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因素及改革思路

时间:2022-10-20 06:33:52

论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因素及改革思路

摘要:本文就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对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改善口语教学现状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因素 改革思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学生运用语言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社会对他们学以致用的语言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去教好学生的英语口语,并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因素

1.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口语水平的提高

在课堂上,口语教学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模式是:教师设置情景给出常用句型,学生进行机械练习和对话练习,但即便是对话练习,学生也是机械地套用教材程序进行。学生始终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指令,根本谈不上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还时还会采用句子和对话翻译法的传统教学法,忽略了语言运用环节,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利于学生口语的提高。

2.大学生的自身因素

大学生暴露出语言功底薄弱表现在:语法错误频繁。时态、 语态、人称混淆不清,用词不当;语音语调不规范。发音不标准,所说的英语“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听不明白 ”;词汇量不够。所掌握的词汇、句型和固定表达法不够,缺乏大量的朗读、背诵等。心理问题也是影响英语口语教学的一大因素。由于英语基本功、 语音语调和语用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缺乏信心,害怕出错而羞于开口;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较为含蓄谦虚,课堂上不愿发言,课外更不愿主动与外教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学生极易对口语课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口语教学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3.忽视英汉文化和语言思维差异

成功的口语交流只是人们语言交流的表现形式,其本质是交流双方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思维方式的互相理解和认同。我国文化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虽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但是主体大相径庭。而文化差异又导致英汉语言的表达形式、思维方式、 内部系统和语用条件差异。因此,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学生不仅要注意对英语语言体系的学习、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文化差异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然而大学生往往忽略这点,致使在交流中沿用汉语的表达方式 ,尽管表述流利却听者茫然。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坚持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意指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口语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与学生是否明确他们各自在口语课上的作用。Earl Stevick(1989)强调:“至关重要的是把‘学习原则’(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放在‘教学原则’之前。”学生成为课堂中心的关键在于教师。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设计者、课堂活动的指导协作者、学生学习的评判诊断者和自主学习的启发帮助者。

现代教学法专家则认为,教师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主宰、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他们应当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

2.采取鼓励性的策略

斯金纳的行为方法论认为:语言是人们总行为中最基本的一部分,有效的语言行为是对刺激(周围事态)产生反应的结果。倘若反应得到强化,它便形成,即产生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语言行为与其它行为一样是受结果制约的。这种结果表现在课堂上便是老师的赞许、鼓励或否定。当某一行为产生好的结果时,它便存留下来并得到强化和运用;反之,结果若是惩罚性的或完全缺少鼓励,它便受到削弱,最终消失。因此学生所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形成良好的心理刺激,使学生能越来越大胆地说英语。而打击,讽刺甚至一个不耐烦的表情都会使学生自卑、丧失自信心而对学习产生恐惧。因此作为英语口语老师,我一直采取鼓励性的策略,如:适当的容忍错误,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努力使学生从“要我用英语交流”的状态转变为“我要用英语交流”的状态。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兴趣是培养一切的开始。因此,教师在英语口语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务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口语训练中去。为激发学生对口语学习的兴趣,课堂活动设计及课件制作应遵循系统性、时尚性、常识性、趣味性、多样性、交际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4.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导入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要改变这种现状,须重视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人进行口语交流时,多用英语思维的模式,而减少或者不用汉语思维模式。英语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很多方法,例如,学习英语谚语、习语或成语,阅读大量的简易英语原著,泛读大量英语文学作品,模仿英文戏剧、电影常用独白等。教师将这些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导入,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语言又是文化和习俗的载体和沉淀,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在语言交际中势必会产生歧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注重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将英美文化与自己的母语文化进行比较,增强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弱化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强化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帮助学生减少应用英语交际时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总之,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就应当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教学生用英语思维来思考等,英语口语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探索更适合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斯金纳(美).言语行为[M ].中国基础教育网,2001

[2]任佳.探究新思路.发明与创新.2007,(11)

上一篇: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下一篇: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