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捕“风”

时间:2022-10-20 03:11:57

它是每一次产业浪潮里的捕风者,无论是无绳电话机热、影碟机热,还是手机热、3G热,它不放过任何一拨热潮,却也未能深耕于哪怕其中一个战场。

2007年12月,担任总裁8年并坚决推行“3C战略”的李晓忠,由于夏新电子2007年前三季度巨亏4.62亿元黯然离职,标志着夏新的多元化战略失败。

于是2008年,一个刚刚成型的庞然大物,开始了迅猛的“瘦身运动”……

这是一个不断在“瘦身”与“增肥”之间游移的企业。在中国家电制造业的谱序中,它曾一度激情四溢:由一个落魄的电视机、VCD制造商,演变为横跨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三大领域的产业集团,掌声和赞美布满于夏新的成长履历。

可正是在这场3C战略下的“增肥”过程中,夏新机会主义的企业战略展露无遗。无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无绳电话机热、影碟机热,还是近几年的手机热、汽车热、3G热,它不放过任何一拨热潮,却也未能深耕于哪怕其中一个战场。这种“猴子搬玉米”式的多元化企图,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充血”,自2007年起夏新危机逐一显现:

继数亿巨亏、卖楼、退出卖场、转型等事件之后,夏新电子总裁李晓忠黯然离职,其母公司中国电子将原长城电脑副总卢振宇空降入主夏新。于是,一场有关拯救的惨烈的“减法运动”开始在2008年火花不断。

这场拯救的更大价值还在于它的标本意义。对于那些奉行“机会主义战略”的中国制造企业,或许夏新现在没几个人知道它究竟是干什么的;同样的春兰似乎什么都干,却好像什么都没干成;至于困境中的TCL,以及交过学费的联想,无不成为多元化征途中的迷航者。

如此背景下,夏新的再度“瘦身”,尤其扣人心弦……

A8风云

解剖夏新,离不开老掌门李晓忠。自大学毕业就一直留在夏新的李晓忠,由普通职员逐步成长为公司总裁的15年打拼,本身就充满传奇色彩。

2000年李晓忠刚刚履新夏新总裁时,这家深陷低谷的老牌电视机、VCD制造商正面临严峻挑战――连续两年的亏损让它戴上了“ST”的帽子。而随着VCD行业的集体沦陷和新投资的拖累,夏新每股收益迅速下跌至0.11元,并在2001年持续重大亏损。

临危授命的李晓忠,开始了大乃阔斧的“瘦身运动”。而他的第一个瘦身计划,是把企业名字从“厦新”改成了“夏新”。淡化厦门地域色彩立足全国品牌的意图,可见一斑。

面对退市危机,李晓忠坚持将主业向手机领域转移,于是便有了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A8”奇迹:据说2001年一家韩国公司在中国遍寻合作伙伴,均遭到拒绝,最后找到夏新,李拍板买下其设计方案由此诞生了夏新A8。

此时正值国产手机的黄金岁月,当时的波导股份便宣称其手机累计产量已达1000万。而外观出奇新颖的A8一面世即受到市场追捧,甚至有经销商拎着装现金的箱子守在夏新门口提货。

夏新A8刚面世时售价高达3800余元,但其成本估计不足千元,由此创造了夏新2002年每股收益1.69元的惊人业绩。一年下来,净利润高达6亿多元。

李晓忠无疑赶上了一个好年景。一款手机拯救ST的神话,如今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但夏新捕捉市场热潮的功夫以及转型的成功,还是让李晓忠在业界赢得了“手机少帅”的称誉。

然而,李晓忠仅仅赢得了这段故事的开始。

随着跨国企业的迎头赶上,特别是在配置高分辨率摄像头和PDA功能的洋手机不断入市的情况下,A8风光不复存在。当夏新员工期待着A8神话再现时,一向沉稳的李晓忠急得跳了起来:“再抱着A8的枕头睡觉就是在等死,所有夏新人都必须走出‘A8情结’”。

一款手机的寿命如此之短,深深地刺痛了李晓忠。这个技术出身的市场英雄,有着敏锐的产业嗅觉。他预言到了国产手机企业潜在的危机,不无忧患地告诉自己的部下要准备过冬了。而当初录像机、VCD等产业迅速萎缩的历史也充分说明,夏新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李晓忠的终极目标是,将夏新打造成一个横跨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三大领域的“3C王国”。

