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中治安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10-20 01:52:25

派出所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中治安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派出所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中治安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治安调解是基层派出所对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依法进行调解的一项基本执法活动,是基层派出所推进矛盾化解、打造“平安辖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着力点。从____公安分局近两年的情况看,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逐年增多,已经占到全部接警案件的60%以上,且案件调处难度大、周期长,一旦处理不好,易激化矛盾、引发。因此,作为派出所民警做好治安调解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必须把治安纠纷案件的调处工作作为一门基本功,练好、练实、练过硬。

一、正视治安调解的功效

妥善处理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必须坚持“先调后处、多调少处、能不处就不处”的原则,做到依法、依理、依情,也就是诫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__分局北__派出所工作实践看,此类案件90%以上都能够通过调解予以解决,因调解不成作出处罚决定或当事双方诉诸法院的还不足10%。因此,做好治安纠纷调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一起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就是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成功调处一起纠纷就等于消除了一个不和谐音符,化解了一个不和谐因素,增添了一份和谐的“旋律”。二是能够收到双重效果。调处治安纠纷既要考虑到法律效果,又要考虑社会效果,简简单单地地处理治安纠纷,往往使矛盾双方的积怨加深,而有效的调处能够使当事双方握手言和,从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三是能够从源头控制。从近两年出现的案件中分析,在治安纠纷调处过程中引发当事人的,占比近50%。因此,做好治安纠纷的调处工作,做到“矛盾不出村、案件不上交”,能够有效防止一般性矛盾纠纷激化,也是从源头防止出现的最有效措施。

二、抓住治安调解的关键

从派出所工作的实际看,民间纠纷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邻里纠纷、家务纠纷、婚姻纠纷、交通纠纷、土地产权纠纷、劳资商务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类型。对这些民间纠纷的管辖权限,有关法律法规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这些民间纠纷一旦发生,无论是否属于公安机关的职责范围,群众也是先要拨打110报警,由基层派出所派出警力进行先期处置,待明确管辖权限后再向有关部门移交。因此,做好先期处置工作至关重要,这是避免矛盾激化、妥善解决问题、依法稳妥处理的先决条件,也是最基本、最首要、最关键的工作环节。充分利用好这一先决条件,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快速出警处置。对接到的民间纠纷报警,无论是否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是否形成治安案件,都要及时派出警力进行处置,争取最佳时机,为后期开展调查调处工作打基础、创条件。二是驾驭现场局面。遇到现场聚集人多、局势混乱的情况时,处警民警要立即分开双方当事人,简要询问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同时,也要将当事人与围观群众分离,详细记录在场的围观群众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调查取证。三是实施现场带离。出警民警要对现场情况作出预判,对能够将当事人带离现场的,应尽快将其带离现场,避免因耽误时间,造成双方当事人亲友和群众的聚集围观,形成现场局面的“二次失控”。四是有效固定证据。遇有此类警情,出警民警务必要携带带有录音、录像功能的执法仪等设备,及时收集固定现场证据,掌握现场情况的客观资料,提升在纠纷调解中的“话语权”。

三、练好治安调解的“四项基本功”

治安纠纷的妥善调处看似简单,但其中有着很深的学问,是对调解民警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检验。因此,基层民警调处治安纠纷必须练就“四项基本功”。

一是练“说功”,广记博学。作为调处治安纠纷的基层民警,必须在群众中树立起自己的法律威信,只有让群众信任,民警说出的话才能让群众信服,才能调处好治安纠纷。民间纠纷,千差万别,各式各样,所涉及的法律也不仅限是公安机关常用的《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作为调处治安纠纷的基层民警,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做到言出有据、有法可依。比如说:对财产问题引发的治安纠纷,如果调处民警不明白《民法》的相关规定,就解答不了群众提出的问题;对土地问题引发的纠纷,如果民警不懂《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就不能明辩双方事非,无法主持公道。在群众面前,民警每说一次“这个我不懂”、“那个我不管”、或者“这不是我们管的事”,不仅是对我们自身威信的损害,也失去了群众对民警的信任。如果民警与群众刚一照面,没说两句话就先让群众给问住,民警还怎么往下解决,妥善调处就会成为空谈。所以,作为基层派出所民警必须本着兼收并蓄的原则,广泛地进行学习,既要学法条,又要学民俗,更要懂民情,不断拓展知识面,做一个“杂学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调处工作事半功倍。

二是练“内功”,虚怀若谷。做为调处治安纠纷的民警,要学会对当事人情绪失控的宽容,宽容绝不是软弱,更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工作“艺术”。在实际调处纠纷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群众因情绪失控,在说话上不太讲究方式方法,甚至把“无名火”撒到民警头上,无端指责,胡乱猜忌,语出伤人。这时,如果我们容不下群众的一时冲动,被情绪所左右,争只言片语之高下,就会与群众发生正面冲突,出现僵局,使得调处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因此,作为调处民警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要冷静,必须要坐得住、忍得住、稳得住,不能让当事人“乱”了我们的“阵脚”,待群众情绪平稳后再进行交谈解释,说服教育,牢牢把握住调处工作的主动权。实践证明,许多群众都是“火冒三丈”之后便主动认错,主动向民警道歉,并从内心佩服我们民警的“高姿态”, 从而有效拉近了民警与群众间的距离,为下一步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对话环境。

三要练“真功”,换位思考。在调处纠纷过程中,作为调解民警一定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把事想细了、想全了、想妥当了,绝不能因为当事人对某些问题不懂就佯装不知,甚至故意欺瞒,以图个人的短暂安静,一旦事情明了之后,当事人就会对我们产生埋怨,甚至怨恨。实践中,有些民警或出于自己工作懒惰或出于报复出气,动辄随意让当事人多次反复到派出所,从不考虑路途有多远、天气有多“糟”、农活有多忙,甚至在当事人家中有婚丧嫁娶的大事或春节、国庆等节日期间,越是当事人工作忙,越要折腾他。这样做不仅造成当事人对调解民警的不满,影响工作,甚至造成群众对整个公安机关的不满,损害公信力。因此,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家人,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家人不做两家事,将心比心,用我们付出的真情换回群众的信任。多年实践证明,有许多难缠难解的治安纠纷大都是在锅台边、炕沿上、田间地头,在当事人怀着对民警的感激之情、害怕给民警添麻烦的情况下化解的。

四要练“硬功”,善思多谋。引发纠纷的原因各不相同,当事人的脾气秉性、认知程度又是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解决纠纷不能是用一个程式、一个模子来“套用”。究竟是用“帆”还是用“桨”过河,就要看我们民警工作的“艺术”,也就是要在方式方法上突出灵活性和技巧性,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使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目的是彻底化解。例如,一个纠纷由这名民警解决,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解决完,甚至出现了,而换到另一名民警解决,仅用半天时间就解决完了,不仅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还给派出所送来锦旗表示感谢。这两名民警虽然都想把事情解决好,但由于方法问题,使得处理结果大不相同,当事人双方态度更大相径庭。在治安纠纷调处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问题不让步,处理事情要灵活”,要想使问题彻底解决,达到和谐的目标,调解民警就要心眼活、点子多,对一个问题要有多种解决办法,对一个意思要有几种表述技巧,即要考虑到法律规定,又要考虑到当事人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到解决后的社会效果。调解民警对每件纠纷都要从心里制定上策、中策和下策,做到心里有预案,轻重要权衡,“择其善者而从之”,才能将各类民间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上一篇:关于将村社区妇联组织与乡镇妇联有效结合的思... 下一篇:乡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经验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