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10-19 10:37:03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创业教育,以及创业型人才愈来愈成为众多专家学者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焦点的这一现状,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Sophia团队介结合创业型人才应该具备的三大素质,提出了一套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宗旨、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具有良好文化氛围和品牌意识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为社会的发展输送一群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兼备的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培养;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62-03

一、引言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创业教育以来,创业型人才逐渐成为众多专家学者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实,早在1947年哈佛大学便开展了创业教育,此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各高校都先后探索并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到20世纪70年代,创业教育在美国高校更是得到了迅速普及。放眼中国,教育部1999年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首次将创业教育提到教育的高度,在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之后,创业更是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由此,培养综合能力强,团队合作意识强烈,又不乏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的创业型人才也成了各高校重点发展的目标,更是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随着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潮兴起,现代经济正悄然从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1]。作为高等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无疑肩负着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培养大批优秀的创业人才这一重大的使命。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Sophia团队依托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宗旨、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具有良好文化氛围和品牌意识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其中,团队首创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管理”的运作模式更是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二、创新实践引导——创业意识的源泉

创业人才的首要品质是创新,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无论是何种性质、何种类型,创业都是主体的一种开创性活动,在创业的过程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这便是创业的创新性特征。创新是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Sophia团队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创新实践项目的引导。从项目的研发到产品的实现,Sophia很好地引导和培养了团队成员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创新能力不是简单的复制继承,更是一种独立的创造。因而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Sophia团队制定了讲求“先上手实践、自主学习理论”的培养计划,这种新颖的培养模式也是对传统教学做出的大胆创新。培养计划包含一系列循序渐进的习题,每题的完成都能有收获和成就感。初学者可以通过包含不同知识点的题型翻阅参考资料,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加深对计算机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团队整理的特色实践课程除提高了成员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之外,更是培养了他们创业意识。Sophia的第一个创新研发项目——激光显示触摸互动便携终端(命名为REAL)便来源于此。REAL的最初创意来自6位本科2年级学生和1位研究生。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他们在Sophia人才实践课程受到了很好的训练,专业的技能和创新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故在REAL开发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也最终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得以解决。从最初的只有一个想法到REAL第一代的成型,再到其走向产业化,7位同学在Sophia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技能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创业,如何创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从创意到实现,再到产业化,这是创业意识的核心,也是Sophia自主创新研发所追求的目标。REAL只是Sophia以创新实践引导成员形成创业意识的一个范例,46寸液晶触摸互动桌面、55寸镜面显示互动触摸屏、红外夜视仪与图像设别跟踪系统、SpeakFinger失语者辅助语音系统等都是Sophia自主创新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技术的创新、思想观念的创新,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衍生了社会新的消费需求和人才需求,这便是创业活动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因。由此,专业技能高、又不乏创新意识的创业型人才便成了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在这样的现状下,Sophia结合华师学特学院、心理学院的学科优势,立项研发了SpeakFinger失语者语音辅助系统。该项目的两个项目小组,同时用不同的技术方案,设计并实现基于Google的Android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上的应用。在这个技术化的时代,一个问题往往牵涉到很多方面,一个项目的工作量也往往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团队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设立两个项目小组的方式,能够让小组的成员在获得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团队意识,以此加强成员的交流,培养组内成员的默契。

三、学科交叉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交叉学科是当今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2],也是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因为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主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需求的同时能够面向未来,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目前的科学研究领域,发展的瓶颈往往是一些根本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牵扯到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了。Sophia团队充分认识到了这个趋势,团队于2012年制定的“2012-2013年发展计划”中,学科交叉成为团队实现产业化、打造团队品牌的重要战略。

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由过去论文导向到如今正在逐步实行的问题导向,学科交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局限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才能有更多创新的想法。任何新思想,一开始都是朦胧的,甚至是不可行的,而学科交叉往往就是这些创新思想的曙光。Sophia团队的核心重点项目——“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在线服务平台”就是学科交叉的典型范例。“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在线服务平台”是Sophia根据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健康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于一套能够实时记录和分析学生每日运动量情况的软硬件系统的需求而设立的一个典型跨学科的创新项目。在合同规定时间中,硬件、服务端、数据库、安卓平台、网站、iOS六个项目小组头脑风暴,攻坚克难,这是创新能力的一次次积淀。同时,亲身体验责任、合作、团队、竞争等等这关乎个人发展、团队发展的经历更是提高和巩固了成员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Sophia团队和华东师大体育健康学院实验室的合作就好比是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学科的交叉合作则能充分利用到不同学科的专业优势,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两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思路。Sophia的交叉领域产业化之路给成员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而成员创业意识的提高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团队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Sophia团队与体健学院合作的“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在线服务平台”项目目前已经初步完成系统的开发,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必然会为成员、团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成员的创业意识与技能必能更上一层楼。

四、公司化运作——创业素质的提升

Sophia将产学研一体化作为团队发展的重大目标。团队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目前团队实行的公司化管理模式是Sophia在多次探索中寻求到的适合实验室管理发展的最新模式。该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层“网格式”管理模式,将实验室的管理、项目的实施责任落实到人,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层“网格式”的管理模式是Sophia团队为突破实验室普遍存在但缺乏管理的现状而谋求的更高标准的创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要求每一位成员在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时刻关心实验室的动态和发展,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并主导实验室的管理,让成员们不仅比同龄人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也更早一步接触公司化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管理素质,更为创业以及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在公司化管理的模式运作下,团队已具有走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基础和管理支撑。在2010年建立之始,Sophia就把多点触摸系统作为团队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在团队公司化管理的环境下,从自主研发到产品成型,从产品包装到媒体宣传,多触点人机交互平台(简称魔镜)的诞生成为Sophia产业化发展、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最好体现。魔镜的创新思想来自于多点触摸互动与镜面显示的有机结合,将商业、娱乐、教育以及信息带入触控互动领域。大气又不失典雅的外观,高端又不失娱乐的功能为魔镜增添其自身魅力的同时也打开了魔镜的产业化之路。在魔镜的产业化工程中,各项目组的学生参与了从需求分析到设计、从方案实施到原型机、从成品到以品牌走向市场的整个过程不管是在技术创新上还是合作交流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尤其是对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学生。创新是Sophia产业化源源不断的动力,Sophia的创新绝不仅仅止步于此。Sophia为更好展示魔镜的互动效果,为魔镜量身定做了Sophia挥客软件,将魔镜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地淋漓尽致。目前,魔镜已有多台订单,Sophia实验室和桂林象山景区关于魔镜的合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中。因此,Sophia团队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学生加强了创业意识,储备了创业技能,更是学生创业的孵化器和推进器。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中,创业能力这“第三本护照”[3]无疑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不可缺少的。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培养创业型人才这一关键点上具有至关重要的责任。依托创新实践平台,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宗旨,Sophia用两年多的时间,探索并形成了一整套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初具品牌影响力的Sophia团队已走向了更广阔、更具挑战与机遇的平台,必将为社会的发展输送一群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兼备的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业人才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11,(01).

[2]冯一潇.诺贝尔奖为何青睐学科交叉[J].科学时报,2010,(2).

[3]胡兆明.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J].科教导刊,2013,(03).

上一篇:虚拟实验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下一篇:矿物加工课程设计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