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0 01:09:20

黑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坚决落实环保优先的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压力。但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区域开发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尚处于只针对传统项目的初级阶段,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环评公众参与,加强执法机构队伍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

[关键词]黑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062-02

一、黑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现状

自2003年9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简称《环评法》)以来,黑龙江省坚决落实环保优先的政策,对经济开发区、生态功能区等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禁止上马了很多工艺设备落后、污染环境严重的项目,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压力,但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区域开发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目前,黑龙江省正面临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多种环境问题,影响了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黑龙江省目前还处于针对传统项目的环境评价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性和准确性,使得公众对环境评价的作用认识不足。

二、黑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评价意识薄弱

在农业、林业、水利、公路、房屋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单位中,一些领导存在项目本身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大且怕麻烦的思想,认为没有必要开展环评工作,要求环评单位降低环评等级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建设单位在建设前期没有办理环境评价手续,等检查时才补办相关手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经常发生。随着高投资和高消耗项目的不断增加,高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给政府的宏观调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方环保部门执法不严使得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上马,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由于监管不力,省内很多城市的污水、废水乱排放现象非常严重,既影响了城市景观,污染了地表水,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2.环评制度尚不完善

项目“重准入、轻退出”的现象普遍,项目施工期、试运行期、运行期的环境监察、环境监理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有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随意改变工程的性质、规模、场地、选址,甚至很多项目内容与环境保护要求冲突,这些项目一旦建成就会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环保监管部门执法不严,“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严重,很多小型项目未经验收就投入试运行或者生产,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 “三同时”制度。

3.环评公众参与不足且不规范

根据《环评法》要求,只有编制报告书的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才需要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而现行的规定只是针对那些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项目,而对可能造成轻度、中度环境影响的项目则不要求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缺乏相应的监督。如果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可能会出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情况;而由主管部门召开的听证会又缺乏第三方的有效监督,公众参与的形式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很难具有公信力。现在的公众参与程度,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特定人群的利益。参与公众环评的群体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在环保认识上存在片面性,不能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关系,使调查的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从而误导环评工作。因此,目前黑龙江省公众环评参与尚流于形式,没有从分发挥知情权和参与权,难以真实反映广大公众诉求。

4.环评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黑龙江省环评队伍主要由高校、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等相关人员构成,但人员层次不高、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不够,评价的质量还不高。黑龙江省现有的环评单位很少,任务量很大,造成环评报告质量不高,经常出现技术性的错误。而省内的环保审批部门由于日常性事务较多,难以对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大大削弱了环境评价的实际作用。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应该包括几套替代方案,并对这些替代方案进行综合比较,但目前黑龙江省的环境影响评价只是涉及到预防或者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而缺乏系统的替代方案,这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公众的选择权,也难以实现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与协调,使得环境评价的内容单一,起不到环境评价应有的作用。如工程项目对环境影响超标,可以马上启用替代方案,为工程项目节省时间和成本。

环境指标和数据的频繁变化也给环评工作增加了难度。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各项环境指标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环保部门掌握的数据对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区域可利用程度有所降低,如忽略了城乡结合地区的开发强度差异,环评调查与报告使用时间不同而造成数据的变化等。

三、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责任方环保意识

目前黑龙江省环评宣传工作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很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理解不够透彻,而针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考虑得较少,办理环评手续流于形式。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公众掌握更多的环保知识,更好地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企业负责人真正意识到环境评价工作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和破坏环境对社会的危害性,增强企业的开展环保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确保信息公开透明,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公众参与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我国民主进步的体现。公众参与目前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立法的新趋势,开展环评公众参与的前提是公众需要对项目环境信息的准确掌握,否则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建立非官方、专业化、职业化的环保组织,与政府进行良性的交流,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环境评价中去。环保及其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公布政府规划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简介、环境影响程度、拟采取的预防措施等,以保证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时效性,并增进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监督建设单位公开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信息,要定期监督项目建设者向社会公开其工程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成效,让公众在了解项目信息的同时,能够提出建设性、合理性的意见。公众在获得建设相关的信息后,政府应该以公开听证会的形式让公众提出对项目规划的意见、建议和分析。为保证公众参与的效率性,相关部门要在听证会前规定时间将项目内容予以公示,以便公众了解项目,针对项目提出更为合理、科学、有效的建议。

针对《环评法》中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时间太短、范围太狭窄,时效性难以保障的问题,黑龙江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在3方面加以完善:(1)在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就应向公众公开项目信息,并允许公众以约定的形式参与并提供意见;(2)在项目试运行或投入生产、使用后,允许公众参与项目的跟踪评价,并收集公众的意见;(3)对于重新申报环保部门审批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应该二次向公众公开审批文件中与环保相关的内容。

黑龙江省政府要逐步完善公众参与的救济机制,公众参与是国家法律规定允许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当公众的知情权、建议权和决策权受到侵害时,政府应该启动较为完善的司法救济程序,司法机关要履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职责,司法救济程序要保证时效性,而且是完全免费的,行政审查的结果应该对建设单位具有法律约束力。要把公众的监督作为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各方获取必要信息的权利要得到切实的保障。

3.培养引进专门人才,加强执法机构队伍建设

要全面提高环保队伍的业务能力,通过学习和交流大力培养环评人才,提高黑龙江省的环境评价水平。要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主导作用,对环评市场给予帮助和扶持,不断提升黑龙江省环评服务水平。要在全省范围内培育一批实力突出、信誉良好的环评机构,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切实提高环保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综合实力,强化监管职能。

4.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监管队伍管理

要逐步扩大民事环境保护的范围,提高破坏环境成本,提高行政处罚标准,扩大刑事处罚范围,逐步建立起以检察院为主体的诉讼制度体系,从而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较高的违法成本可以有效地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加强对环保及其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实施行政问责制度,明确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一旦触犯法律就一律依法严办,从源头上杜绝对环境危害大的项目的审批。环保审批机关应该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向全社会公开,实现环保信息透明化,不提供模糊或者虚假的项目信息,切实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下一篇:英国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