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时间:2022-10-19 11:17:39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摘 要:小麦品质的优劣受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气候、土壤、栽培与管理技术等条件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在种植优质小麦时,只有运用适当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品质与产量的遗传潜力,达到品质优良、高产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春小麦;高产栽培;田间管理

1 选用优良品种

应选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千粒重大、产量水平高、抗逆性强、成熟适中,且株型紧凑,落黄较好的优良品种;选用与当地气候、栽培等条件相适应的品种;选用与生产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品种。

2 整地

栽培要求播前要有适宜的土壤墒情,墒情不足时应先造墒再起垄。如农时紧,也可播种以后再顺垄沟浇水。起垄前深松土壤20~30 cm,耙平,除去土坷垃及杂草后再起垄,以免播种时堵塞播种耧,影响播种质量。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部分复合肥。整地时,基肥的施用原则与一般的精播高产栽培方法相同,目前提倡的是肥料后移施肥技术,也就是基肥占全生育期的1/3,追肥占2/3。

3 播种

3.1播种量 28~30 kg/亩。播期偏晚或有盐碱的地块,播种量可适当大些,30~32 kg/亩。

3.2拌种 播前每100 kg种子用40 %拌种双160 g干拌均匀,堆闷4 h后即刻播种,可有效防治小麦散黑穗、腥黑穗病等的发生。

3.3播种期 开春后当机车能下地时,即可进行播种,原则上要突出“早”字,可抢墒播种,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

4 合理施肥和灌溉

4.1追肥 根据研究得出“氮肥后移”能明显提高品质的结论,春季管理宜采用2次追肥。对于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或地力一般的麦田宜在起身末期至拔节初期进行第一次追肥浇水;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或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期进行第一次追肥浇水,第一次追肥应占春季追氮肥总量的80 %~90 %,浇第2水时(孕穗挑旗期)再施春季追氮肥总量的10 %~20 %的氮肥。

4.2叶面喷肥 从开花期开始叶面喷施含尿素2 %~3 %、含磷酸二氢钾0.2 %~0.4 %的混合水溶液,每667 m2均匀喷施50 kg,间隔10 d再喷1次。但根外追肥不要晚于灌浆期,如进行过晚一是肥效不易发挥,二是易造成小麦贪青晚熟。

4.3适时合理浇水 适时适量灌水,在轻微干旱时不进行灌水有益于促进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高,并且与昼灌相比,夜灌可明显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小麦灌水次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因此,优质小麦在播前底墒充足的情况下,越冬前除土壤墒情较差时,一般不需要浇越冬水,对高水肥且属一、二类苗的地块,第一水应推迟到起身末期至拔节期浇,孕穗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此水即春二水应当充分满足,在扬花后10~15 d浇第三水,此后至收割阶段,除出现严重旱情外,不再进行浇水。乳熟至收割阶段适当控制浇水,可提高籽粒的光泽度和角质率,明显减少“黑胚”现象,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所以,从产量、品质同步优化考虑,在小麦生育后期应适当控制浇水次数。

5 田间管理

5.1苗期与分蘖期 小麦出苗至分蘖期是以生长叶片、根系、分蘖为主的时期,小麦出苗后及时疏苗,确保苗全、苗匀,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确保小麦早扎根,早分蘖,形成壮苗,增强小麦抗寒能力。对长势偏弱的小麦田,在越冬期应补施分蘖肥,可施有机肥30~45 kg/hm2或尿素75~100 kg/hm2,未施肥或施肥少的田块,春季追肥应适当提前,在返青期施尿素60~75 kg/hm2,以促进发根及分蘖。

5.2拔节期 小麦生育后期,应重施氮肥,可施尿素150~200 kg/hm2,若干旱结合灌溉施肥效果更佳,对群体较大、苗情偏旺的应适当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进行施肥,施肥量适当减少。对于生长过旺的田块,可用600 mL/hm2壮丰胺对水45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也可用多效唑或肋壮素等。

5.3后期 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可用1 %~2 %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对缺磷钾田块可加喷0.2 %~0.3 %磷酸二氢钾溶液。

5.4除草 就温度而言,麦田除草应以头水后温度稳定在10 ℃以上时为好;就作物苗情而言,宜早宜小。一般在小麦2~3片真叶、杂草2~3片叶时施用。除草剂的用量为6.9 %骠马乳油750 mL/hm2、75 %巨星干悬剂15.0~22.5 g/hm2、10 %苯黄隆可湿性粉剂225 g/hm2,以上药剂均按说明对水喷雾。选净度高、含杂草种子少的麦种,对草害重的田块实行轮作换茬,对田埂、沟边恶性杂草多的地方,定向喷施农达、克无踪等,净化麦田周围环境,土壤墒情差的,适量加大施药量。

5.5防治病虫害 在小麦拔节孕穗期,条锈病和白粉病,每亩用粉锈宁(三唑酮)25 %可湿性粉剂50 g,对水稀释后喷雾;在抽穗扬花期,蚜虫每亩用40 %乐果乳油100 g对水稀释后喷雾。

6 适时收获

小麦上部叶片发黄、麦秆节绿中黄、麦芒底绿顶黄时要抓紧收获。应单打、单收、单放,防止混杂,以确保质量。

上一篇:《爱情悠悠药草香》双生双旦“药”苦恋 下一篇: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奏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