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教学中的题诗艺术探究

时间:2022-10-19 09:42:17

中国画教学中的题诗艺术探究

【摘 要】诗与画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是多方面的,即可丰富绘画意境的抒情性,也有增强画家主观感情的表现性,既有助于打破绘画空间的局限性,又有助于活跃画家笔下物象的生命力,既可增加绘画的文学气息,又可推动绘画的艺术批评。

【关键词】民族风格;审美作用;借景抒情;以意造境;艺术批评

一、题诗的起源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是我国古代文人的文学化,诗化的鲜明特征。古代的画家凡是“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这是我国画史上的一个特有想象。

在中国画上的题字,远在公元前51年的西汉时代就有。据《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宣帝甘露3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上贺、萧望之、苏武,凡11人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就是依照上述11人的形象画成后,再在每一画像上题写姓名及官爵以赞扬诸功臣。但是这些记载只是说明早期在画上开始出现题字,诗学的发达直到唐代才开始兴盛,那是许多官僚文士成为诗画大家。王维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不仅能诗善画,而且把诗与画通过创作给以融合。宋代苏轼非常赞赏王维的诗,他在题王维的《蓝关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明当时已经将诗与画连在一起了。

二、题诗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是多方面的

既可丰富绘画意境的抒情性,也有增强画家主观感情的表现性,既有助于打破绘画空间的局限性,又有助于活跃画家笔下物象的生命力,既可增加绘画的文学气息,又可推动绘画的艺术批评,现在我们从它的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来论述。

1.因境生意,借景抒情

通常是指画家借题发挥自己的真实情感,他们或抒发心中抱负及自己的愿望,或引古喻今,或婉转托讽,嬉笑怒骂,不是无病,字里行间都有一个真我,呼之欲出,使人读画又能读诗,如见其人。这些说明题画诗在绘画中,能增强画家主观感情的表现性。画家通过画中意境和物象的寓意,以及笔墨线条,浓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思想感情,这种反映和表现,特别在山水,花鸟作品中,作品的深层意旨往往是不明朗的,而且也是难以表现的,它的画外音,“言” 外意,如果通过题画诗的补充,就如画龙点睛,柳暗花明。那么画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便会进一步深化和明朗起来。画家以题画诗补充其在绘画中主观感情的表现性。如果没有形象的诗,感情的倾诉便显得贫乏,当然也就缺少感人的力量。

2.以意造境

意境是现代文学艺术中经常接触的美学概念,它最早出现于诗歌理论中。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格”,提出了意境,物镜,景境三境说,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明代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 。进一步明确使用了意境这一概念。“意境”这一概念出现虽早,但形成广泛的影响,却是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作了系统论述以后的事。“境”是生活景象,“意”是艺术虚构,意境是画家主观情趣和客观形象的有机统一,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把握和渗透。二者“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题画诗在绘画中,和绘画的意境是相承相融的,画中一旦题了诗,绘画的情和境与诗的情和境,便统一于此画总的意境之中。

3.题画艺术的艺术批评

绘画艺术批评对提高和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力。这类题画诗大致可分为三类:

(1)对自我艺术的批评,如程正揆《题画》诗云:铁杆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临风自许同倪瓒,入骨谁评到董源。作者在题画诗中,指出自己作品力简意繁的特点,并品评自己的艺术成就与元代倪瓒不相上下,同时指出这是从董源艺术中汲取养料的结果。

(2)同时代画家之间对艺术的相互批评,在同时代画家之间,通过题画诗相互进行艺术批评,一般来说他们大多互为师友,对彼此之间的艺术特点较为熟悉和了解,因此在批评作品时,也多入木三分,一语中的。

(3)对前人绘画艺术的批评,指后世画家在前人绘画作品上题诗,或者对前人的绘画艺术成就进行品评,或对师承关系进行论述,或者对历史上画家表示倾慕之情,内容极为丰富,如李葆恂题唐棣《江山无尽图》诗云:子华老笔气清苍,无尽江山入混茫;曾向欧波窥画决,毫端截取郭河阳。唐棣是元代著名的山水、人物画家,诗中评论唐棣用笔“淸苍”,并指出唐棣曾师法赵孟,从赵孟艺术中窥到了绘画的奥妙,同时又从宋代山水画大家郭熙的艺术里汲取了养料,因此,他的这幅山水作品具有混茫的韵律。此诗既论述了唐棣山水画的渊源,又肯定了唐棣山水画艺术的成就。

三、题诗艺术的形式

题诗在形式上可以引用古人律诗或绝句全首,或只选其中一两句,词可以自作,也可以是古人的,但一定要与画意一致。这是古为今用,人为我用的做法,引用的好,非常贴切,自然也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但是,画上题诗主要是指画家自己做的,诗画出于一手,一气呵成,直写胸中丘壑和真情实感。中国古代诗歌极多名篇名句,它是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材依据或题画的绝妙好词。

四、题诗跟不题诗的区别

学画中的诗文词句,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其一句好诗,亦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修养。一句好句,可以把主题画龙点睛,如果不题诗,观画者对于画中的情感就不能清晰的读懂,只能靠自己的感官来评论自己对此画的影响,不能做更深一步的了解。所以题诗在画面中是可以起到补充作用的。绘画作为空间平面造型艺术,它所表现的物象是可视的,它可以使生活当中某一瞬间的动态美成为永恒的静态美,这是绘画的特点,也是绘画的局限所在。而诗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纵横驰骋,容量比画大的多了。如果不题诗,那么我们对于任何的事情一无所知,包括时间和地点。有些画面如果不题诗,就觉得平常。

题诗的内容极其丰富,可以说对中国画家的生活,思想和艺术活动,几乎无所不包,而这些诗文一经题在绘画中,又与绘画结为一个完美的整体,题诗也能给绘画的主题和意境带来无限的生机,同时也说明画家将自己的心情完全融入画的意境中。

总而言之,诗是语言的艺术,不受时空的局限,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一吟即就。而画是造型和空间艺术,若融合两者集中表达一个内容,会相得益彰格外完整,不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可以收到诗外有诗,画外有画的艺术效果。书画同源,诗画相通而相互促进,诗和画又通过书而结合,在一幅画上一有题咏,便使诗、书、画的造诣同时体现于作品上。

参考文献:

[1]郭玫宗.《中国画艺术赏析》.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2]沈树华.《中国画题款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上一篇:基于田径体能训练的研究 下一篇:化学方程式的合并运算应用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