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

时间:2022-10-19 07:14:27

建筑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建设飞速前进,建筑业的发展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保证建筑质量,提高企业的存活率,就需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技术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142-01

1 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建筑项目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技术管理是从技术保证角度实现对工期、成本的有效控制: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编制合理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全面的图纸会审等环节,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编制及实施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减少返工和返修损失对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而进行动态控制、提出合理的工程变更、进行“四新“项目应用等环节,都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为中心来进行技术组织管理。没有技术依托的施工组织过程不可想象。特别在施工条件困难、环境差、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工期紧的工程施工中,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否经过经济技术分析、是否进行优化等对其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更是起关键作用。良好的技术管理能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低劣的技术管理将使整个项目管理混乱,严重时引起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失控,最后导致工期、经济方面的损失。因此,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一定要意识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合同管理、资金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优化。

2 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2.1 前期施工技术

(1)定位放线

所谓放线,放线就是根据施工的需要,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规定把房屋设计要求测量到地面上,为以后的施工提供各种准确的标志,作为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的重要依据。测量出轴线交点的位置也就是“中心桩”,根究中心桩的位置开始进行基槽放线。然后在基槽外开始打下控制木桩,以此来作为在以后施工中校对轴线位置的依据。

(2)基槽开挖

在轴线和房线都确定的基础上,按基槽的宽度和坡度我们开始撒放挖槽灰线。根据占地土质问题,来确定地下的水位高低。在基槽开挖之后,技术人员应该时刻关注土质问题,防止有塌方的现象。一定要在安全的施工条件下,开始施工作业。如有发现有塌方的现象及土质松软的因素时,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必须等待处理完毕之后,才可以继续进行施工。

(3)基础砌筑

基槽通过审核后,就可以参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开展砌筑工作。一般而言,建筑以条形基础为主,砌筑材料会采用砖、毛石等,垫层多选用CIO混凝土或者三合土。条形基础的施工过程为:做垫层,分层砌筑大放脚,及基础墙体铺设防潮层等;一般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施工工序是: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扎基础钢筋、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

2.2 预拌混凝土与混凝土泵送技术

(1)预拌混凝土技术。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数量和比例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的水平。

(2)混凝土外加剂技术。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大,极大地推动了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如自流平混凝土、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喷射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

(3)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措施。要解决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重点在选用的低碱水泥、砂石料、

2.3 墙体砌筑

(1)错缝砌筑

砖砌体主要由砖和砂浆组成,砖是主要组成部分,砂浆起的主要是填补缝隙以及黏结作用,两者有机组合才能筑成砖墙。为了使二者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提升墙体的牢固性,砌筑过程中必须错缝搭接。一般情况下,按照搭接标准,最小的错缝长度应在砖体的1/4左右,通常为6mm。

(2)控制灰缝厚度

按照规定的标准,灰缝平均都在10mm左右,最大不超过12mm,最小不低于8mm。如果水平灰缝过厚,在受力时,砌体压缩变形增大,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砌体滑动的情况,给墙体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反过来,如果灰缝过薄,砂浆的饱满度就达不到要求,以致于黏结性有所减弱,同样不利于墙体的质量。以上是针对水平灰缝说的,对于竖缝也一样,也应该对其厚度加以有效控制。

(3)加强墙体之间的联结

建筑物通常都是纵横交错,互相支撑,拉结形成所需空间的整体,所以墙体之间的联结十分重要。理论上认为:两道相互接合的墙体,应该同时砌筑。但实际实施中往往难以保证,为此需要有接合的方法,在砌筑上称为接槎。要保证墙体连接牢固,则接槎应严格符合规范规定。砖墙接槎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房屋的稳定性相当重要,接槎不符合要求时,在砌体受到外力作用和震动(如地震)后,会在墙体之间产生裂缝。

3 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方式

3.1 与时俱进,完善管理制度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地贯彻与制定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同时,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与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制定好针对性的技术管理制度,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会进行完善和补充,保证技术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制度应该涵盖到施工图纸的会审、施工组织的设计、施工技术的角度、工程技术的变更、施工质量的管理、材料的校验、隐蔽工程的验收、工程质量的评价、工程结构的检查、工程的竣工验收、工程技术档案与图纸的管理等方面。当制度制定完成后,就必须将各类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的发挥出制度的震慑作用。

3.2 严格图纸的规划

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人的行为,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那么同样一个有规范的图纸设计,能够指导施工人员进行从事正确的工程建设,保证建筑施工时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设计做引导。在建筑的施工中,图纸的设计意图起着关键的作用。要经过与业主的沟通,实现基本的设计雏形,然后才能做审图工作。待审核完毕,技术人员要明确图纸的设计意图,明确施工要点。如果该图纸中存在问题,技术和施工人员要向业主及时提出来,协商好了才能进行之后的建设工作。此外,图纸中往往中涉及到了整个工程的设备、建筑结构安排和具置,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从业知识和技能,全面了解该设计。

3.3 运用现代化的设备提高施工技术

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来说,即使体系完备,但是如果完全依赖人力完成施工,那么是无法保证工程质量的。以混凝土振捣为例,人工方式振捣的效果明显要低于机械振捣的。人工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由于工作状态不佳,工作积极性不足或者技术水平差等等原因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情况,但是运用现代化的设备来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明显不同。所以,在施工现场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及施工技术,同时要综合人的经验,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而且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一举多得。

结束语

总之,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建筑施工技术,而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同样使得施工技术相当复杂。为把握好相关技术,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具体,充分发挥自身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质量。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施工工作人员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施工技术,进一步细化施工中的各项工作,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 韩继芳.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J].科技风,2011.

[2] 高 伟.关于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的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3] 陈长峰,蒋萍.浅析建筑施工技术之我见[J].建筑界,2013.

上一篇:浅谈公路路基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一篇:针对极端天气采油厂电力系统应急管理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