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维吾尔

时间:2022-10-19 11:06:52

土一样的维吾尔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真正的维吾尔在南疆,南疆的维吾尔在喀什与和田;喀什有维吾尔城市,和田有维吾尔乡村。在工业化进程加剧的今天,浑身披满塔克拉玛干大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给人展示的无疑是原装的本色。

在“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的沙尘漫天飞扬的天气里生活,该是怎样的辛劳啊!内地人每天早起要轻轻扫一下地,而和田人每天要花很大工夫扫沙子。男人的花帽、女人的纱巾便成了长年摘不下的“防尘装”。

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气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一年四季的大众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堡似的土馕坑里烧制而出的。大漠深处的维吾尔牧人还特别喜食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树枝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待大火熄灭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据说,吃了这种“库乃其”,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里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创意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精气更足吧。

花一样的维吾尔

维吾尔族是一个善于用美装点自己生活的民族,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将沿续至今的精湛技艺运用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精美的民族工艺展现在他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情趣和民族性格。

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去乡间的维吾尔族家中做客,首先映入眼帘的会是建筑精美且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维吾尔族庭院式民居。一般来说,庭院的屋前有回廊,回廊上雕刻着色彩艳丽的花卉或飞鸟图案,图案呈几何形有规则排列,有一种节奏与韵律美。讲究的人家,还会将每个廊柱的柱头都雕刻得十分精细,层层叠叠,令人回味。维吾尔族乡村民居的屋顶多为木制,因而在主要的会客室里,往往在屋顶也绘有精美的图案,与悬挂在四周墙壁上的手工艺品交相辉映,使客人们在受到主人热情款待的同时,也欣赏到了维吾尔族民间建筑艺术。

花一样的维吾尔姑娘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那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绽放在风沙里。维吾尔小伙子也浓眉大眼、热情俊朗、浪漫风趣。维吾尔姑娘生来就有花一样的名字——古丽,正如歌里所唱的:“叫古丽的女孩很多,我不知道哪个古丽是你。叫古丽的都是维吾尔姑娘,古丽总是和花朵生活在一起。即使狂风吹散了花园的花朵,头上那顶小花帽依然绚烂无比……”

歌一样的维吾尔

维吾尔民歌《达坂城》中有一段歌词:“你若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这首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杰作,使小镇达坂城名传四方。

维吾尔人能歌善舞,每逢节庆、喜日和余闲,都要载歌载舞。维吾尔族的歌舞驰名国内外,人们常以唱歌跳舞来表达游牧、狩猎的情景和丰收喜悦的心情。维吾尔人不但继承和发展了自己的民间舞蹈,还广泛吸收了新疆地区、中原地区和许多国家乐舞的精华。的确,维吾尔人天生就有能歌善舞的细胞,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最起劲的是,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想唱就唱。

维族人的新房一般都很大,里面的客厅和床铺特别多,一则为日后接待宾客,二则为朋友亲戚聚餐后潇洒地唱歌、跳舞。和田民间流行一句俗语:“维吾尔人能走路就能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和田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给巴郎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通过歌舞联系加强亲朋之间的感情。 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上一篇:儿童节的礼物 下一篇:吹小号的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