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在鼻骨骨折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19 08:56:26

鼻内镜在鼻骨骨折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闭合性鼻骨骨折患者,在仰卧位下行鼻内镜检查,直视下行鼻骨塌陷处的局部浸润麻醉、鼻骨复位。结果:内镜下40例均可观察到鼻骨向后移位及3例伴有鼻中隔骨折,局部麻醉效果好,直视下准确将复位器置鼻骨塌陷处,并同时处理伴发鼻中隔骨折。结论: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具有能对鼻骨骨折情况作全面评价,麻醉效果好,准确复位,鼻腔损伤小等优点。

【关键词】鼻内镜;鼻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9-1283-02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我科2004年5月始采用鼻内镜下行鼻骨骨折复位术40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0例均诊断为外伤性闭合性鼻骨骨折,其中男33例,女7例;年龄13~42岁,平均22.5岁。检查:外鼻肿胀,部分有擦伤痕迹,鼻梁上段塌陷和偏斜。鼻骨X线摄片或CT扫描示单侧鼻骨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8例。患者均在外鼻肿胀消退、伤后1O天内进行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用浸有1%的卡因加0.1%肾上腺素混匀液的麻呋棉片麻醉、收缩鼻腔黏膜3次,30度或70度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全貌,剥离子触诊鼻中隔,了解有无骨折情况。用l%利多卡因在鼻骨、鼻腔内的塌陷处黏膜下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或筛前神经周围浸润麻醉。然后在鼻内镜直视下将复位器准确置于鼻骨塌陷处进行复位。如止血后无继续出血者或无鼻骨自行塌陷和鼻中隔骨折者,鼻腔可不予以填塞;反之,在鼻骨塌陷处用凡士林纱条填塞。而对于伴有鼻中隔骨折者,复位后可在鼻腔两侧用小块膨胀海绵填塞固定。

2 结果

40例患者可清楚观察到鼻骨向鼻腔塌陷情况及复位后的变化,发现3例伴有鼻中隔骨折。行鼻骨塌陷处黏膜下或筛前神经周围浸润麻醉后,患者疼痛减轻或不明显,能配合手术操作。所置的鼻骨复位器位置准确,复位效果满意,同时对鼻黏膜损伤小。40例均准确复位,其中22例未作鼻腔填塞。

3 讨论

外鼻形似一基底向下的三棱锥体,突出于面中部如拱桥,鼻骨似拱顶石,上颌骨额突如锲形拱石位于其外,梨状孔缘似拱墩,双侧上颌骨似桥墩,共同组成外鼻上部的骨性桥。鼻是面部结构中最突出者,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比面部其他部位更易引起明显的损伤[1],因此,鼻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面部骨折。鼻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摄片的结果,如果X线摄片显示不清或鼻骨骨折合并有其他颌面骨和颅底骨的骨折,可进行CT扫描,CT扫描能较清楚地显示骨折部位及受损情况以指导治疗。Ashoor[2]对鼻骨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3O%的患者X线平片结果为阴性。常规前鼻镜检查,由于受到视野的限制,难以窥清鼻腔全貌,不易观察到鼻骨向后塌陷的情况。因此有学者认为[3]应将鼻内镜引入到鼻外伤、鼻骨骨折的诊断中。

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与传统的鼻骨复位术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有助于及时发现伴有的鼻中隔骨折。由于鼻内镜清晰的视野,并在术中配合鼻中隔剥离子触诊,可以发现伴有的鼻中隔骨折和鼻中隔的小血肿,本组发现3例伴有鼻中隔骨折,同期复位,避免了以后再行鼻中隔矫正术,减少发生鼻畸形和鼻中隔并发症的危险。(2)麻醉定位准确,有利于手术的操作。支配鼻腔顶前段的感觉神经主要为筛前神经,可在鼻内镜下准确地进行筛前神经周围浸润麻醉或鼻骨在鼻腔内的塌陷处黏膜下进行浸润麻醉。(3)术中复位准确,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在传统的鼻骨复位术时,要求将复位器置于鼻骨塌陷处,其尖端一般不超过内眦,但由于在前鼻镜检查时受视角的局限,有时不能准确地完成,而在鼻内镜直视下能将复位器准确置于鼻骨塌陷处进行复位。(4)对周围的黏膜组织损伤小。由于鼻内镜清晰的视野,能在直视下将复位器准确置于鼻骨塌陷处并进行复位,克服了传统的鼻骨复位术对周围鼻腔黏膜组织反复、过度损伤的缺点。(5)患者痛苦小,容易配合手术操作。由于麻醉定位准确,且可在鼻内镜直视下将膨胀海绵或小块凡士林纱条直接压迫出血部位,既可止血和起支撑作用,又不影响鼻腔的通气,与单纯在表麻下进行复位相比,患者无明显疼痛,有利于患者术中配合操作。本组40例中有22例复位后未行鼻腔填塞。此外,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是在仰卧位下进行,肩下垫枕,此时鼻咽部处于低位,在复位的同时应用吸引器,避免了血液流到口咽部,患者不会因吐血而带来的不适和恐惧,而可以安静地配合手术操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妊娠晚期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临床... 下一篇:腹腔镜下小儿肾切除术的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