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照绿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20 12:45:27

对日照绿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 介绍了山东省日照地区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地发展标准化生产的条件,提出了引导和促进日照绿茶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绿茶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茶;标准化生产;山东日照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19-02

山东日照市绿茶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地打造日照绿茶品牌,笔者在日照绿茶主产区――岚山区随机抽选了获得QS认证的绿茶企业30家,就日照地区日照绿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日照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格局

自1966年“南茶北引”以来,经50年的发展,现有茶园1.41万hm2,形成了涵盖北垛山、南北山、朝元山等流域的产业分布格局。已建成碧波、雪青、御青、浏园等茶叶加工销售企业80余家、茶叶合作社110余家、茶叶协会8家,茶叶研究所5家,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其中获得QS认证的茶叶企业49家、“全国十大茶叶专业合作社”1家。该地区是“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山东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干茶年产量占山东省茶叶总产量的55.65%,

1.2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雪青),山东著名商标5个(碧波、御青、圣谷山、百满、景阳青),山东名牌3个(碧波、圣谷经贸、雪青)。碧波、雪青、御青多年获“全国茶叶百强企业”。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和以市场为纽带的三产分离模式相互促进。在国内建立了500余处销售网点,销售、渠道销售、电子商务销售、旅游销售等市场营销模式初见成效。但是,日照绿茶品牌影响力尚较小,销售渠道尚单一。全地区已注册的茶叶品牌10多个,而真正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只有1个即中国驰名商标“雪青”,其带动效应也未得充分发挥;茶叶企业营销意识陈旧,创新不够,虽注重销量,但没有建立起富有特色的营销体系。

1.3 标准化生产

先后有19处茶叶基地获国家有机认证,2处基地获绿色认证,21处基地获无公害认证,6家企业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机茶叶认证面积133.3 hm2、无公害标准化茶园面积2 333.3 hm2,碧波、浏园生态茶园管理模式被山东省农业厅作为参照标准在全省推广应用。但是,总的来看,标准化生产综合基础较差,发展不均衡。茶园选址不科学,地理、土壤条件和水利设施等基础配套不完善;茶树良种化水平较低,全区无性系良种推广面积133.3 hm2,仅占总面积的 0.94%,远低于全国52%的良种率水平;茶叶质量控制意识不强,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不规范,一家一户的独立经营模式难以适应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影响了茶叶科技应用、质量提升。

2 日照绿茶标准化生产的条件

2.1 土壤

日照地区土壤分棕壤、潮土、褐土、水稻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7个土类,其中以棕壤类面积最大(表1),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呈酸性或微酸性,适宜茶树生长[1]。

2.2 气候

日照地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较适宜茶树生长。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2.1~12.6 ℃;年平均降水量845~915 mm;年日照总时数2 530 h。相对湿度年平均70%~74%;霜日60 d左右,最多可达80 d以上,最少20 d,全年无霜日平均为226 d[1]。

2.3 环境选择

日照地区大气、水质等茶树生长环境良好,可以确保茶叶质量。

日照地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见表2,可以看出,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值不超标[1]。

茶园灌溉水、茶叶加工用水水质中污染物浓度见表3。可以看出,各污染物浓度值不超标[1]。

杜绝禁用农药种类如下:一是调节剂比久。二是除草剂:除草醚、甲磺隆、绿磺隆、胺苯磺隆、五二扑。三是杀菌剂汞化合物、砷化合物、敌枯双、六氯苯、克菌丹。四是杀虫剂甲胺磷、水胺硫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基异柳磷、久效磷、地虫磷、氧化乐果、涕灭威、呋喃丹、三氯杀螨醇、灭多威、杀虫脒、氰戊菊酯、速扑杀、毒死蜱以及含上述农药成分的各种复配制剂。

3 引导和促进日照绿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快推广茶树良种

引导茶叶科研所、茶叶生产企业加快无性系良种繁育和本地茶树良种选育工作,推广中茶108、龙井43、白毫早等适生无性系茶树良种,力争至2020年良种率达到50%以上;鼓励茶叶企业、合作社和村集体合理选址,以品种改良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集中建设一批生态良好、设施配套、管理科学的生态示范茶园,提升产业水平,并带动老龄茶园良种改造[1-2]。

3.2 着力发展无公害茶园

严格农业生产资料源头控制,加强备案登记和流通渠道管理,以示范引导和技术培训为促进形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加快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建设,推行质量安全强制性认证,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茶叶“三品”认证;加快建设日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3.3 加快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

对新发展茶园,严格按照茶叶机械化生产管理的种植标准、茶树品种、基础配套等相关标准要求,科学规划茶园建设,确保新发展茶园实现机械化作业。对现有茶园,引导企业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除春季高档茶叶采用人工采摘外,推广使用大宗茶生产单人、双人采茶机械以及茶叶分级筛选机械,加快茶叶机械化生产进程。

3.4 全面强化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整合品牌资源,加强品牌营销,支持茶叶龙头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创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茶叶品牌。引导企业规范使用、维护和宣传区域品牌,加快建设日照干鲜茶叶交易中心。通过茶叶节会、推介会、研讨会及产品展销会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为茶叶品牌宣传搭建平台,推进品牌运作,提升品牌的影响力[3-4]。

4 参考文献

[1] 张新润.德宏州芒市优质绿茶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索[J].茶业通报,2015(2):73-74.

[2] 洪达科,金元养,余新祖.借标准化生产 强茶产业经济:婺源县以实施农业部GAP项目为契机打造绿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J].农业考古,2006(2):291-292.

[3] 张天英,孙正永,毕建杰,等.胶东地区"萌芽百康"绿茶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J].农技服务,2009(10):81.

[4] 王家宏,陈砚平.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助推茶园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快速发展[J].湖北农机化,2013(2):22-23.

上一篇:千阳县休闲农业发展探讨 下一篇:如何落实估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