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原地转了一圈儿等

时间:2022-10-19 08:26:21

我和儿子已经半年不说话了。

我们住在同一屋檐下。

儿子休学呆在天津的家中马上就满一年了。本来他是应该在武汉读大三的。

为什么休学?他不想学呗。

父子之间为什么不说话?这说起来可就长啦。

高二选文科还是理科时,他说自己喜欢理科,说文科班连支篮球队都组织不起来――据说这还是天津一些学校里的时尚。高考报志愿时,也是他自己选的专业。有时候我忍不住在想:如果这世上有后悔药的话,儿子在高中分班时可能会战胜虚心选择文科,因为骨子里他显然更适合从文。可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眼睁睁的,儿子不得不只身在武汉,不得不研习其实他压根儿就不喜欢的工科的机电专业。他得为自己当初的决策买单。

可他并不是一个能够为自己的决策负责的孩子,至少目前还不是。况且他又那么贪玩,还迷上了该死的网络游戏,所有这些因缘叠加在一起,您可以想象得出我儿子的大学生活会是什么样儿:天高皇帝远,他终于摆脱了爹妈的掌控,又设法挣脱掉学校的管束,去校外租房,旷课,打游戏。然后是多门功课不及格。

我们父子俩都不会忘记那一天。居然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他的辅导员当着我的面问我儿子:你是知耻后勇迎头赶上,还是留级、休学乃至退学?儿子有点儿懵了,一抹愁云闪过他的双眸,为什么人生的选择总是如此惨烈呢?一番痛定思痛,他决定,休学一年。

我这个当家长的,又一次依了儿子。唉,不依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总不能替他拿学分吧。儿子已经长大了,威逼利诱坑蒙拐骗说服教育那一套都不灵了,他说出的道道儿比你还多。说实在的,儿子这一次的选择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我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他是个主意很大、心气儿很高的孩子,从不轻易言输,倒不是意志顽强,恰恰相反,他善于运用精神胜利法,他会告诉大人,当然也告诉自己,说他有更好的路径来升华自己的人生。他有理有据有节地跟你说,在国内上大学有什么意思呢?现在大学毕业就失业的人多啦。一个人非干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有多么不人道啊。

我耐着性子等他最后摊牌。终于,这小子咽了几大口唾沫,目光炯炯地说:“爸,我想出国留学。”

“留洋的想法挺好,但你最好还是先在国内把本科给拿下来,然后再考虑出国读研之类的。这样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上考虑都更合适。”我够循循善诱了吧。

“打死我也不想读了。那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儿子根本听不进我的话,他的心早已经飞回了天津的家。

我把所有能想到的理由都跟他掰开揉碎说了,口干舌燥,为此吞了大把的清咽滴丸。我还搬来几个健谈善辩的朋友来攻关,可儿子的思维防火墙坚不可摧。

儿子一时间成了熟人中的新闻人物。我这个当爹的也跟着出了名。

孩子的妈妈和奶奶又一次以无比宽广的溺爱拥抱了他。这溺爱曾不止一次地让我头晕眼花却又束手无策,现在,依旧。儿子针砭国内高教的种种流弊,她们跟着挥拳头;儿子憧憬留学的愿景,她们帮着吹喇叭。我一个人孤掌难鸣,只能暂时妥协。

出国是需要一批银子的,可我并不是要多少有多少的取款机。好在我们还有第二套房,只能打它的主意了。

出国出国,去哪个国呢?学什么呢?儿子早想好了,学动漫。这或许是所有迷恋网游的孩子共有的心愿吧!我苦口婆心地告诉他,动漫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跟打游戏是两码事,他不信。我还拉来专家敲打他,他不理。他从来没有学过画画,一点儿美术基础都没有,说是学编导、学制片。我就想不明白,没有一点儿美术基础,怎么当动漫的编导、制片?他自个儿只管煞有介事地学日语,还看上了日本的动漫剧。当然,打网游还是占了大部分时间。几个月后,风云突变。国庆长假期间,他和几个中学同学出去旅游,回来宣布,不去日本了,去美国,说同学们都劝他别去日本,费用高,生活艰难,日语不好学,又没有基础,还是去美国好,可以发挥原来英语就不错的优势,等等。我问,去美国还能学动漫吗7他表示,能学动漫就学动漫,学不了就改其他学科,像心理学什么的。他很有信心。于是改攻托福。参加培训班学日语的钱算是白交了,还要为他交参加托福班的学费。这时,已经能够很清楚地看出来,他根本没有真正为自己打算好,从热爱动漫到放弃,很轻易,其实都是网游闹的。他考了托福后,他妈妈开始为他办出国留学手续。中介说像他这样的情况,到美国需从大一上起,在国内的这一段接不上,而且去美国上学的理由不充分,就是找着学校也很可能拒签,建议去加拿大。他同意了。过了些日子,中介又说,要想接上国内这段,从大二上起,就还得学原来的专业,然后自己在那里再想办法转专业。他也同意了。他妈妈与学校联系要成绩单,中介开始确定加拿大的学校。

其间我没少给他泼冷水,我的理由很简单,你在国内的本科读得这么马虎,又如何去跟你准备在国外就读的专业对接呢?最主要的,一个逃兵心态的学生,又怎么能真正地在国外找到自己的爆发点呢?

