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也可以上得生动有趣

时间:2022-10-19 10:30:24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文教学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了解写作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等功能。这样的文章往往故事性不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大多只是让学生了解了一些科学知识,教得比较枯燥,学生也学得比较乏味。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既能理解课文内容,知晓课文的表达方法,同时又能真正被打动呢?我想以《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为例,和大家进行探讨。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形象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分别从地球的美丽与狭小、自然资源有限、人类不能移居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号召人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篇课文虽然是说明文,但却处处洋溢着作者火热的情感:为地球的现状而痛心,为地球的命运而担忧,为地球的遭遇而愤慨,为地球的前途而竭力呐喊。以上这些都需要学生理解、体会,从而真正将内心的环保意识外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本课之前,我首先对班上的学生情况进行了分析:他们大部分来自近郊的农民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知识面相对狭窄,对地球、对宇宙的感性认识较浅显。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如果授课时,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很难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自编自制多媒体课件《只有一个地球》以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随着舒缓的乐曲,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看到这样可爱美丽的地球,学生都瞪大了眼睛。学生是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景图,同时被美丽的景色和背景音乐深深吸引,他们认真地倾听着、仔细地观察着,继而动情地抒发着对地球的热爱,在饶有趣味的氛围中,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二、注重朗读训练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学习语文就要“动情诵读,静心默读”。虽然说明文简洁通俗,但作为一篇文章,哪怕叙述再客观,文字再严谨科学,也不可能不包含作者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力求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与课文对话。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地球的美丽,除运用课件外,我还借助各种形式的读。我先让学生默读,找出能够体现地球之美的句子。再让学生自由练读,把地球之美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配上音乐和画面,让小组比赛读。就这样,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地球的美也在朗读中一一展现。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学生朗读说明文时,除注入情感外,还要在读中体现出作者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如:“……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在这句话中,“但是”之前为一个层次,可以用较平直的语调。“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对后面内容的重视,“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又有多少人”稍加强调,使人们认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是极少数的人。学生在这样层层推进的朗读指导下,体会到了作者行文的严谨美。

三、巧释说明方法

语文课标要求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教说明文时,教师往往只是进行理性的讲解,没有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理解和领悟。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就避免以前的做法,淡化对说明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对文章语言深入理解,多谈感悟。

如在教学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自由交流。我随机出示句子:“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和齐读。接着,我引导学生谈对这两句话的感受。学生稍加思索后便发言:“我觉得地球很小,在这句话中,有个数字说明了地球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在浩瀚的宇宙中,作为一个星球,它就像一个小弟弟。”学生在谈感受时把重点落在了六千三百多千米上,于是,我赶紧接着话题说:“对呀,课文告诉我们地球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这样一个数据,同其他星球比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了地球很小。”另外一名学生接着发言:“在这一段话中,把地球比做了大海中的一只小船,让我感觉到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是多么渺小啊!”我接着引导:“是啊!作者在表现地球的渺小时,用上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这些都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用上它们可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地球的渺小。”这样教说明文,虽然没有教师刻意地讲解说明,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已深入学生心中。

(责 编 流 水)

上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漫谈 下一篇:感悟语文教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