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北马铃薯种植的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19 11:12:19

关于陕北马铃薯种植的发展研究

[摘 要] 马铃薯是陕北地区种植的重要农作物,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拟通过对陕北马铃薯栽培中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进一步推进马铃薯的种植规模,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 陕北地区 马铃薯 种植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29-01

一、马铃薯简介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属于茄科、茄属植物,中国部分地区称之为土豆、洋芋、薯仔等等。10年前,马铃薯是陕北人最主要的蔬菜品种。

马铃薯所含淀粉含量非常高且脂肪含量低,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和其他有机及无机成分相比也就是蛋白质和钙和维生素A这两种的含量稍微低些。现代社会追求的低脂均衡的膳食中马铃薯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物,搭配全脂牛奶。就能满足人类基本的维持生命和健康的要求。

马铃薯营养价值非常高,很少有什么作物或者水果能够和马铃薯相比的,马铃薯中B族维生素含量达到是苹果的4倍,维生素C的含量更是10倍于苹果,在马铃薯种含有的各种矿物质量很高,人们都说苹果的含量高,但是马铃薯中的含量是冰果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二、陕北地区马铃薯栽培面临的主要问题

马铃薯的种植不像其他作物一样复杂无比,且对水分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在陕北地区这样的干旱少雨区域最为适用。陕北地区常规的马铃薯种植方式比较单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不少覆膜种植甚至无土栽培。但与全国正常水平相比,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

陕北地区主要包括延安市及榆林市两块区域。这两个区域大部分都是山地形式,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干旱少雨,旱灾频繁,土壤肥力低下,除了小部分区域可以灌溉比较方便外,大部分种植区域都是旱地为主。

延安市包括安塞县、吴旗县、黄陵县、延长县、宜川县等13个县以及新设立的宝塔区等13个县区,全部为丘陵沟壑地貌。延安市海拔最高为1525米,市区海拔957.6米。延安市气温非常低,年平均气温仅仅9.4℃,气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只有550毫米,无霜期也只有短短的52天。

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清涧县、子洲县等11个县区。地貌以长城为界,长城以为北为风沙草滩区,约占辖区总面积的43%,以南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约占辖区总面积的57%。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耕地64.1万公顷,为陕西杂粮的主产区。

2.品种混杂退化

对于农业化水平较低的陕北地区来说,混杂、感病退化是当前马铃薯生产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以榆林市为例,榆林市目前投入生产的品种超过10个,这些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有特殊的要求,而榆林地区符合这些品种要求纯度的田块很少,据不完全统计,部分新调入的品种繁殖田,其混杂率甚至高达20%以上,因而导致了各种病害的蔓延。

3.栽培技术低下

3.1施肥水平低。陕北农民使用化肥主要以氮肥为主,一般施用碳铵375-750k克/hm2,而氮肥的利用率仅30%左右。长期使用碳铵而不采用有机肥,这样以来土壤中含有的有机肥源就远远不足以供应农作物生长的需要,甚至存在大量“卫生田”。

3.2播种较深。陕北地区沟壑纵横,在播种期干旱严重,及时播种后也可能长期得不到雨水灌溉,而人工灌溉对于陕北这样的复杂地貌来说比较困难,机械化先进灌溉设施无法深入山区,面对这样的环境,群众普遍采用深播的办法以保证出苗。虽然这样做出苗了,但是这种播种方法导致出苗期长,长势不良,极大地影响了产量。

3.3种植密度偏低。

据对相关的马铃薯密度种植实验,北方地区包括陕北地区马铃薯种植密度最合理的是4500-5000/亩,但是通过调研和不断走访统计这个区域梯田种植发现,有40%的种植密度低于2500株/亩,50%的种植密度在2500-3250株/亩,距高产栽培要求的4500-5000株/亩有较大的差距。种植密度低直接导致了产量的低下。

4.连作障碍

连作播种后,随着土壤利用度加大,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含量也会增加,马铃薯连作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此类微生物的增加。马铃薯在连作后,由于镰刀菌的大量繁殖造成了干腐病,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有害病原菌的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大大增加。连作为根系病害提供了寄主和繁殖的场所,这样土壤中有害病原菌的含量不断增加。

三、陕北地区马铃薯种植趋势

1.种植趋势

1.1马铃薯种植量会进一步增加

据统计,陕北地区的马铃薯种植量呈连年上升趋势。以榆林市为例,今年来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0万hm2以上,这个面积占到了陕西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的52%,在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也占到了的30%的高额比例。

1.2马铃薯的单产水平将有进一步的提高

虽然马铃薯种植量一直在上升,但单产水平却一直跟不上种植量的增加速度。要改变马铃薯的种植质量,还是需要采用脱毒技术等先进种植技术;采用各种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栽培新技术;采用新培育出的品种加以推广和应用。

1.3机械化生产趋势增加

陕北地区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手段是人工种植,陕北地区沟壑纵横,田间地头,山间河边都能看到拿着传统农业工具戴着白羊肚手巾干活的陕北农民,但是近年来,封山造林,植树种草的措施逐步实行,山沟中的种植面积大大下降,甚至很可能未来一段时间后山沟内不会再有农作物的种植,平原地区成为主要的种植区域,这就为机械化的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加工原料所用的马铃薯品种植量会增加

从马铃薯开始传入陕北地区以来,马铃薯都是作为食物的角色来种植的,所以基本上选种的时候都是选择产量高的薯种。随着中国工业和加工业的发展,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所用的量超过了食用的量。这些加工产业的发展带动的是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加工所需要的专用的马铃薯的需求量的加大,相应的种植业也会有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

1.5 旱地种植技术有待提高

陕北地区主要是山地形式,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干旱少雨,旱灾频繁,土壤肥力低下,除了小部分区域可以灌溉比较方便外,大部分种植区域都是旱地为主。和全国的正常施肥水平还有栽培栽培技术相比比较落后,产量又低又不稳定,因此旱地种植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

上一篇:浅谈平原地区廊道建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下一篇:对强化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