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电子政务教学的创新

时间:2022-10-19 08:55:00

公共管理类电子政务教学的创新

1实验环节的培养目标设定

1.1形成公共管理实践的基本认识

大多数高校在开设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时,都将电子政务等相关课程纳入其中,而且随着电子政务教学内容的逐渐成熟,部分教学单位以集中式或者分散化形式建设公共管理类实验室,而电子政务相关实验课程构成了实验课程的关键环节。虽然大量的实验软件和实验仪器设备投入到相关实验室中,但是关于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改成果仍较为有限,这就需要不断探索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环节设计或实验课程安排等内容。

1.2具备胜任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

电子政务实验课程是一门新兴科目,“综合了公共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众多理论、技术、方法、工具”。特别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以计算机课程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实验环节设计已经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政府信息化速度。同样,办公自动化也只能作为公务员考聘过程中的基本素质。那么,该如何培养文理兼招的公共管理专业学生,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子政务办公环境呢?这就需要通过重新设计电子政务实验环节,模拟政府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实际环节,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业务流程管理和绩效改进的实际情况。

2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角色定位

2.1教学环节的定位不同

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注重从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出发,由相关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导向实现公共部门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由技术操作向协同治理过渡的过程中,学习使用相关信息通信技术本应该成为一项入门工具,即在事先设置好的技术平台之上实现政务信息传输、辅助决策支持、确保有效执行和调动广泛监督。然而,电子政务相关课程在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信息通信技术的相关应用基础较为有限。于是,部分学科归属不明确的实验教学环节,主要定位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或相关通讯平台的开发和调试。

2.2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当

教学内容通常是通过教材所反映出来的。从已公开出版的电子政务实验教材比较发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差异性非常大。部分教材将政府办公自动化领域的公文流转和电子文档处理列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了电子政务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部分教材将浏览政府网站和查阅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作为实验内容,忽视了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和电子政务的后台功能实现;还有部分教材和理论教学一一对应,将理论授课的内容作为实验环节,其实验环节的具体操作和教学互动将成为实验环节开展的难点。不同的电子政务实验教材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安排也不同,最终将会影响到相关人才的培养质量。

2.3教学平台的不确定性

电子政务建设注重统一思想、统一平台、协同分工、整合共享。当然,我国电子政务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分散模式下的重复建设、信息鸿沟的不断扩大、成本效益分析不佳等现象。但是,这些现象不应该再出现于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环节中,这将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未来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的效果。国内的电子政务实验象,似乎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的“重硬轻软”、“重应用系统,轻信息资源”等问题的再现,不利于实验教学效果。

3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原则

3.1实验性与实践性的平衡

依托于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电子政务的实验教学环节应注重平衡实验性和实践性。尤其重要的是,掌握好课程教学中技术操作和流程管理教学内容的比例关系,教学目标不能单一设定为如何更好地掌握技术,还要以相应的就业需求和公务员考聘的相关要求作为实验课程的教学依据;作为实验环节,电子政务实验性则强调对电子政务原理的理解和阐释,学生应具备应对不同平台之上的涉众系统的综合素养。实验性是以理论为导向的,实践性则是以实际为导向的。强调两者平衡就是在实验环节设计上强化实验性,要将技术的运用嵌入不同情境的涉众系统之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知识。

3.2跨学科与专业化的协调

“以电子为手段,以政务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研究,不仅明确了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方向,也将电子政务在跨学科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明确规划。电子政务教育教学还要强调专业化,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和电子政务教育教学必须要突出问题意识,如何面对公共领域的管理问题,如何形成对公共问题的方法论,科学且合理地管理决策和任务执行。如此才能为未来的工作岗位和科研岗位输送越来越多的人才。跨学科的实验基础构成了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基础,专业化的实验内容支撑了整个实验教学的课程。协调跨学科和专业化属性,就是强调实验教学的博专结合、文理渗透。

3.3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环节设计

除了上述电子政务实践应以公共领域的管理问题为导向之外,电子政务实验教学设计也要注意以教学问题为导向。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迅速,但现有管理学科和相关学科理论如何交叉融合,仍未能形成定论,这就要求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内容能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出管理问题的深刻性、教学问题的专业性。为了强化电子政务实践教学的专业性,相关教学内容需要重新梳理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不断突出实验环节和理论授课环节的相辅相成关系。强调实验环节以拟解决的教学问题为导向,就是要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强调重要问题。以教学问题为导向的实验环节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在理论教学中的困惑,同时也能增加学生主动思考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

4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环节的实现路径

4.1系统整合电子政务理论授课的知识点

电子政务依托于相关信息通信技术平台,所以理论授课应注重从技术平台的输入、结构、输出、效果四个方面组织教学内容。举例来说,通常电子政务教学都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和社会变革、电子政务和政府管理创新等问题的关系,这些问题既是强调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的重要性,也是要反映出电子政务系统功能的设计依据。相关内容虽然和计算机操作无直接关系,但却是学生形成电子政务课程整体认识的关键环节。因此,相应部分应尽可能设计相关的案例研究和国内外相关政府网站的比较分析,以此突出教学重点及强化学生的直观认识。

4.2依据业务流程重新设计实验环节

依据业务流程重新设计实验环节,注重强调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从入口到办结的全过程。不同于以行政职能为依据设计实验环节,业务流程需要整合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和权力影响力,依据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相关教学设计,实现实验教学任务。以行政审批为例,通常访问政府网站的用户可能是检索相应公共信息,这时政务信息公开系统设计就不能以树状目录形式公开政府信息,而应该在网站设计搜索引擎或增加依申请公开系统。学生主要学会如何设定岗位,描述岗位职责,在技术系统中为岗位职能授权,相关业务适用的制度规章,办事的相关资料和依据等内容。实验课程教师主要以用户身份、监督部门、领导督办等角色,考查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

4.3已解决问题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电子政务实验教学质量需要通过衡量有否能力重新认识管理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作为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实验课程的效果既要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授课中的知识点,也要能结合业务流程的实际运转情况,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这就需要在实验环节中,增加案例教学和技术操作的结合内容,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情景教学,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通过教师的岗位设计、角色扮演、绩效评价等环节,增加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对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问题的深入思考。

作者: 马永驰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上一篇:探求公共管理专业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下一篇: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体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