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种方法分劈地高辛片的效果比较

时间:2022-09-24 06:28:48

用三种方法分劈地高辛片的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选择合适的地高辛片的分劈方法。方法:分别选择刀片分劈、剪刀分劈、双手对掰3种方法对地高辛片进行对半分劈,对各组的分劈片重量及损耗量差异进行分析,并采用USP剂量单位一致性测定方法对分劈片重进行测试,并对各分劈方法的适应性进行考察。结果:3种分劈片平均重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剪刀分劈法导致的损耗量较大,3种分劈片重量均未通过USP剂量单位一致性测定,双手对掰法的适应性较好。结论:3种方法中,双手对掰法更适合于地高辛片的分劈。

【关键词】地高辛片;分劈;重量差异;损耗量;比较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9-1277-02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地高辛是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心衰药物,其片剂规格仅有0.25 mg一种,临床经常采用对半分劈的方法来调整地高辛的剂量。由于地高辛治疗指数低,对剂量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因而相应地对分劈的质量要求也较高,目前,常用的药片分劈方法主要有刀片分劈、剪刀分劈、双手对掰3种,通过实验对3种方法分劈地高辛片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和评价,以选择合适的地高辛片分劈方法。

1 仪器与药品

HR-120型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日本A&D公司),单面刀片(市售),不锈钢剪刀(市售)。地高辛片(上海医药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规格0.25 mg,圆形,批号20060113)。

2 方法

2.1 通过预试验对3种分劈方法的具体操作进行了确定:刀片分劈(A法):将药片放于防滑水平面上,将单面刀片垂直放于药片表面,沿直径向下切,使药片分劈成两半;剪刀分劈(B法):以左手拇指与食指固定药片,将剪刀沿药片直径方向垂直剪下,使药片分劈成两半;双手对掰(C法):将药片置于透明口服胶袋中,双手拇指和食指隔袋固定药片,两拇指指甲顶于药片中心,两侧拇指食指各握一侧药片向内掰,使药片分成两半。

2.2 分别采用A、B、C三种方法对同一批地高辛片进行对半分劈处理,每种方法各处理10片。具体操作为:取地高辛片,称重,将片重除以2得出其半片的理论重量(Wm),将药片分劈,称取各分劈片重量(Wh),以整片重量减去两个半片重量得出损耗量(Wd),共得到三组Wm、Wh和Wd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分析软件分别对Wh、Wd的3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计算各组Wh的平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RSD),并统计各组的Wh偏离Wm平均值超过15%的分劈片数量。

2.3 在实际分劈过程中,对3种分劈方法的适应情况进行定性考察,主要评价操作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3 结果

3.1 方差分析结果:3组分劈片的片重Wh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且方差齐,但损耗量W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B法所得分劈片的损耗量明显高于A法和C法,而A法和C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3.2 根据《美国药典》第24版(USP24)中剂量单位一致性测试要求,各分劈片的重量偏离应在标称重量的15%范围内,并且分劈片重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6%,表1显示,三种分劈方法都未通过剂量一致性测试,但方法C最接近于要求,仅RSD略大。

3.3 对分劈操作方法的适应性进行考察,刀片分劈法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在于药片无法固定于平面,刀片的垂直下切要求较高,容易出现斜切,故操作的稳定性较差,影响分劈效果,导致RSD偏大;剪刀分劈法稳定性较好,但容易导致碎片,尤其是在分劈经过吸潮后的地高辛片时;双手对掰法稳定性好,操作简便,不易产生碎片,隔袋操作可减少污染,较适合于地高辛片的分劈。

4 讨论

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采用分劈药片的方法来调整剂量问题较多,主要是剂量准确性存在较大误差。Rosengberg等收集了22种由药房发出的处方药共560个分劈半片,经分析发现,通过药片分劈导致了难以接受的高比率重量变异[1];杨绮华等及楼英彪分别于病区药房收集了已分劈的半片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同Rosengberg等相同,我们认为药片分劈仅适合于低毒、剂量-反应效应曲线相对平坦的药物,而不宜作为一种普遍做法[2,3]。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分劈试验结果也不令人满意,Teng等测试了11种药片等量分劈的可能性,采用了刀片分劈和手掰两种方法,结果大多数没有通过USP一致性测试[4];丁英儿等按照中国药典的标准对5种掰分药片的重量差异进行考察,结果全部不合格[5]。本文地高辛片分劈试验结果也反映出分劈片重量差异较大,但不同的分劈方法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保证准确性及方法的稳定性、重复性方面,3种方法表现不一,综合多方面因素,双手对掰更适合于地高辛片的分劈。

现阶段,将所有规格的药片都生产出来是不现实的,因此,药片分劈仍是临床调整药物剂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小儿和老人的剂量调整,我们认为,对药片分劈所致的重量变异应当积极面对,努力解决,而不应回避。由于分劈不可避免,药片分劈操作的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国内外研究资料中对分劈操作方法即其控制都未作强调,有的根本就未提及采用了何种方法,由此而导致分劈片较大的重量差异是可以理解的。在地高辛片的分劈试验中,我们发现影响分劈操作的因素非常多,许多操作环节的控制不够稳定。同时采用了统计学分析和剂量单位一致性测试两种方法处理分析数据,并考察了三种分劈方法的适应性,结果较为全面可靠。在采用USP 24的方法进行剂量单位一致性测试中,Teng和杨绮华等都放宽了测试要求,允许有1个分劈片的Wh偏离Wm均值超过15%,且RSD不超过10%即可,按照该要求,则B、C两法都可通过测试,但由于地高辛治疗指数较小,对剂量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故仍采用了原测试方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血糖水平对进展性卒中的影响 下一篇: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