温腹胀,大便不实,每日两次,苔黄薄腻质淡紫有瘀斑,脉细滑,故5月25日方去威灵仙,加炒玄胡15g,诃子肉10g,制附片9g,毕澄茄6g,50帖。

按 该患结肠癌术后,右上腹平脐旁侧隐痛不舒,苔淡黄腻质紫,脉细兼滑,其病机属肠腑湿毒瘀结,传导失司。故周老治疗上以活血化瘀联合清热解毒法为治疗大法,其中,桃仁、土鳖虫、独角蜣螂、莪术等活血化瘀,消积退肿,《长沙药解》记载蜣螂善破瘕,能开燥结,泽漆利水豁痰,九香虫温通助阳、搜剔解毒,红藤、败酱草、椿根白皮善清肠中湿热,炙刺猬皮、白花蛇舌草、龙葵、红豆杉清热利湿及抗癌解毒,《本草经疏》道:“猬皮治大肠湿热血热为病,及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救荒本草》谓龙葵具有“拔毒”之功,配合炒六曲、炙鸡金、生黄芪、生薏苡仁健脾消导,攻补兼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上一篇:王新陆教授援药理论探析 下一篇: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