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树干枯的气象条件分析

时间:2022-08-22 05:51:23

香樟树干枯的气象条件分析

摘要 香樟树是常绿乔木,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寿命较长。2016年4月,枣庄市香樟树出现大面积枝叶干枯,甚至有的香樟树出现死亡现象,损失较大。针对这一现象,该文从气象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香樟树;干枯;气象条件分析;山东枣庄;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1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229-01

香樟树姿态优美,形态苍劲洒脱,枝叶繁茂,浓荫遍地,是很好的景观树种,是我国二级野生保护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药用、绿化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香樟树是常绿乔木,春天是香樟的集中换叶期。每年4―5月,随着气温上升,香樟树新陈代谢也较旺盛,新芽大量长出,春季新叶长成后,老叶开始脱落,因此一年四季都绿意盎然。树龄可达成百上千年,高可达 30 m ,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荫避暑,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

樟树原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喜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不强,最适年均温度 16~17 ℃ ,最低适应温度-5 ℃,低于-7 ℃就会发生冻害[1],在长江以南城市香樟树非常普遍。但经过多年培育,再加逐渐的适应环境,已能够在黄淮地区越冬。近几年来,北方许多地方如郑州、苏北也引种了香樟树[2-3]。

枣庄的园林景区、道路两边也随处可见长势较好的香樟树。2016年4月,枣庄市各种树木先后抽枝发芽,百花次第开放,然而该地区香樟树出现大面积枝叶干枯,有的甚至出现死亡现象,损失较大。针对这一现象,根据香樟树的生长特性,本文从气象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1 枣庄常年气候条件分析

枣庄地区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上,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天干多变,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 055~2 270 h,年平均气温14.3~14.7 ℃,年均降雨量695~825 mm,空气相对湿度年均66%~72%(气候平均值采用1981―2010年),大多数年份能达到香樟树的生长要求。

2 低温冻害过程分析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2015年11月23日8:00至24日8:00全市出现雨夹雪转暴雪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5.3 mm;24日8:00至25日8:00全市出现大雪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为9.7 mm;受补充冷空气南下的影响,25日8:00至26日8:00全市又出现了小雪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2 mm(R24小时降水量2.5 mm的降雪过程为小雪;R24小时降雪量2.5~4.9 mm为中雪;R24小时降雪量5.0~9.9 mm为大雪;R24小时降雪量为≥10.0 mm为暴雪)。截至26日8:00,降雪过程结束,本次降雪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6.2 mm左右。

本次降雪天气出现前后(22―24日)同时伴有8.0~10.1 m/s( 5~6级)的东北大风,由于树上积雪较多,树枝较脆,出现树枝被压断、刮断现象。

雨雪过后,气温大幅下降,11月24―29日全市连续6 d日平均气温低于0 ℃,11月26―27日早晨的最低气温为-10.1 ℃(1981年以来历史最低气温-14.4 ℃,出现在1990年2月1日),北部山区及低洼地区局部下降到-13 ℃,30日全市日最低气温升至0 ℃以上,主干道的积雪与结冰融化,道路两旁树根处仍旧有积雪与结冰。此次持续的冰冻、积雪、大风对香樟等不耐寒植物的损害较大。

3 对策

3.1 注意适地适树栽植,绝不可盲目引进

香樟树虽然是好的景观树种,但也要因地而植, 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不尽相同,如果植物的立地条件与其生长习性相悖,生长往往不良或死亡,合理的设计,相应的植物配置,使各种不同习性的园林植物与之生长的立地环境条件相适应,减少管理上不必要的麻烦,才能减少资金投入,才能保证选用的植物正常健康的生长,形成生机盎然的园林景观。

香樟由南方引入枣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温度,近几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当地的温度虽有所升高,但天气的变化是不稳定的,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一旦遇低温年份,香樟越冬生长可能会受到影响,尤其在极端低温年份,冷冻较为严重[4]。气候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引进地与原产地在气候上存在差异,因此香樟树在该地区生长安全越冬的风险性较大。

3.2 提高风险评估意识,尽量减少损失

香樟每年的投入在500元/株左右,每年一进入冬季,需要对它采取保护措施,用稻草绳缠干,用地膜进行包扎,用胶带封口,有的树高较高,人工操作不方便,甚至有时还需采取用塑料纸包扎头部。为此,在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苗木的适应性进行风险评估,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特殊树种为辅,从而可以节约资金,并把风险降到最低[5]。

4 参考文献

[1] 刘运新.香樟树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99-200.

[2] 赵杰.浅谈香樟树在苏北地区的生长及引种注意事项[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98-99.

[3] 江秀莲,郭建民,李士会,等.香樟树种植技术[J]. 北京农业,2015(29):59-60.

[4] 袁良济,王玉娟,李娜,等.香樟在信阳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析[J]. 南方农业, 2015,9(36):69-70.

[5] 张桂林.香樟常见病防治[J].林业与生态,2013(12):34-35.

上一篇: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步入意境的策略探讨 下一篇:千阳县休闲农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