事实上夏新的增肥计划,催生于特殊的产业背景之下。自2002年起,国内IT、家电企业群情激昂,大型企业纷纷号称要建全国、全球最大的生产线。业态渗透范围之广,囊括了地产、汽车、生物工程、医药、食品、饮料、包装众多领域,有的甚至还参股银行、证券。一个个破茧而出的庞然大物表面上气势汹汹,背影却单薄而迷惘……

“半青不熟”的多元化

一场波澜壮阔的3C宏图在夏新就此拉开。

夏新的身影开始在通信(手机、小灵通)、家电(液晶、背投、DVD)、IT(笔记本、MP3)三大产业线上陆续闪现。掐指一算,在夏新电子上市不到8年的时间里,其触角几乎遍及国内所有热门行业。只可惜到目前为止,能为夏新创造业绩增长的恐怕只有手机项目。

在此期间,夏新的最大动作之一是在2004年8月,其首批500台自主研发的V3笔记本电脑在厦门下线,夏新宣称两三年内要进入该领域前三甲;另一大动作则发轫于2006年3月,投资数亿元建设的、年产百万台以上的液晶电视厦门基地破土动工。

――进军完全陌生的笔记本市场,让业界充分领教了李晓忠的产业豪情。在那个拥挤不堪的电脑江湖,本土系(联想等)、日韩系(索尼等)、欧美系(Dell等)三足鼎立大势已成,试问一个没有传统优势的新手能有多大作为?

更大的争议还在于3G手机。2006年,当夏新决定抢先进军尚未正式发牌的3G手机市场时,国内厂商尚处于观望之中,虽然他们同样看好3C-前景。“然而既然是战略决策,就有可能冒风险。”李晓忠的脚步决绝而果敢。

然而两年之后,回望当初的决断,李晓忠多次提到“我们不是投入不足,而是投入过头的问题。”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作为一种,很多时候“人算不如天算”。而在国内3G市场的启动周期上,这一感叹恐怕真是源自肺腑――

2005年末,夏新便已同时推出了基于3种3G标准的手机,李晓忠也表示只要3G大门一开,夏新随时可以实现量产。可直到今天,3G仍旧只能算作一张刚刚微露希望的饼。在3G开启时间的预计上,李晓忠的确差点运气。

更重要的是,为了全力支持3G的研发,夏新占用了许多原本2.5G的研发资源,这直接影响到了市场主流产品的推出速度。“2007年春节前后,夏新有两款产品排名非常靠前,但是这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夏新似乎有些少。”

事实上,手机、液晶电视、笔记本的研发推广吞金量惊人,夏新的小盘资本根本无法支撑这种撒胡椒面式的多元产业。一位专家说,夏新要有20多亿的现金流才能搞得动多元化产业,否则就是“半青不熟”。在手机市场

陷入苦战的局面下,夏新已不可能拿出太多的资源来支撑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的发展。

于是,整个3C战略越来越像一张绷到变形的弓……

李晓忠的忧伤

过犹不及。作为一个企业领袖的最痛苦之处也在于此,他们很难永远准确地把握战略决策的尺度。因此,在涉及到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这样大问题的时候,一个积极的企业家宁肯做更多的投入,哪怕其结果未必是最佳。

夏新以前没有太多IT行业经验,对IT渠道以及供应链并不熟悉,随着戴尔、惠普以及宏等跨国公司进人低端市场,笔记本市场的利润被迅速摊薄,有的甚至仅有几百元。2006年年底,夏新被迫退出笔记本电脑的品牌市场,转向代工。

液晶电视领域的故事与笔记本领域极其类似。夏新此前没有做过CRT彩电,需要重新积累电视行业的渠道以及上游原材料采购的经验。不巧的是,2007年上半年液晶面板市场却开始持续涨价,本来夏新决定要在2007年上半年发力,但原材料价格的变化直接打乱了这一战略。也是在此时,索尼、夏普、三星等跨国巨头利用低价策略乘势阻击国内企业。

夏新在液晶电视市场也迅速陷入窘境。目前,夏新已开始逐渐从液晶电视市场撤退,只有部分卖场还能看到夏新品牌的液晶电视。

巨额的亏损已经不可遏止,止亏成了压倒一切的要务。夏新董事长苏振明说:“投资不利是夏新遇到的最大挫折,笔记本电脑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液晶电视,几乎所有国内企业都遇到了困难,没有一家做起来的。夏新对其的投资实际上导致主业不突出,这三个产品如果细分,可以说是三个不同的产业,在三个战场同时出击,压力可想而知。”

