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毒蘑菇中毒

时间:2022-10-20 05:05:43

警惕毒蘑菇中毒

蘑菇富含营养是众所周知的,却不知每年因误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广东、、四川、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发生最多, 北京、山东、河北等地也有报道。夏季雨水充沛,蘑菇生长旺盛。如果您有采摘野蘑菇的机会,可要注意了!

我国地域辽阔,野生蘑菇资源非常丰富,能食用的就有400余种。因其采摘方便、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备受青睐,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尤其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追求天然食品蔚然成风,也使得吃蘑菇宴成为时髦。但并不是每一种蘑菇都对人类友好。

毒蘑菇中毒死亡率高

毒蘑菇学名毒蕈(读作“迅”),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约百余种,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约80余种,常见的有捕蝇蕈、死帽蕈、马鞍蕈、栗茸蕈、假芝麻蕈等。其所含毒素不同,中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也各异,大致分为4型,即胃肠炎型(或类霍乱型)、神经精神型或中毒性脑病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病死率高达50%~90%。

目前对毒蘑菇引起的中毒还没有特效解毒药物,有一种毒性极强的肉褐鳞环柄蕈,毒性稳定、耐高温、耐干燥,一般烹调不容易破坏,一旦误食,极度危险。

毒蘑菇中毒诊断难

毒蕈中毒的诊断有时相当困难。一方面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各异;另一方面毒蕈中毒发病潜伏期较短,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36小时,平均7小时;再加上本病起病时多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如患者不把食用过毒蘑菇的信息提供给大夫,一般很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炎和一般的食物中毒等。

在夏秋季节,当遇有食过野生蘑菇,一家人同时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考虑到毒蕈中毒的可能性。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将呕吐物和排泄物送化验室进行检查,以便确诊。

毒蘑菇中毒治疗要及时

毒蕈中毒者应就近马上就诊。一般来说,对于重症中毒患者经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处理后,应迅速送至条件较好的上级医院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同时对其他一起食用者,无论有无症状均须住院观察,并化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毒蕈中毒尤其是中毒性肝炎型患者存活率的惟一方法。

催吐是最简便的急救方法,适用于神志清醒的人。催吐溶液可以用清水、浓茶、1:5000高锰酸钾溶液、3%~5%鞣酸溶液、0.5%活性炭混悬液等,其中以清水或浓茶最为便捷。方法是让患者快速喝下约500毫升清水或浓茶,然后用筷子或手指探喉,刺激喉头引发呕吐反射,吐出胃内容物,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吐出的胃内容物变清为止。催吐后再口服医用蓖麻油或香油30~60毫升或硫酸镁30克导泻,使肠道毒物进一步排出。有条件的话可反复洗胃,清除毒物,洗胃之后再用导泻、灌肠,结合口服鞣酸、活性炭等药,以使毒物迅速排出减少其吸收。

解毒剂阿托品用于捕蝇蕈类中毒;巯(读作“球”)基络合剂用于死帽蕈中毒。 严重毒蕈中毒如出现溶血反应、中毒性心肌病、肝病等,可使用激素。液体疗法、利尿等方法,可保护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必要时可血液透析。所有这些都要在医院进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发病后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进入“假愈期”,以为已经治愈就回了家。这种患者可能症状很快重现,当再次到医院就诊时,大多病情已难以控制。所以说,假愈期观察、护理非常重要,稍有麻痹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故对此期患者不容忽视,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其内脏损害的早期表现。对于确诊毒蘑菇中毒的患者,应住院观察1周以上。

为了防止毒蕈中毒,需加大预防毒蕈中毒的宣传力度,普及食用野生蕈的安全知识,同时不要轻信一些民间流传的缺乏科学性的毒蕈识别方法。

特别提示

人们在采摘蘑菇时决不能采那些辨别不清、从未食用过或自己不能确定是否无毒的野蘑菇;另外,多种野蘑菇也不要混杂食用,不能生食,不要与酒同食,烹饪时尽量避免急火快炒。

如何识别毒蘑菇?

一般毒蘑菇多有以下特征:①外观大多色泽鲜艳美丽,可谓越艳丽毒性越大;②蘑菇盖上有肉瘤,蘑菇柄上有蕈环、蕈托等;③将其放在银器里煮时变为绿色或黑色;④毒蘑菇味多辛酸苦辣;⑤蘑菇体多柔软,汁液混浊,呈乳白色,易变色。

相关链接

毒蘑菇如何引起中毒

毒蕈主要成分为毒蕈毒素、毒蕈碱、毒蕈溶血素、马鞍草酸等。其中捕蝇蕈及假芝麻蕈以毒蕈碱为主要毒素,主要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能兴奋副交感神经,引起扩约肌松弛、腺体分泌增加,严重时还能使心脏及呼吸器官瘫痪。死帽蕈及栗茸蕈都有破坏细胞的作用,常损伤肝、肾实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马鞍蕈能破坏红细胞,造成溶血。毒肽对肝细胞有破坏作用;毒伞肽不仅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还损害心、肾、脑等实质脏器。

上一篇:让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得更有质量 下一篇:冠状动脉搭桥,所有您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