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常山县钙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时间:2022-10-19 08:26:06

加快常山县钙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摘要:钙产业是常山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但钙产业高能耗、污染重的现状,不能适应我县经济转型发展需求。在常山县工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加快钙产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本文从常山县钙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出发,对常山县钙产业发展的前景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快常山县钙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加快;钙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县以石灰石为原料的水泥、钙类等生产企业(以下简称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钙类产品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全县钙类企业总计7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2013年实现产值5.98亿元,同比增长13.7%。但是,当前钙产业低水平高能耗、小规模重污染的发展现状,难以符合我县经济转型发展需求。为此,加快钙产业改造提升、推进转型升级,走出一条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是今后钙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常山县钙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分析

得益于丰富优质的石灰石资源,钙产业是我县传统的工业特色产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石灰石资源利用水平不太高,矿石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不断突出,钙产业仍然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环境难以支撑,发展不可持续。具体表现在:

(1)缺规划引领。早在2009年、2010年县政府就分别出台了《关于规范提升常山县石灰行业的若干意见》和《常山县钙产业项目准入指导意见》,以推进全县规范利用石灰石资源和促进钙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然而,我县钙类企业布局分散、石灰窑孔零星分散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空间布局的不合理,降低了土地使用效率,也不利于矿区环境的综合治理。

(2)缺规模联动。我县钙产品以初级、原料级产品为主,没有向产业链后端延伸,产品附加值低;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在行业内缺乏足够影响力,没有市场定价话语权。钙产业现有市级以上钙产品研发中心、高新企业不足5家,科研力量薄弱,对钙产品应用研究缺失,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同时,产业合作、信息共享意识不强,存在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现象。

(3)缺能耗空间。2013年,全县水泥企业能耗占全县规上工业能耗总量的77.91%,钙类企业占12.53%,这两类企业能耗占全县规上工业总能耗90.44%,而产值仅占29.7%。从产业发展规律和我县产业现状来看,这种格局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受能耗总量控制和环境容量的影响,不利于我县新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和钙产业的转型升级。

(4)缺财政贡献。与湖州长兴县对比来看,在产量等同的情况下,2013年我县与长兴县出让矿产资源的行政性规费分别是1200多万元和2亿余元,税收分别是2亿余元和9亿余元,我县矿产资源及延伸企业的财政贡献率远远落后于长兴县。此外,全县还有90余孔立窑大多属无证经营或证照不全,几乎无入库税收。

二、常山县钙产业发展的前景优势分析

(1)不缺资源。相对全省来说,我县石灰石资源最丰富,现已探明石灰石储量达到49亿吨,位居浙江省首位。同时,我县石灰石资源品位最高,氧化钙含量约在55%。随着优矿优用的推进、钙产业生产工艺及设备的改进,钙类产品的品质将会越来越高,能为下游产业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材料。

(2)不缺基础。我县钙产业主要分布在辉埠(宋畈),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钙产业块状经济已有雏形,钙产业集聚效应初见端倪。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钙产业已从普通级、超细级、微细级等系列的传统碳酸钙,向纳米级塑料、橡胶专用钙和造纸专用钙等专用钙方向发展,目前正以粒径微细化、表面功能化为目标提升产品档次,使初始加工的业态向再加工逐步深入,为钙产业附加值提高和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可能。

(3)不缺市场。随着钙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钙产品市场空间的不断拓宽,钙产品在塑料、橡胶、电缆、造纸、油漆、化工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中高档钙产品供不应求,还需大量进口。同时,钙产品作为许多行业的填充剂、增强剂,性价比高、适用性广,与其他材料相比,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能提高单位效益,深受市场欢迎。

(4)不缺扶持。今年,利用“双十”整治行动的契机,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矿管办和国有矿业公司,逐步推进石灰石企业实现“厂矿分离、优矿优用”。相继出台了《常山县企业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常山县矿产资源整治提升方案》和《加快钙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等整治措施、扶持政策。这一系列举措,一方面明确了钙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现有钙产业集聚发展和钙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快常山县钙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当前,钙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我县钙产业破解“四缺”问题的战术突围,更是钙产业以“四不缺”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需求。

(1)着力加强钙产业园区建设。一是打造钙产业园。钙产业是我县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税收贡献的潜力大。我们应充分利用辉埠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对照化工园区做法,划出专门发展钙产业的功能区块,明确今后引进新项目一律在钙产业园区落户,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促进钙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二是研究制定钙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尚未针对钙产业制定专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下一步应以“十二五”工业规划中期评估为基础,制定全县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强对新建项目的布局引导和控制,鼓励新建项目按照产业集聚和区域定位选择落户,鼓励钙产业园区以外的钙类企业向园区集中。三是把好项目审批关。我县地处钱塘江源头的生态敏感区,我们必须严把项目准入关,提高钙类企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常山县工业项目准入条件》和《常山县钙产业鼓励发展重点导向目录》,严格节能评估和亩均税收标准,对该淘汰、限制的项目决不犹豫,该提升、发展的项目全力推进。

(2)着力加大钙产业有效投入。一是加大项目前期谋划。提前谋划钙产业项目,努力提升全县钙产业项目工作。二是加大政策激励。按照钙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对于龙头骨干企业,在鼓励有效投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创新、扶持龙头企业、提升工艺装备、营造公平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加大银企对接。适时召开钙类企业与县域各类银行的对接会,强化银企合作共赢意识,缓解我县钙产业发展的资金要素制约。四是加大服务力度。针对钙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适时开展服务钙产业发展的专项行动,帮助协调破解难题助推发展。

(3)着力提升钙产业发展效益。一是规范矿山开采行为。发挥县矿管办、县国有矿业公司的职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原有采矿企业的收购,科学控制矿山开发数量,增强政府调控资源能力。二是提高矿山资源利用水平,实行矿石“统一经营、优矿优价、优矿优用”,确保我县鼓励类钙产品企业的矿石需求,提高矿产资源的财政贡献率。三是开展钙产业整治,出台落实包括石灰石、钙、水泥等行业的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对相关企业按照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标准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整治,从而促进钙产业的转型升级。

(4)着力加快钙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做好龙头企业培育,进一步摸清我县现有钙产业家底,将符合《常山县龙头优势企业认定办法》的钙类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二是做好兼并重组。鼓励引导企业实现强强联合,攻关共性技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做好产能腾换。淘汰落后的钙产业产能,为大企业、好项目的引进腾出能用空间,推进新增的能耗指标与淘汰落后产能等量替换,从而促进全县钙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篇: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成人高校法律课实践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