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大学生创业教育

时间:2022-10-19 10:12:48

略论大学生创业教育

摘 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需创业教育的普及与提高。自主创业、科技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发展趋势。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具有突出的作用和意义,这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社会发展;创业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3-0115-02

收稿日期:[HTSS]2006-09-20

作者简介:李敏义(195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从事思想教育教学与研究。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一种经济的理念,更是一种社会的理念,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整个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时代的发展呼唤着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潜质、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莘莘学子汇入到这一发展的大潮中。当今,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科技创业已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这就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应对的课题――创业教育。

现在,无论是从社会还是从高校来讲,都已认识到了创业对于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也对创业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并且创业教育和创新精神也正在受到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一、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系统性还远远不够,可以说只是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虽然,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院校与专家不在少数,但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因此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还只是少数。到现在为止,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各高校自主探索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4月。在这一阶段中许多高校都作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比如,清华大学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与实践,形成了创业教育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拓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为目的,充分发挥大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特色。复旦大学则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获得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对有志创业的学生还提供专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开设了“创业教育课”,武汉大学则通过实施“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业人才。

第二阶段是创业教育得到教育部的重视后,教育部开始了创业教育试点阶段。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4年全国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珠海召开。会议提出以“合作、共享、发展”的精神来推动国内的创业教育,旨在为培养新型企业家、推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以及推进高校走向实践提供思路与理论支持。会议主要围绕创业教育展开,包括创业教育基础理论、创业教育实验的探讨、大学创业训练教育实例介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研讨以及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而展开,从而使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试点院校分别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创业教育的开展进行实践性探索。这种探索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进行创业教育,如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开设了“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创业教育课程。第二种类型是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其代表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校有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探讨的教师与专门的机构――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同时还设立了300万元的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第三种为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业(创办公司)提供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其代表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校以“三个基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和三个转变(专才向通才转变、教学向教育转变、传授向学习转变)为指导思想,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总体而言,创业教育在中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时至今日,创业教育在大部分高校中还处在边缘化状态,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不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创业教育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创业教育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生事物与新的教育手段,它的存在是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为前提,并以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以提高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创业教育则以提高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与发展全民的“首创精神”,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从教育所体现的作用与职能来看,创业教育应该是高等教育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和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等教育不完善之处,它的着眼点在于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促进,而高等教育则更注重提高被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创业教育要想真正发挥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样也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持,因为面向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进行的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在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教育对象,并且创业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创业者所拥有的高等教育背景与知识。

所以创业教育的发展会和高等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高等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实践、应用与发展。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但必须相互支持与促进。通过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尝试,也会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方法与理论的指引,并有可能进一步挖掘出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支持点的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创业教育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会促使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不被重视的具有创业潜能的学生或社会劳动者去进行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如果能在全社会形成这样一种氛围,则一定会有助于大批创业企业家的涌现。一个企业家的产生为社会所带来的价值可能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社会就业岗位的产生,而一批企业家的产生则必定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强大的动力。因此,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降低社会失业率,促使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提高高等院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与此同时,创业企业的发展还可以起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两个转变”实现的作用,并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创业群体。这个群体的形成将有助于中国企业的健康成长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因此,发展创业教育将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创业教育既要注重理论更要注重实践

创业教育鼓励真正具有优秀企业家潜能的社会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企业家。因此它是一种既注重理论更注重实践的教育,它的主旨是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与培训手段,使被教育者具有创业意识与创业基本技能,并通过不断的教育与实践促使许多拥有企业家潜能的社会劳动者被激发出创业的激情,最终成长为优秀的企业家。因此,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通过对广大社会劳动者的教育,来产生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进一步起到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目标。

创业理论是创业之根本,是创业实践的基础。主要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的培育、创业素质的培训、创业能力的锻炼等,同时对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财会知识、风险防范等一系列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在他们身上埋下创业的种子、形成创业意识,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炼,时机成熟,就会成为创业的开拓者、实践者。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社会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必须不断地使自己社会化,社会实践正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知行合一,使大学生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逐步转化为观察、处理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确定创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使他们的理论知识、行为准则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形成正确的创业观。

其次,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创业目标。能力不像知识那样,依靠外来的灌输或者借助工具储存就可以获得,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感官把客观事物或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并通过大脑加工,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大学生的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磨炼和提高的。

第三,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业精神,历练创业意志。今天,许多人不能成才主要是因为意志品质不到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大都来自书本杂志、报纸、电视,一些人只看到创业成功的喜悦,没看到创业的艰辛,对创业的艰苦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加之学校生活环境比较平静、正规,生活较少有逆境和复杂的情境体验。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接触各种复杂情况,在遇到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磨炼自己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为今后自主创业做好准备。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形成开创型个性,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培养和形成创业基本素质,把今天的学业与明天的择业、创业结合起来,实现创业教育目标,这就是创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责任编辑:吕增富〕

上一篇:试论高校就业率考核的利弊及对策 下一篇:论高职信息技术双语教学教师角色转换与重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