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小技”促读“趣”

时间:2022-10-19 06:31: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行,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一色,学生邀游于书海,受益匪浅。然而,却不可忽视学生的应付心理,形式行:为,甚至个别同学的摘录笔记公式化,令人深思。我以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应切切实实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人手。

一、以“疑”引读兴致勃勃

1 教师设疑。设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揭露矛盾、激发思维、形成“悬念”。教学中,教师要能抓住时机,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把学:生带进书本。如:学习了课文《丑小鸭》,学生仍沉浸在童话故事里,意犹未尽,我告诉学生:“我们今天所学的只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个故事,你们还知道其他故事吗?”学生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我请知道的同学上台介绍,并向他提出一些问题:“哪个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小女孩为什么要去卖火柴?不去行吗?”……大家的兴致可高了。“请走进《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吧!你将畅游在那美妙的世界里寻找答案。当然,老师还有要求……”这样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课外阅读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 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时,我先出示书名,让学生根据书名质疑:鲁滨逊是哪国人?有什么特征?他漂流到哪些地方?有趣吗?……这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对此书的渴望。题目质疑,内容质疑,虽是几句短短的引导语。几个小小的问题,却往往就是牵引学生走进书本的纽带,

此外,我们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水平,有目地、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带着疑问读,带着渴望读,学生自然兴致勃勃,读起书来津津有味。

二、 以“得”悟读喜 获丰收

1 谈一谈。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同学们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印象最深的语言材料,或讲一故事,或记一笑话。或背一首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让讲述者既锻炼胆量,提高表达能力,又感受成功的喜悦,更使大家资源共享,还使孩子们对语文课充满着期待:今天到谁啦。会讲什么呢?这也会促使大家更珍惜上台的机会,更用心去准备。如此做法坚持下来,效果不错。如果是向全班同学介绍一本书,就要在规定阅读时间后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落实“读有所得”。例如读《西游记》(儿童版)的交流会上,就有学生提出:孙悟空非常了不得,连天兵天将都不是他的对手,为什么在护送师父取经路上却敌不过那些妖怪,反而要上天去求助那些神仙呢?同学们对此问题十分感兴趣,经过一番猜测、讨论得出结论:孙悟空大闹天官时。毫无顾忌,随心所欲,而西天取经路上,他要保师父平安,任务在身。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学生从书中、电视剧中读出的问题,解出的答案。读书有如此收获,你说他们怎能不主动走进书本呢?

2 展一展。为给学生提供阅读的书面交流平台,我在教室里空出一片“阅读天地”给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欣赏到的精彩片断,以及制作的手抄报贴到墙上,展示阅读成果。以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记得有一位同学阅读了儿童版《水浒传》,制作了一份手抄报,很有特色,既有文中的精彩片断,自己读书的体会感悟,又配有相关的画面,可谓图文结合,声情并茂。色彩协调。版面设计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其他同学看了又喜欢又羡慕。在读书交流会上,我请他和我当堂背诵其中精彩段落,并请他为大家介绍他那份手抄报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他谈得头头是道,使同学们深受感染和激励。学习,赞赏,提高了阅读质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3 换一换。听一些家长说,给孩子买的书不少,但读的不多,我想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选书的问题。应注意一要是孩子自己喜欢的书,二是不宜一下子多买。在我们山区小学,我建议每生每学期买一本书,买书时,注意看看前言、目录,翻一翻。整体了解一下书的大体内容再买,然后写上姓名,等自己看完了再全班同学交换着看,谁看完了谁就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一来,既省了买书的钱,又为学生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全班同学的书交换着看,阅读量可想而知:二来在阅读时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方便我阅读过的同学探讨,学生阅读热情很高;再者这样的一本书,签着同学们的姓名,既是同学们读书的见证,也是同学间友谊的见证,能不说这不是阅读的一笔财富吗?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所述虽是些雕虫小技,但事实证明确实有良效。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却又是一项难以实施的工程,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善用一些实际、有效、学生喜爱的方法,逐渐让读书成为学生自身的习惯,实现我们在教育一线的追求:学生阅读不只为老师的要求,而更是生命的需要!

上一篇: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下一篇:学生作文评改尝试