2007年12月29日夏新刊登2007年年度业绩补充预告:公司第四季度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改善,预计在前三个季度亏损的基础上,2007年度亏损额还将加大。财报称夏新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上半年巨亏3.5亿元,第三季度再度亏损1.1亿元。

那么,多元化战略真是夏新巨亏的最大导火索吗?虽然造成它目前困境的原因,还包括核心技术缺失、市场竞争无序、同业市场环境不好等,但其问题根本还在于,多元化失误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对于雄心勃勃的国内企业而言,先不要说多元化的资金链能否充分保证,单是由此而来“大企业病”便足以令人头疼:沟通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事业部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资源设置重复等,如何一一破题?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500强前10名中,也仅有CE一家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

夏新越来越像一匹难以驾驭的马。

2008年1月,冰雪肆虐大半个中国,南国厦门同样处在从未有过的寒冷之中。夏新电子公告,李晓忠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裁职务。此时,距李晓忠的总裁任期届满尚有近一年半的时间。对离职的理由,不善言辞的李晓忠只淡淡说了一句――“对亏损负责”。

壮士断臂

在夏新,你或许值得到它的大食堂看一看。数千的研发人员在12点蜂拥的场景,绝对比任何理工科大学更有荷尔蒙气息。几乎清一色的年轻面孔,眼镜男居多,掺杂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其中也不乏许多具有异域血统的专家。

你可以清晰感受到这家电子企业身上的技术活力。多年以来,李晓忠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给夏新种下了翻盘的焰火。

李晓忠的接任者卢振宇,此前并不为手机业内人士熟悉。卢曾经辗转PC行业,在长城计算机任职前,还曾担任过TCL电脑公司的副总经理、神州电脑公司总经理。如今卢振宇“空降”夏新,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夏新电子转型、重组的前兆。

当然,此次人事调整也明显体现了大股东意志。夏新电子大股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称中国电子)。中国电子通过其全资控股的中国电子产业工程公司拥有夏新电子有限公司51%的股份。

在通过换入表达了自己对夏新电子局势的强烈关注之后,中国电子似乎在有意“纠正”李晓忠的一些做法。有一种观点是,技术出身的李晓忠为夏新规划的战略,有些过于宏大了。其在研发方面过于偏重,而在公司的具体战略实施和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则有不足,加上国内企业基础薄弱,一旦研发方向未能吻合产业发展变化,就会导致很大失败。

于是2008年,初步完成多元化布局的夏新电子,开始了迅猛的“瘦身运动”。

3月26日,夏新电子公告称,其董事会和各股东正在讨论公司重大事项,由于该事项的具体方案有待进一步论证,公司股票停牌。

市场迅速将此与“长城整合夏新笔记本”的传闻联系到了一起,称夏新电子在基本剥离液晶电视业务后,其笔记本电脑业务也将被“兄弟企业”――长城电脑整合。获得中国电子资金支持的夏新电子,则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子整合旗下手机业务的大平台。

也许正是为了表明夏新坚持手机主业的初衷不会改变,在刚刚平息完换帅、转型风波之后,夏新联合展讯、酷乐了中国本土首款正版音乐手机解决方案。同时基于该解决方案的夏新MTV音乐手机,也已在2008年春节期间正式上市。

业内人士分析,夏新电子无疑仍属中国电子旗下的一块优良资产,李晓忠多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也使得其技术方面有了深厚的积累。如果中国电子能在整合夏新的整机制造和销售网络与中国电子自身上游资源方面做得更好的话,夏新电子仍有相当多的翻盘机会。

一个细节是,在宣布李晓忠辞职、卢振宇接任的公告当中,夏新电子同时宣布,卢振宇已经提名由李晓忠出任夏新电子总工程师。而据接近李晓忠的人士透露,李晓忠已经同意接受这一任命。

或许,在经历壮士断臂后的夏新,依旧能够凭借即将刮起的3G东风借势翻盘。只是当一切过去,那段多元化的悲歌究竟能为夏新沉淀出多大的警示价值?

上一篇:谁是天价石油的幕后推手? 下一篇:中国“纳斯达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