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美印军贸难有突破

时间:2022-10-20 12:00:23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美印军贸难有突破

2012年底,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向政府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列举了近10年来美印军贸的详细情况,分析了两国军贸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两国军贸关系未来走向。报告认为缺乏互信、采办程序和体制、国防补偿贸易等问题阻碍了美印军贸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难有大的突破。

报告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美印军贸关系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颇为引人瞩目。但是,过去10年间印度从美国购买的武器只占其对外军购总量的2%,其大部分武器仍从俄罗斯进口。影响美印军贸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美印军贸缺乏互信

美国担心售印装备存在安全隐患

报告写道,尽管美国近年来逐步放宽了对印防务出口限制,但先进敏感技术泄露到敌对国家的潜在风险始终是美国政府的最大顾虑。即使印度签署《通信与情报安全备忘录》、《基础交流与合作协议》和《防务技术最终用途监管协议》(见链接),美国政府也不会向其出口高度敏感的防务装备和技术。美国官员曾多次公开表示,美虽信任印度,但更担心其国防核心技术的安全问题。

印度抵制对美制装备的过度依赖

报告认为,印度对美国作为军火供应商的信誉一直心存怀疑。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曾推迟向印度达拉布尔的核反应堆提供核燃料,1998年对印度实施制裁,2009年冻结印度为其“什瓦里克”级护卫舰采购的通用电气发动机的出口许可申请,这些都引发了印度的强烈不满,加剧了印度对美国的不信任感。正是出于这种疑虑,印度曾在2011年放弃购买美国的F-16和F/A-18战机。一些印度人认为,在危机时刻,美国可能拒绝向印度出口装备零部件,从而间接限制印政府的外交决策独立性。由于担心美国在出口许可上加以限制,印度并不热衷于采购美国高度敏感的装备产品,在采购军用飞机和导弹时,更倾向于选择不会被推迟发放出口许可的产品。

存在采办程序和体制

报告认为,印美国防贸易体制极其复杂,两国对彼此的采办和出口许可程序都不熟悉,导致两国丧失了很多合作机会。

报告写道,美国一般通过“对外军事援助计划”开展政府间武器贸易,并由国防部对此类贸易进行统一指导。但该计划过于死板,不能适应印度激烈的国防采办竞标机制,其中对未经政府授权的军贸活动规定过于严格,限制了美国军工企业同印度采办官员的谈判,而其他国家的军工企业可灵活同印方开展谈判,随时更改条件,自主性强,甚至可以在本国政府审查之前对印度做出许诺。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并不占据优势。此外,印度的采办竞标机制一般奉行“价低者得”,这也使价格昂贵的美制装备更加不受青睐。

报告认为,印度的采办机制也较为复杂,如美国官员就对印度表述模糊的税收规定不甚了解。印度的采办系统倾向于为其主要装备供应商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俄罗斯、法国、以色列等国同印度长期进行军贸合作,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同印度采办官员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这些因素都能促进双方军贸关系的发展,是美国在短期内无法超越的。

美国对国防补偿贸易态度消极

国防补偿贸易指一国政府或企业在赢得国外军售订单后,将部分收入用于采购国的工业部门当作补偿的贸易,其形式通常包括联合生产、许可生产、技术转让和外国投资。

印度目前规定,如装备采购或技术转让合同价值超过30亿卢比(约合5600万美元),国外政府或企业必须将合同总价值的30%作为补偿重新投入印度,联合生产防务产品是印度最鼓励的补偿贸易形式。

报告写道,美国对补偿贸易的态度并不积极,认为补偿贸易虽然有利于促进对外军售,但也会提升国外防务商的竞争能力,削弱美小型和中小型防务转包商的相对优势,损害美国防工业基础实力。美国军工企业批评称,印度国防部门没有能力充分吸收补偿资金,政府监管力度不够,政策效率不高,对双边贸易发展制造了障碍,尤其是印度要求国外直接投资的74%投入印度本土企业,这是美国同印度开展联合生产履行补偿义务的最大障碍。而印度却并不认同上述观点,反驳称国外企业只关心如何降低履行补偿义务的成本和难度,而印度国防部更关心如何顺利完成军购项目,同时使其本国企业从对外军购中获得发展机会。(陈肖旭)

链接

影响美印军贸关系的重要协议和最终用途监管政策

美国向印度出售国防先进技术的意愿自然受印度欢迎,但部分人对此仍心存疑虑。印方的主要担忧来源于美国提倡的军事互操作性和各类技术保护协议。至今,印度仍拒绝加入美国为加强对外军事互操作性而制定的《通信与情报安全备忘录》和《基础交流与合作协议》,也没有充分配合美国执行《防务技术最终用途监管协议》。这些都限制了美对印出售先进防务技术的种类。

(1)《通信与情报安全备忘录》和《基础交流与合作协议》

《通信与情报安全备忘录》和《基础交流与合作协议》允许美国向签署国出售先进通信和制导技术,其中包括卫星导航技术、安全通信设备、同步激光制导系统以及其他美国独有的军事技术。《通信与情报安全备忘录》要求美制防务设备采购国确保其装备与美国系统保持兼容性,而《基础交流与合作协议》则要求采购国与美国开展后勤相互支持,并进行通信及相关设备的交流。美游说印度加入上述两个协议的努力在印度遭遇了巨大的阻力,部分原因就是印方官员不想与美国签署任何可能导致两国缔结军事联盟的协议。

(2)《防务技术最终用途监管协议》

《美国出口管制法》明确规定《防务出口最终用途监管协议》和《强化最终用途监管协议》适用于美国任何防务产品和服务的出口。2009年,美印签署《防务出口最终用途监管协议》。该协议给印度规定的核查反应时间远比其他国家的核查反应时间(平均45天)长,曾引起美方核查官员的不满。《强化最终用途监管协议》的核查工作主要依托美国防部的“金哨兵”计划实施,一些核查工作已经展开。

印美签署《防务出口最终用途监管协议》标志着两国军贸关系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但最终用户监管未来可能还会成为印度采购美制武器,尤其是高端武器的重要制约因素。

上一篇:美国应对空间安全威胁的措施 下一篇:波音公司尚不需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而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