可儿子根本听不进去。

我们陷入了冷战。

儿子依然在变着花样,在逃避,在寻找,关于出国的路径,关于留学的专业,关于海外生活的模拟样式,等等。有时候当着我的面,他故意大声地跟他妈妈说,我权当没有听见。

我们不再交谈,因为该说的都说腻了,该听的也都听腻了。

实在迫不得已时,我们就互发短信作最简单的交流。尽管吃同一锅饭,看同一场球赛。

沉默是我的态度。

我想,面对一个沉默的父亲,儿子应当能够感受到一份压力,在做抉择时,他不可能忽视我的沉默。

这时,他和那些同学又聚在一起。有的同学已经为毕业后找工作做打算了,有了一点儿经验,告诉他,你学的机电专业是比较好找工作的。有的同学给他算账,去加拿大留学需花多少钱,吃多少苦,不过得到一纸本科文凭,在国内原来的学校上下去,也是一样,还不用花那么多钱吃那么多苦……

终于,在一年的休学期即将结束时,我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报告爸爸,我决定回武汉返校接着读。因为,如果中途辍学去留学,对于学业弊大于利,而且经济上也会给你们添加太大的压力……”他还表示了对打网游的态度,完全不打不可能,但争取自己控制一些,不影响学习。

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要我请客,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也高兴,发自内心的,却是很复杂的那种。我知道,儿子作出这个决定,有他几个同学好友的功劳。那几个孩子帮他分析厉害得失,无非是我曾经跟儿子无数次念叨过的,可是通过他们的嘴,以他们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儿子偏偏就听进去了。我倒是能够理解儿子。曾经,在少不更事时,我也有过,听不进我父亲的话,却买同学朋友的账。就这么邪门。

最好的决策

确实应该祝贺穆君。

穆君的沉默源于无奈,看似消极,却并不消极。好比一幅好字画中的留白,不着笔墨,却得风流。

或许连穆君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的沉默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在他,这很可能是歪打正着,却偏偏入了启发式教育的道儿。老早以前,大教育家孔子就

曾在他的《论语・述而》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换成今天的大白话,那意思是:学的人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你就别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你就甭费那牛劲儿去启发他。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他不用心思考。

说一千道一万,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要:看那道理是否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认知。只有他自己发自内心地真正通达了,他才可能心气和地去践行,――教育学上称这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哲学上好像叫做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都是一个理儿。

尤其是对待像穆君的儿子那样的青年,他已经很有主见,又很坚持,不是个轻易缴械妥协的主儿。穆君在道理说尽、子犹不醒的情况下,选择三缄其口是明智的。若一如既往地苦口婆心,只会引发他儿子更强的逆反心理,水满则溢,过犹不及。

但是,这一点还不是穆君的根本问题。从以上的故事来看,问题应该是出在当初选文科还是理科上。现在的孩子在宠爱中长大,不大会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的决定近乎荒唐。不少学校的文科班女生多,男生们就以进文科班为耻,而不顾自己的特长。在这种条件下,家长就应该为孩子做出决策,甚至不惜带有强迫性。此其一。其二,在孩子打网游的问题上也缺少果断的决策,没有及时扼杀,等他成瘾了,如同吸毒,就只能悔之晚矣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一系列的决策。不可能每一个决策都是对的,但关键几步是不容出错。当然,最好的决策,是你的决策导致孩子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作出正确的决策。

应该看到,穆君的家教难题是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都曾遇到过的,只是程度轻重有别。一个孩子,集万千宠爱和期待于一身,很容易被爱呵护得密不透风,也很容易被说教包裹得密不透风,人们常抱怨独生子女不好教,毛病多,娇骄二气重,责任其实多半在大人。一一这方面失败的事例还少吗7这时候,家长适当的放一放松一松,反倒好一些。但放松并不是放手,就像穆君的沉默,那绝不是放弃,而是混合了失望、坚守与等待,他儿子读得懂。这放松其实就是留给孩子一定的独立时空,等他去反刍、消化和吸纳。穆君的这一决策,有无奈的意味,但也是一策。

还是那句话:孩子的路要靠他自己来走。但他毕竟还是孩子,作为家长,你得在一旁深情地冷静观望,恰如其分地扶持,春风化雨,一旦你的教导化为他自己的内在认知,你的心愿和理念自然会在他的决策里得到体现。

上一篇:选择再选择,我还是做了律师 下一篇:我的选择表达了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